交融的真实与虚幻 | 未来纪录片的一种可能
“我对宇宙的好奇,就像海滩上的一粒沙子想了解大海,了解彼岸那个更大的世界”,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亚当·里斯在2018年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
人类从未停止过这份沙子般的痴迷,而且渴望亲身感知那神秘的空间。在尚且无人能拍星际旅程vlog、马斯克的“火星城市梦”也还未实现之前,探测器和卫星拍回的影像已不足以满足人们真切感受地外星体和宇宙演进的需要,因此,虚拟技术扮演起了拯救者的角色。
交融的真实与虚幻
作者:大胃
编辑:张先声
2019年,“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纪录片《飞向月球》为了展现探测器发射和落月的过程,在实景拍摄素材基础上,使用3D创作平台“虚幻引擎”(Unreal Engine)制作和展现了更为具体的月球空间。
纪录片《飞向月球》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和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中心联合制作,
共5集、每集30分钟
如果说《飞向月球》是一次望远镜下的眺望,韩国首尔艺术大学的学生团队制作的数码艺术短片《ONENESS》,就是一次从虚幻出发,试图借助虚拟技术探索人类最早期的记忆的尝试。在科学依据的基础上,这支团队使用虚幻引擎在三个月内完成了这个15分钟的长镜头,通过对广袤宇宙空间中的抽象分子及其相互作用进行了可视化,打造沉浸式的视觉体验,力图展现从大爆炸到人类文明起源的漫长历史。
艺术短片《ONENESS》
对于影视艺术而言,越来越多的案例说明虚幻的技术手段和纪实的拍摄方式也许可以实现合力共谋。正如帕慕克在《天真的和感伤的小说家》中谈及的,小说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纯粹的想象共同雕琢字里行间,用虚构的小说人物之言行环境,来传达自己在对世界真实的生活感知,其他艺术同样如此。因此可以说,虚幻与真实看似泾渭分明,其实却相互依存、彼此交融。
衍生自游戏引擎的“虚幻引擎”正在成为助力虚幻与真实合谋的强大工具。它的创造者是诞生于1991年的游戏公司Epic Games。在创始人Tim Sweeney的带领下,Epic Games于1998年开发出了画面精良、备受欢迎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Unreal(《虚幻》)。
《虚幻》游戏截图
《虚幻》是最早应用材质贴图的游戏之一,且以精致的建模和炫酷的特效著称。随着不断的衍生迭代,《虚幻》不仅逐渐形成了系列游戏,它的底层技术更是扩展为一个通用框架,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虚幻引擎”。发展至二十余年后的今天,虚幻引擎即将迎来第五代版本,其演示效果之逼真令网友直呼“虚幻引擎”应该改名为“真实引擎”。
虚幻引擎作为3D创作平台,可被应用于建筑、汽车运输、影视制作、广播实况等诸多领域,而它在影视行业掀起的则是革命性的浪潮,如《狮子王》、《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海底总动员2》、《曼达洛人》等好莱坞大制作都应用了虚幻引擎,《火星救援》则使用虚幻4推出了衍生的VR体验产品。拥有独特架构的虚幻引擎不仅能够制作出拥有逼真视觉效果的画面,令游戏玩家为之痴迷,它的实时渲染能力,更令电影人们为之疯狂。而依托此形成的虚拟制片系统更是大幅简化了原本复杂的制作流程,使创作者得以将更多精力专注于艺术的碰撞与创新。
事实上,不仅是大制作,独立创作者的个人化项目也能从虚幻引擎和虚拟制片系统中受益。由于制作流程得到优化,创作的自由度和制作效率都得以提升。此外,对于个人创作者而言,以开放扶持为原则的虚幻引擎,还大大降低了实现创意的技术门槛和成本。在独立纪录片项目的实践案例中,华裔导演Andrew Leung的动画纪录片《化工厂》采用的便是虚幻引擎。
Andrew Leung化工厂
此前,纪录片与虚拟技术的连接点,主要体现为持续升温的VR纪录片。尽管这项新形态的纪录片要求使用不同于传统的接收端,沉浸式的观看方式也为传统纪录片叙事视角带去挑战,但在画面的拍摄方式上,仍然以动画和实景拍摄为主。这不禁引人思考,更为强大的虚拟制作技术,是否能够更进一步拓展纪录片的边界,通过虚幻与真实的合谋,在制作端和接受端都打开更大的可能性,为创作者进一步赋能?
