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宫词:从清宫京剧里穿越来一位“萧太后”| 剧说服饰史

万万没想到啊,宋朝背景古装剧都可以无缝对接清宫剧了!!

❤❤❤

我心目里一直是中国古装剧神作之一的《大明宫词》终于也要出来消费情怀了,但是神作之所以是神作,必然也是许多天时地利人和,于是这部《大宋宫词》(名字都那么值得吐槽)一把古风定妆海报亮出来,大家都开始满地找自己惊掉的下巴。

可说道的特别多,先说最奇葩的“萧太后”好了!

来自清朝的萧太后

《大宋宫词》古风定妆海报

我也是不太懂得豆瓣鹅组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反正我先看了鹅组的贴子,觉得那里应该有很多隐藏在民间的剧组营销人员,因为他们是这么夸萧太后的造型的:

黄金搭档归亚蕾,饰演太后,跟历史上简直一毛一样啊

不好意思,我俩似乎在历史和还原度上有严重分歧啊!

另一篇来自公众号“横店影视城娱乐”的通稿(也是小伙伴发给我的),关于这个造型有了更详细的描述:

而归亚蕾的扮相,由于没有历史资料可以参考,因而剧组服装师研读了大量契丹服饰的文字性描述,找了各种可能参考的资料后发现,沉蓉圃绘制的萧太后是最有特点的服饰造型,它受唐朝的影响,又在细节上强化了契丹元素,因而本剧中归亚蕾的扮相就是对该画作的还原再现。

喵喵喵?我觉得我仿佛不认识“契丹元素”和“唐朝影响”了。

不过好在,我们通过上面的信息了解到两件事:

1,萧太后的扮相来自于沈蓉圃(通稿里误做“沉蓉圃”)的画;

2,这幅画是下面这幅。

出自《清升平署戏曲人物扮相谱》

然而,这2条是矛盾的,沈蓉圃画的是《同光十三绝》,这画是《升平署扮相谱》,并无作者款,且总体数量巨大,可能是多人合作的结果。

清 沈容圃 《同光名伶十三绝》

两幅画在细节上略有出入,看剧组最后的定妆照和通稿,看样子是一直把两个搞混了。不过不打紧,这只不过证明,剧组大概真的是用百度搜索在做考据,没有翻书,不影响它们画的都是一个清代旗装形象的“萧太后”

百度搜索结果截图

于是就演变出另一个疑问:为什么辽代太后的角色是穿清代旗装呢?

穿旗装的辽代太后

这个问题简单来说就是,京剧戏台上一些少数民族角色就是穿旗装的(一般是旦角),由于它们在当年还属于“时装”,而戏曲的程式化得以比较好(并非完全)保留一些服装特征,所以一些戏画、老照片还会被拿来作为旗装讲解的图片。

比如,戏画中萧太后的这一身,就是戴钿子、穿吉服、挂朝珠的形象(上面提到的两张,区别在于领巾[龙华?领巾?论一个高大上的名字对谣言的增益可以有多少?]),要类比如今热播清宫剧里的相似形象(清宫剧的形象并非清代写实形象),就是这样子的。

《如懿传》剧照

《延禧攻略》剧照

而如果参考一些老照片,包括《同光十三绝》里萧太后的原型,其实是这样子。

出自《 Illustrations of China and Its People》

沈蓉圃绘梅巧玲《雁门关》萧太后

上面这张梅巧玲的萧太后是沈蓉圃所绘,《同光名伶十三绝》里所用的也是这个形象,画的是同治光绪时期十三位京剧名家。

沈蓉圃绘《同光名伶十三绝》

萧太后是这幅画中唯一一个旗装形象,而梅巧玲是梅兰芳的祖父。民国剧作家清逸居士(爱新觉罗·溥绪)曾在《旗装戏考》里写道:

旗装戴钿子戏始自前清国治时代。名花衫梅慧仙(即梅巧玲)独创。因慧仙与各邸第垃内府显宦交游,故创宫装,与戏装大不相同。如八本《雁门关》萧太后,《探母》萧太后。在彼时,四喜班每演此二戏,即有人满之患。同时三庆部花衫张大元,仿摹慧仙宫装,只能演《探母》太后,八本《雁门关》,除慧仙无人敢动。可见当年秘本难得,及名角之自爱矣。(清逸居士《旗装戏考》见1932年9月23日《国剧画报》第36期)

