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的一首七绝,笔调流畅,收放自如,更饱含深刻的哲理
古代很多士大夫都喜欢游山玩水,不仅可以开阔眼界,而且能够怡情养性。诗人们在游玩的同时,也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佳作。秦观青年时也曾朝气蓬勃、意气昂扬,描写山水的作品也很有特色。
秦观是北宋著名的婉约派词人,他的诗词功底深厚,而且更擅长填词。他的作品风格清丽、意脉不断,耐人咀嚼、历久弥新。少游的诗作虽然不多,却经常采用填词的技法写诗,也显得独具一格。下面介绍秦观的一首七绝,笔调流畅,收放自如,更饱含深刻的哲理。
泗州东城晚望
宋代:秦观
渺渺孤城白水环,舳舻人语夕霏间。
林梢一抹青如画,应是淮流转处山。
秦观,字少游,学者又称其为淮海居士。少游36岁进士及第,后来受到苏轼赏识并提携,入仕担任太学博士兼国史院编修。但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淮海居士也因东坡的原因而迭遭贬谪。
这首诗的大意是:泗州城外白水环绕,却显得孤独邈远。黄昏时分,轻雾迷濛,小舟静静地泊在岸边,舟中却不时地传来依稀人语。树林上空浮现一抹黛影,青翠如画。诗人推测应该是淮水转折处,出现了一座青山。
这首诗是少游的早期作品,情调明朗,毫无忧愁之意。泗州古城在淮水之畔,在今江苏盱眙西北,康熙年间就已沉入洪泽湖。
秦观是高邮人,青年时代的诗人喜欢游历名山大川,周围的景观当然也非常熟悉。有一次诗人来此游访,就赋诗记录了自己的心情。
前两句描绘淮水,孤城邈远、白水环绕,迷雾笼罩、小舟荡漾。这里既有泗州城、淮河水,还有舳舻、夕霏,作者非常准确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的朦胧场景。而少游的视线也由远眺转为近观,虽然场景中未见人影、却闻人声,非常巧妙地增加了一种画面感,更显得灵动、并富有情趣。
也许舟中人是船家,正在回顾一天的收获,也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也许舟中人是商贾,正在盘算着当日的经营,也挂念着远方的亲人。或许正是作者在自言自语,计划着下一步的行程、思量着将来的前途。可是不管是谁,都透露一份安详与和谐,而无悲愁与凄楚之感。
后两句描绘青山,稍远处是一片丛林,林梢尽头有一抹淡青色,仔细辨别,诗人终于确定那是淮河转弯处的泗州南山。作者用“一抹”二字,表达出一种隐约的感觉,黄昏时分光线较弱,而且江面上雾气湿重,视线很容易受限。
但“青如画”,则传达出诗人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青山、白水,孤城、小舟,还有夕阳余晖、茫茫雾气,正构成了一幅味道淡雅的水墨画。
尾句是诗人的观察和猜测,也是在第三句之后得到的结论。其实也暗喻着诗人对未来的一种期待,经过前几句的充分铺垫,尾句看似轻描淡写,却显得沉甸甸的,虽然半遮半掩、姗姗来迟,却是画龙点睛。
秦观的这首绝句笔调流畅、转折自如,更充满了哲理。作者先写淮水,用孤城和迷雾进行烘托,看似有些迷茫,却是为了达到先抑后扬的效果,而舟中的人语更令人遐想。
少游再写青山,却并未直接描绘山外形和特征,只是用“林梢一抹”,就展现出一幅淡雅的画面,最后才点出东城晚望的题旨,显得张弛有度、收放自如。
再细味后两句,更是饱含哲理。世间美好的风景都在险要和转折之处,大自然中的美妙总是不易发现,需要细细观察、仔细辨别。
人生其实也是如此,很多机会之所以难以把握,并非上天对人有厚薄之分,而是因为个人的勤奋和探索精神不同。只有不断求新求变,才能在苦苦耕耘之后,得到满满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