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的三首咏柳诗情深意浓,风格各异,耐人寻味

晚唐大诗人杜牧不仅才华横溢、名留千古,还洒脱不拘、玉树临风。杜牧写过一篇《阿房宫赋》,太学博士吴武陵读过之后,连声称赞,就骑着瘦驴来见主考官崔郾,要为国家举荐人才。崔郾最终把他定为第五名,其他人提出反对意见,崔郾说:“以天下为重者,不计细耻;以四海为任者,不顾小节。就算杜牧是杀狗的,也不能更改了。”

杜牧中了进士后,被淮南节度使牛僧儒征召到扬州做幕僚。每天处理一些公文对杜牧来说实在是大材小用,于是他每天带着侍卫出入青楼,后来才有一段爱情佳话,也流传开他写的一首名诗,“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

下面这三首诗都是咏柳诗,虽然都出自杜牧,却风格各异,寓意不同。

独柳

含烟一株柳,拂地摇风久。

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

柳绝句

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

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掩溪。

新柳

无力摇风晓色新,细腰争妒看来频。

绿阴未覆长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

几处伤心怀远路,一枝和雨送行尘。

东门门外多离别,愁杀朝朝暮暮人。

第一首诗言简意赅,却惆怅满怀。作者描写佳人在寂寞空虚中眺望,却毫无所得。那种心情无法言表,只好借助一棵独柳的姿态来比拟。一个忍字把佳人对柳树的孤独,和被风摧残的怜惜之情表露无遗,实际也是对自己身世的一种感慨。

第二首诗写的是新柳,却全文无柳字,完全借助环境的描写,刻画柳树的风姿。前两句的“翠影”和“倚风”,把柳树在水面的倒影,以及在微风中的摇曳描写得很生动,突出了一种动态美。

后两句则借景抒情,表达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樊川是杜牧从小生长的地方,那里有优美的自然风景,还有历史悠久的家族名人。例如西晋的杜预不仅博学,还擅长军事指挥;祖父杜佑曾经是唐朝三朝宰相,还写过《通典》,名噪一时。

诗人家庭的变故和仕途坎坷加重了他的樊川情结。杜牧回想过去,再看看自己,怎能不感伤。一个“恨”字意味深长,诗人对故乡有着深沉的爱,却为生计奔波不能回归,爱得越深,反而恨之越切。

一句“半掩村桥半掩溪”,又回到对柳树的描写,也充分地表达了他失意的心情。自己的前途就如那半遮半隐的村桥和小溪,朦朦胧胧,既看不清又舍不得放弃,也呼应了前面这个恨字。

最后一首诗写新柳,也是全文无柳,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复杂心情。文中写道:无力在风中摇曳,清晨的柳叶更新奇,细小的身腰,何必嫉妒那么多频频光顾的人?这里的绿荫还没有覆盖住长堤边的河水,那些高等的园林里嫩黄的柳丝就喜迎春天了。伤心的人们思念着路途遥远的亲人,柳丝和着泪雨伴着轻尘。东门霸桥旁看多了离别,那些朝暮在一起的亲人一脸的愁容。

李商隐评价杜牧是伤春又伤别,虽然在美好的春天里,却因为亲人要别离,无法享受这种愉悦的心情。作者把自己比作那“未覆长堤”的新柳,无法和“上苑的金穗”,还要频频地与那些游客周旋。

作者巧妙地把自己的惆怅融入新柳的细节描写,抒发了一种壮志难酬和伤春惜别的情感。“绿阴未覆长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诗中的这两句可以引申开来理解,表示一种努力奋发却又缺乏机会的境况。长堤表示远大的目标,上苑则指代比较好的境遇,绿是一种新生力量,金则是成熟的标志。两相对照,意义更加明确,也更令人伤感。

杜牧有状元之才,也堪当柱国之用。只是他生不逢时,也不会学他人逢迎巴结,于是只好感叹上天不公,更让本该朝朝暮暮相处的亲人无端分离。不过杜才子也无需太伤悲,没有仕途的失意,哪有辋川文集,我们又如何能欣赏到杜才子那么多脍炙人口的诗文,也无法懂得古人那么多真挚的情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