从国际最顶级纪录片节IDFA发布的《2021-2024方针计划》中,我们能够看出行业对纪录片的期待在于拥有“卓越的艺术性”和“社会紧迫性”。因为只有在叙事和视听语言等方面不断探索,产生新的突破,纪录片艺术才能焕发强劲的生命力。而与此同时,纪录片作为人们深度理解、感知和体验他者的重要媒介,在这个如今多元却充满分化矛盾的世界,也需要发挥更大的沟通和弥合作用。
因时空流逝改变而无法再进行实景拍摄的困境,在纪录片中往往采用再现的方式进行化解。精致而充满巧思的再现提供的不仅仅是信息和情节,而是深刻的情感、独特的艺术风格,甚至是犀利的叙事推动力,Errol Morris的经典之作《细细的蓝线》就是因绝佳的再现段落而加分的案例。而在纪录片中应用如虚幻引擎那样强大的虚拟技术,必然能使搬演等再现效果大幅精进,使得流逝的时间、消亡或错位的空间得到精确重建或模拟。
《细细的蓝线》
纪录片社会功能性的发挥,建立在关注、感知和共情之上。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在纪录片中优化时空的重建,就相当于在没有头显设备的情况下,增强了场景的真实性和沉浸感,进而也会加深情绪、氛围和体验感。
虚拟技术的迭代演进下,不仅视效场景更为华丽逼真,人类还拥有了创造高保真数字人物的能力。Epic Games推出的MetaHuman Creator即拥有丰富且持续增长的素材库,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实现数字人物的创造和渲染。这些数字人物的样貌神态之真实,令人隐约间产生能够看到毛孔在呼吸的错觉。
数字人物的实现,为再现赋予了更加趋近真实的可能性,但更重要的是,为纪录片提供了一条探索情感真实的路径。
2020年,韩国MBC电视台制作推出了一部令人潸然泪下的纪录片《遇见你》,主人公张智星是四个孩子的母亲,但三女儿娜燕却因血液病早早离世。为了使阴阳相隔的母女能够“久别重逢”,制作团队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创造出女儿娜燕的虚拟形象,并且模拟设置了母女二人曾经留下美好记忆的公园场景。某种程度上,影片承袭“真实电影”的理念,积极介入了拍摄对象的现实生活。而虚拟现实技术所赋予的新的介入手段,用更奇妙的方法“扭曲”了时空,激发了悲伤背后的情感内核。
MBC《遇见你》
当张智星泣不成声地对着虚拟的娜燕伸出手,想要触碰她的瞬间,我们看到一个母亲压抑许久的爱与悲伤同时倾泻而出。这样真实强烈却隐忍的情感往往深藏于人物内心,不会轻易显现。假如没有女儿的虚拟形象,摄影机也许仍然能够拍摄到这位母亲的丧女之痛与依恋不舍,但对女儿爱的表达却会因为缺少对象而无法真正实现。
纪录片遵循着“对现实的创造性处理”这个定义发展至今,被认为是真实的艺术,但其实从《北方的纳努克》伊始,真实和虚幻的天平始终在摇摆。不同流派追求着不同面向的“真实”,而秉持纪录片也是“另一种剧情片”理念的怀斯曼导演,则将纪录片视为“现实虚构”。因此,虚拟技术的登场演进,也许会进一步模糊真实与虚幻的边界,激发新的讨论与解读,催生出更加丰富多元的纪录片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