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105篇:读文随笔∣如何在写作课堂中实施评价?
如何在写作课堂中实施评价?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学教评一体化”不仅仅是阅读教学的话题,也是写作教学的研究话题。只要存在着教与学的行为,就要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就要进行一定形态的教学,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评价。其实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还是很注重评价的,只不过这种评价发生在学生写完作文之后,或者说教师是对“成品”进行评价。如何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进行评价呢?杭州师范大学叶黎明副教授发表在《教育研究与评论》上的论文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思路。
其一是建立准确清晰的评价量表。今年上半年,我听了远洋学校赵娜娜和龙学家两位老师的作文教学课,其亮点在于将评价量表引入作文教学中,或引导学生按照评价量表分析学生习作,或指导学生制作某种评价量表。当然,对于量表的研制,论文作者提供了更为细致的思路。第一步是明确写作目标。有不少教师将教材中“作文单元”的相关知识和要求作为教学目标,例如“学写故事”,教师会从故事结构、叙述技巧、人物塑造、虚构等各个方面评价学生的习作,这其实就是目标不明确的表现。作者提出的思路是:教师需要逐级分解单元训练主题,弄清每一个训练主题涉及的核心写作知识或要素,然后对每一项写作知识或要素的能力表现及其水平进行清晰的描述。例如对于“学写故事”的主题,可以进一步分为六大要素:视角选择,人物塑造,情节设计,背景描述,结构创设,对话描写。接下来就是围绕这些要素,确定具体的教学点,例如对于“视角选择”,就要从知识和能力两个层面进行思考,前者不包括什么是视角?视角包括哪些?不同的视角会带来哪些叙述上的差异?后者包括怎样的视角是达标的等。有了这些教学点,再实施课堂教学,就会更有针对性。当确定了教学点并实施教学后,教师还要进行表现性评价,即对某个指标进行细致具体的描述。这一点也是赵娜娜和龙学家两位老师的评价量表中缺乏的内容。作者举了“情节的反复技巧”例子,从“不合格”“基本合格”“非常好”三个指标进行描述,例如“非常好”的指标下,学生要达到的标准是:1.基于相同的动词铺展出同中有异的情节;2.有三个以上按特定逻辑组织的叙事结构相似的情节;3.情节的反复有助于人物、主题或主旨的表现。也就是说,写作评价量表不同于作文评卷时“标准”,前者是描述性的,后者是量化性的。评价量表的制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教师通力合作,如果能够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突破某些教学点,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
其二是让学生参与,从评价表的使用者转向建构者。这一点不难理解,作文评价的主体往往是教师,教师制作出评价量表,然后给学生逐一讲解,学生领会评价量表的指标后再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文,这是“使用”评价表。这种教学虽然也能帮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好作文的指标,但还是属于接受式学习。作者提供的思路是: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表的研制中,学生真正成为评价表的制作者,这样就实现了“评价即教学”向“评价即学习”的转变,学习也从接受式学习变成了建构式学习。作者举了自己的案例,还是以“学写故事”为主题,当确定了“情节反复技巧”作为教学点后,教师给学生挑选了三篇童话故事,请学生区分童话的故事层面和叙事层面,并说说三篇童话在情节设计上的共同点。然后进行分组合作,在对话协商和探究中完成有关“有效的反复”的评价表。当然,教师提前对学生进行“培训”,介绍评价表的基本构成,尤其是提醒学生区分“评分标准”和描述性的标准。当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研制出评价表后,再根据评价表对自己和他人的作文进行评价,这就实现了写作知识的建构内化与迁移运用。目前的问题是,教师往往不具备明确的评价意识,缺少评价表制作的相关知识,更严重的是,教师不敢或不愿意放手让学生独立制作量表,甚至认为学生制作量表会降低课堂教学效率。针对这些问题,教师首先要具备研制评价量表的意识,确定写作教学目标和教学点,并细化写作要素,然后提供评价量表制作的规范和注意事项,接着就是大胆让学生尝试亲自参与制作。
三是如何创造性地使用评价表。学生对照评价表给自己或他人的作文打分,这不是创造性地使用,教师运用评价表向学生解释、分析评价过程和结果,这才是创造性的反馈。作者又提出了两条具体的操作技术:第一是把评价标准转化为策略示范,以示范推动学生的主动修改。策略示范首先要有“策略”,即教师根据评价标准提炼出具体的操作程序,例如针对2017年的高考作文,作者就提炼出“提取关键词—就潜在的读者发问—自问自答—确定理想读者”的策略,然后用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策略示范等于策略+例子,这就是策略示范的基本公式。第二是把评价标准转化为作品分析,具体做法是让学生运用评价标准去分析作品,让他们学会以作者的眼光去阅读和分析文本,专注于作品的写法,并以评价表为工具分析写法的得失。这里的作品包括自己和同学的作文,也包括名家名篇。教师对前者比较熟悉,例如教师经常提供范文让学生研习或评价,但正如邓彤老师所说,语文教师对学生写作样本的研究几乎处于最原始的层级。如何能够按照评价表的指标分析自己或同学的作文,这是难点,也是重点。后者实际上是一种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例如作者提到的“多文本的比较与分析”,就是群文阅读或类文本阅读。只不过,阅读是有定向的,即指向写作评价表的相关指标。当然,我对叶黎明副教授提出来的这两条操作技术,还有一些理解不到位之处。
总之,作文教学要适度引入科学化的维度,在确定作文教学主题、细分教学点之后,能够精准确定教学目标;针对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要研制出细化而科学的描述性标准,用于对自己或他人习作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也要发挥相应的作用,除了提供教学支架外,还要提供具体的操作性技巧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