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有福之人”常有3个表现,你若有一个,就要恭喜了
国学经典《增广贤文》里面说:“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
上学的时候,我们常常被父母和学校保护得很好,没有见过世间的许多光怪陆离;踏入社会后,慢慢见识了很多人和事,烦恼和压力也随之而来。
如果不懂得调整自己的状态,就很容易陷入思想的怪圈,终日愁眉苦脸、焦虑不安。
因此,阅历越丰富的人,越要理解以下三个国学智慧,让福气越来越好。
很多人进入社会以后,会遇到两面三刀的小人、会遭遇人生的低谷、会发现有些事情即使竭尽全力也无可奈何。
年轻的时候,遇到小人时会据理力争,遭遇人生低谷时会一蹶不振,无可奈何时可能会狼狈不堪。
只有经历的事情足够多了,才发现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完全没有必要纠结和彷徨。
《增广贤文》讲:“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卷舒。”
世间的人情世故、功名利禄,本来就像水一样,有着高下厚薄之分;也像浮云一样变幻莫测。对待这些事情的最好方式,就是以一颗平常心去看待。
挣钱也好,升职也罢,如果事与愿违,不必耿耿于怀——人生虽然不过百年之间,当下所遭遇的困境,也只是沧海一粟。
凡事看淡一些,才能让自己的生活多一些快乐和幸福。
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终日郁郁寡欢的年轻人向禅师问道:“大师,我总是放不下过去的一些人和事。”
禅师说:“人世间没有什么事情是放不下的。”年轻人答道:“可我就是放不下。”
这时,禅师让年轻人拿着一个杯子,然后往里面倒热水。当水满出来以后,年轻人的手被热水烫到,急忙放下了手中的杯子。
禅师说:“痛了,自然会放下。”
几乎所有人,对自己的曾经都会有一些遗憾和懊悔。
有的人因为有了遗憾,会更加用力过好现在的生活;有的人则会因为懊悔,让自己走进“过去”的死胡同,久久不肯出来。
《菜根谭》说:“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
天地万古长存,但人的寿命最多百年。如果总是苦苦纠缠过去遭受的委屈、伤害,那么可想而知,将来的日子也不会好过到哪里去。
众所周知,北宋文学家苏轼是一个非常旷达的人。苏轼曾在《赤壁赋》中说: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如果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东西,即使是一分一毫也求取不到。
这不是消极和随波逐流,而是对待生活中的无能为力时,一种“随缘”的心态。
《破窑赋》中说:“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
年少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对某个异性无比倾心,但对方爱慕的却是别人;工作中,我们可能会为了谈成一项合作而废寝忘食、如履薄冰,但最后依然没有成功。
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人生当中的有些事情,是无论自己怎么努力也左右不了的。
因此,与其奢求那些虚无缥缈的事情,不如好好珍惜、保有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
生活中有许多高寿的老人,如果你与他们聊天,会发现他们的日子过得平淡而有福气。这是因为,他们早已看透了世间的真相。
《菜根谭》说:“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人生中的浓烈、肥美、辛辣、甘甜,都不是真正的美味,真正的美味就是清淡。
无论贫穷也好,富贵也罢,真正的有福之人,无外乎是以平常心看待世间事、趁早放下已经过去的人和事、随缘看待自己左右不了的事情。着眼于当下,才是“有福”的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