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州:民国时期,沙市(今沙市区)的洋房、水灾和百姓影像
沙市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西部,长江中游荆江河段北岸。自古就是“三楚名镇”,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湖北省荆州府沙市和重庆府、苏州府以及杭州府一同开埠。成为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四大内河港口之一。。开埠后的沙,依靠着长江黄金水道,迅速发展起来,这里商贾云集,商业日益繁盛。
到了民国初期,这里成为了仅次于武汉、宜昌的商业中心,有“小汉口”之称。
本组图片拍摄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个曾为湖北第二大城市的历史景观。
清末沙市
这张照片拍摄于1906年前后,从照片中可以看到彼时沙市长江沿岸的房屋还比较破旧低矮。
1920年的沙市
此时沙市的航运和商业已达鼎盛时期,许多西式新建筑纷纷落成。
沙市外滩
外滩上是一排造型各异的洋房,平整的江畔大道上人来人往。石头台阶下是一处海关,负责管理水上运输的进出口贸易 ,并征收进出口关税。
江上风景
当时沙市海关的最高行政职务是税务司,海关对内对外的行政大权均在税务司手中,并且从开埠之初便一直被英国人控制着,海关的主要职务也都是由税务司直接委派,多为洋人或他们在中国培养的亲信。
中国航海公司货仓
此图为货仓的背面景象。紧挨着仓库,是当地破旧的民居,一个小男孩抱着膀子正站在家门口张望。
另一处货仓
建筑高大,便于通风和扩大储存量。货仓的围墙外,有几头黑猪正在垃圾堆里觅食,推测这里可能是一个粮食仓库。
卷雪楼边小集市
卷雪楼位于沙市城南,是明朝文学家袁宏道寓居沙市时临江而建的观景台 。此时正是夏季,很多人穿着白色的上衣和裤子,这是当年夏日的流行色。
洪灾中的沙市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因为特殊的地理原因,在历史上,沙市就是洪水多发地。
出行
洪水淹没了街道,木船也上了街。人们出门只能乘船而行。近处是一座西洋建筑,在远处,可以看到文星楼高大的身影。
江岸人家
在他们旁边的房屋山墙上,写有“杂粮槽坊”的字样。民国初年,因为商业的兴旺发达,荆沙地区人口激增,当地的槽坊也如雨后春笋应时而生。据统计,当时两地共有槽坊七十二家,单沙市就占了五十家。
乡村风景
河边的牛车和牛群,远处是高高低低的茅草屋,虽然不甚富有,却也是一片静谧的田园风光。
江上客轮
1937年4月,停泊在沙市岸边的客轮“民元号”。沙市渡口,古称“津”。楚文王迁都于郢后,沙市即成为楚都的外港,名江津。其渡口素有“北通襄、豫,南达津、澧”之誉。
荆州的孩子
1937年8月,荆州街头的几名少年。彼时卢沟桥事变已经爆发,但战争的灾难暂时还没有波及到这个地区,这些孩子的生活还相对平静,面对洋人的镜头,流露出自然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