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方剂』固涩剂>固崩止带>易黄汤

易黄汤

出自《傅青主女科》

【组成】 山药炒,一两(30g) 芡实炒,一两(30g) 黄柏盐水炒,二钱(6g) 车前子酒炒,一钱(3g) 白果十枚,碎(12g)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固肾清热,祛湿止带。

【主治】 肾虚湿热带下。带下粘稠量多,色黄如浓茶汁,其气腥秽,舌红,苔黄腻者。

【方解】 肾与任脉相通,肾虚有热,损及任脉,气不化津,津液反化为湿,循经下注于前阴,故带下色黄,粘稠量多,其气腥秽。治宜固肾清热,祛湿止带。方中重用炒山药、炒芡实补脾益肾,固涩止带,《本草求真》曰:“山药之补,本有过于芡实,而芡实之涩,更有胜于山药” ,故共为君药。白果收涩止带,兼除湿热,为臣药。用少量黄柏苦寒入肾,清热燥湿;车前子甘寒,清热利湿,均为佐药。诸药合用,重在补涩,辅以清利,使肾虚得复,热清湿祛,带下自愈。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肾虚湿热带下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带下色黄,其气腥秽,舌苔黄腻为辨证要点。

2.加减运用:湿甚者,加土茯苓、薏苡仁以祛湿;热甚者,可加苦参、败酱草、蒲公英以清热解毒;带下不止,再加鸡冠花、墓头回以止带。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宫颈炎、阴道炎等属肾虚湿热下注者。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傅青主女科》卷上:“妇人有带下而色黄者,宛如黄茶浓汁,其气腥秽,所谓黄带是也。”

2.方论选录

傅山《傅青主女科》卷上:“夫黄带乃任脉之湿热也。……惟有热邪存于下焦之间,则津液不能化精,而反化湿也。……法宜补任脉之虚,而清肾火之炎,则庶几矣!……此不特治黄带方也,凡有带病者,均可治之,而治带黄者,功更奇也。盖山药、芡实专补任脉之虚,又能利水,加白果引入任脉之宫,更为便捷,所以奏功之速也。至于用黄柏,清肾中之火也。肾与任脉相通以相济,解肾中之火,即解任脉之热矣。”

【临床报道】

罗氏用易黄汤为主治疗带下病110例。其中经实验室及妇科检查:滴虫性阴道炎13例,阴道炎50例,宫颈糜烂19例,慢性盆腔炎8例。全部病例均以带下连绵,或稠或稀,或腥或臭为主症。用易黄汤为主方酌情加减。若阴痒者,配以苦参、蛇床子、花椒、枯矾,水煎外洗阴部。治疗效果:110例中,89例痊愈(白带正常,诸症消除,随访2年无复发);21例显效(带下近正常,其他诸症均显著减轻或消除,但2年内尚有复发)。[罗飞.易黄汤为主治疗带下110例临床观察。浙江中医杂志 1987;(8):366]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