可见旗装戏相对于整个清代历史也不算早,萧太后形象是其中重要的推动助力,在这之前萧太后的形象应该使用的是蒙古装束。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变化,齐如山认为是“较之蒙古者殊觉美观,时势所趋”,但是也有人认为是借旗人贵妇装束来凸显萧太后的贵气,当时也是慈禧太后掌权,所以免不了也有迎合的意思。

而由于旗装的发展,我们目前能在京剧里看到的是比梅巧玲画像里更复杂的一种钿子,即挑杆钿子,其实就是在钿子上加挑杆。

王琴侬的萧太后

王瑶卿的萧太后

挑杆钿子在清宫剧里出现得不多,其实早期清宫剧连钿子都很少出现。最近《延禧攻略》里有出现一个冒牌货,就是按照照片做了一个古怪的东西。

《延禧攻略》剧照

而梅巧玲的时代可能是还没有发展出挑杆钿子(这东西出现很晚),所以更像是是在钿子上簪花了。由于簪花套路还挺像两把头的,很多人虽然认出这个是清代旗装却以为是两把头(两把头/大拉翅:这么多年你看的应该是假的清宫剧 | 经典旧文)。

慈安吉服像

京剧里还有一些扮相很有趣,我们以后遇到了再聊吧。

小结:坐标是考据第一步

其实我们已经聊过很多古装剧考据问题,最近的感受的是古装剧服装设计师已经不像往常一样全凭自己经验或创意设计了,而是倾向于找一个古画或其他直接进行仿制,这就暴露了另一个短板——大家根本不会找资料。

比如,本文里,萧太后的形象找到了清宫戏画,然后认为它有“唐代影响”和“契丹元素”,简直就是三重大型尴尬形象。如果不说后面两个,尚且可以认为是延续某种戏曲衣箱,这下怎么也找补不回来了呀!(下次这种通稿的钱能不能给我赚啊!保证给你圆回来!)

之前《于正告诉我们,存多少张文物图在硬盘都没用!》里发生的问题也是如此,好歹大家把坐标确定好了,什么时代找什么资料。要么就像《如懿传》那样说我就是要一个朝代一把抓,也算聪明了。而不会找资料的人往往也不会观察细节,观察力本来就与你对资料的熟悉程度相关,前不久《敦煌服饰艺术再现……再现了吗?》里发生的就是资料没错但是观察不到位造成的细节偏差。

而《大宋宫词》里这身也是如此。原画里穿的是一件对襟八团褂,所以领巾一部分掩进了衣服里,而突出的部分是扣子,白色的是挽绣。

出自《清升平署戏曲人物扮相谱》

太妃端康(瑾妃)

嘉庆,石青色纱缀绣八团夔龙拱寿纹绵褂

而定妆照里似乎认为这是一件圆领袍的服饰,而扣子是丝巾扣,白色袖子是内层露出来的。

《大宋宫词》古风定妆海报

真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啊!

我们私下总是笑着说,眼神好可以解决如今服饰上90%的问题了。但是,谁的眼神不是翻看无数资料修炼出来的呢?单凭今天得到一张画或一个rar,就想修炼成一个高手高手高高手,只能送一个“想得美”了!

❤❤❤

相关知识点重温:

宫斗都蔓延到旗头上了…多读书是好事,清宫戏为啥学不会?

清代后妃礼服:《如懿传》可能是主角光环最大的古装剧了

寂寞空庭你个头!清宫戏越兴盛,满族服饰越衰亡?

齐胸襦裙是唐朝的、朝鲜的,还是电视剧的?其实提问也是个技术活啊!

最近的文章:

丝路纹样大转折——从“汉晋云气”到“大唐新样” | 读书笔记

秋凉了,我衣柜里的旗袍还能出镜么?保暖搭配了解一下~

我们懂得越多,曾经崇拜的“文明古国”就越稀薄么? | 扯闲篇

西域风的源自中国的日本文创:四天王狩狮纹锦卡包 | 人间万物

-

❤ 春梅狐狸@传统服饰 ❤

脸着地的藏狐,故纸堆里的服饰爱好者

[ 百度百科TA说特邀科普作者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