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有“病”(上)
Happy Tuesday
NO.01
10.2019
“你有病啊?”
这是句怼人的话,轻易不能送给人。
但我觉得我可能真的“有病”。
//
曾经遇到男合伙人晚归,打了几个电话没接。
于是我就开始了胡思乱想:没打招呼说有事啊!是下班临时被人拉走喝酒去了?都是些什么人?有没有嗜酒如命的?有没有特爱劝酒的?有没有一喝酒就媚眼乱抛,自带风情的?
是回家路上晚高峰和人发生碰擦了?撞哪儿了?是车头还是追尾?是电动车还是小车?没敢想大货。
为什么连打几个电话都没接?是没听见?不可能!我特意给他设置的高亢美声:《今夜无人入睡》。
没空接?忙着处理人事还是车事?或者发生了不好的事,不方便跟我说?
比正常时间迟了一个半小时后,人家悠哉游哉地回来了!手里拎着超市袋子。“你哪儿去了?”我平稳了下情绪。
“超市啊!”
“那你干嘛不接电话?!”
“噢,手机忘车里没带在身上。”他看着眼泪汪汪的我,莫名其妙地看着小题大做的我。
天知道在这一个半小时里,我经历了什么!我坐立不安,心神不宁,心情如过山车般狂野起伏,折磨得自己快心绞痛了。
你在悠闲的逛超市,我在山河破碎水深火热的臆想中煎熬。
没人看到:平静的水面之下隐藏着暗礁和漩涡。
他诧异的望着我:“你是不是病了?”是,我是病了,我有焦虑症。
一、 我不是疯,是有焦虑症。
不是只有我“有病”。有焦虑症的人什么事都可以焦虑起来。以前的同事小A是个勤快的职场姑娘。她每天都提前到岗,清理好办公室卫生,整理好自己当天所需的资料和用具。她希望所有事情都尽在掌握。
她总是战战兢兢,生怕哪一项工作没做好,被老板责备,引发受排挤甚至解聘。因此不得不不停地查看邮箱,生怕错过了某个工作邮件,不得不注意别人说话的弦外之音和意味深长。上一天班心力交瘁,下班根本无力再做点别的。
有焦虑症的人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不惜压抑自己来顺从、讨好别人。有焦虑症的人有了孩子会特别害怕孩子走自己的老路,不惜用各种方法拨乱反正。
为什么会这样?往深处挖掘一下,可能是从小不受尊重,常被家人否定,批评,被人轻视,以致长大后,非常在意给别人的印象,总想面面俱到,不经意的去讨好别人。
焦虑症怎么治?
两种方法:
1、放下即轻松。面对繁忙的工作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有时不是我们能决定事态的走向的,墨菲定律揭示:越在意越焦虑越做不好。“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尽力了就放下,结果不是我们能完全控制的。转移一下,做些休闲运动,看场电影,发展下爱好都是不错的方法。
2、以乱治乱。干脆胡思乱想一阵,不同的是往乐观的方向想。领导今天没给我好脸可能不是对我有意见,而是因为别的事挨他的上司批了,也可能是昨天和太太闹不愉快了,不关我的事,是不是纾解了很多?
/ / /
二、 我不是懒,是有拖延症。
上班族接到一项任务,首先关注的是时间节点。如果还有10天,往往会拖到最后3天才着手去做。手忙脚乱是一定的,也正好印证了:“你看,我说太难了吧!”
学生也会有拖延症。每到寒暑假的最后几天昏天黑地的补作业,草草了事,自然质量不会太高。明知道有作业就是不愿意做,明知道躲不过去,还是选择“先快活几天再说”。
到快考试才发现该看的书都没看,该做的题都来不及做。不是来不及,是惧怕压力,所以一拖再拖。
拖延症有三种情况:
1、完美主义者。希望每件事都做得漂亮,所以不敢轻易开始。总要等到万事俱备了才肯动手。但往往是东风来了,最好的时机却溜走了。再伟大的发明家或作家也不是等一切条件都具备了才去实践的,总需要经过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修改一次次的调整才能成功。
2、抵触情绪。“这个任务超出了我的工作范围,吃力不讨好。”、“这个老师对我不好,不高兴做他布置的作业。”N年前,我的一位男同学就是这样,他一向学习成绩一般,但有一次数学测验考了个高分。他无意间听见数学老师笑说他是不是看了别人的卷子,也许老师只是无心之说,但之后数学作业他便故意拖拖拉拉,拖到最后干脆不做,以致再也考不出高分。为他人的态度而影响自己的学业和前途非常可惜!
3、自我认知低。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完成,从而消极面对。其实很多人都是边干边学,不见得是有很强的能力才去做。尽可能地寻求一些参考和帮助,增强自信,把任务分成几个小的单元,逐个击破。
(未完待续)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 end -
作者简介:雪凝儿,南京市作协会员,小说曾获全国铁流文学奖,自媒体新人,日更达人。善于从生活的细微之处发现别样风景,感悟人生,不过芸芸凡尘一俗女子。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