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元错版币,改制币和流铜币是如何产生的?
铜元俗称铜板,是清末以来所铸各种新式铜币的通称。我国铜元诞生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是我国钱币史上称谓“机制币”的开始,也是我国近代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代的变迁,铜元逐渐退出了流通市场,其也像其他种类的历史钱币一样,变成了一种可以投资的、有价值的特殊商品,具备了收藏投资价值,而在铜元的收藏投资过程中,其中有一类备受藏家推崇,那便是“错版币”,错版币是指铜元在印花机高速冲压过程中,如果因为机械故障或其他特殊原因所产生的钱币。下面为大家例举一些奇异币,供藏友共同赏鉴。
改制币
▲光绪宣统年号改制币
▲丙午己酉纪年改制币
▲“湘”改“汴”改刻币
这枚湖南产的铜元为了能进入河南省流通,就在中间打上了“汴”字。
在制造总数占晚清铜币总数八分之一的湖北造币厂可以说是晚清知名造币厂之一。而湖北造币厂大部分制造的是湖北除丙午纪年的铜币。这里可见湖北厂在铜币对铜币产量的要求可见一斑。为了提高产量,节省人力物力,且可以满足供给,在铜币上直接对年号和纪年改制便合乎常理了。
流铜币
流铜币。严格说机制币里没有流铜,这里是借用古钱浇铸的一个术语来说明这个现象。指的是在币的表面,有些残留的碎铜条、块、掉、片等,有的非常巧合,恰恰附着在某个字体或图案的末尾或旁边,初看起来似乎是与众不同的新版式,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这类“飞来横笔”是不正常的,既不是模具雕刻师主观的创造,也不是机械故障产生的瑕疵,而是模具故障的结果。
比如说上下模具中某个位置由于质量不好或长期磨损,造成局部崩裂,或残缺一块、一条,于是在压印时就必然在币面产生相应的痕迹。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