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藤 ‖ 故乡,那么大那么小,那么近那么远
又是一年国庆、中秋“双节相逢”的超长假期。或许是久在外面漂泊的缘故,自己的恋乡情结日益加深,深得“不可自拔”。故乡座落在兴宁东北部一个叫溪美的小村子,普通而又隐含着它特有的韵味。
在一个夕阳的余晖洒满稻浪的黄昏,自己决定来一次慢跑,深度打量和感知常在梦中闪现的故乡山水人情。随着脚步的蹬踏向前,记忆中故乡的过去和现在如放电影般,一帧帧画面在脑海中徐徐浮现……
溪美河的水温润甘甜,是全村人的生命之源,静谧地从村头蜿蜒至村尾,滋养着全村三千多亩良田,成就了民国时期“罗岗六堡,溪美头堡”的美名。数年前,政府重视,拓宽了河道,清理了淤泥,加固了陂头水坝,实现了崭新的“三面光”。伫足在水泥钢筋浇筑的桥头,曾经的木头桥已消失,精巧的卯榫结构无法再现当年的匠心独造,足有两层楼高的水车不再嘎吱转动,或许早已拆卸当作柴薪或用作他处;村尾依山傍河处,由彭飞九(清雍正时期举人)倡导修建祈求风调雨顺的“社官庙”被杂草掩映,很不显眼,不知每年二月初二村民是否还杀猪宰羊、敲锣打鼓举行热闹的“做社日”……
“秃顶”了十几年的大望山已不再只有桉树等经济林覆盖,如今香樟、秋枫、山杜英、黎蒴等碳汇林为其披上了青翠的外装;巍峨的大望山下,是曾经书声琅琅的大望小学,因城镇化进程等因素,大量生源随父母求学奔波于各个城市,部分闲置的校舍和苍劲挺拔的玉兰树似乎还见证了学校当年勃勃生机,在啾啾的鸟鸣中,耳畔似乎传来了:“大望山前/大望是我们的学校/小小的同学们希望并不小/这里是走向/光明的阶梯/大乐园的桥/大家来向前把新的社会创造……”一首大望小学校歌一直在自己心里驻留了几十年,学校创始人及校歌创作者彭丽天先生在战火纷飞,举步维艰的时期也要创建学校的精神久久在心底珍藏。
如今村民都喜欢拆掉老屋重建新房,高大的围龙屋像是被吃掉几口的“大饼”,少了往日的威严,一幢幢小洋楼鳞次栉比,形成了农业文明与现代文明强烈碰撞的视觉冲突。每次回家总喜欢和老父亲坐在月夜的柚树下,明月相伴,凉风习习,呷几口春茶,听父亲讲古论今、人情世故,而自己常痴迷于他眉飞色舞的讲述中感受当年村里质朴的一切,最怕他提起村里没了往日的热闹,留守的都是老弱妇孺,晚上灯光依稀,谁谁不久前又走了,走的时候子女都不在身边。遇到的故人叫不出名字分不清辈分,只剩一脸错愕,何需“少小离家老大回、笑问客从何处来?现实却硬生生地“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故乡变得既熟悉又陌生。
环顾家乡的山山水水,已及而立之年的自己感叹庆幸生活在这个富足并逐渐觉醒的时代,目睹了山清水秀到野火肆虐再如今披上新绿的大望山,鱼虾蟹蚌成群到垃圾成堆再到城市Ⅰ级水源的溪美河,曾经伐木砍竹为生计,如今护林造林为生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金山银山健康是最大的靠山”等观念渐入人心,乡间不再麻将声回荡,不少叔姆阿伯走上综治“网格员”、村道“清洁员”岗位,或是成了村里健身小广场的常客,被称为中国“新四大发明”的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购对村民而言不是新鲜事物,一幅新农村、新面貌的壮景渐渐地为记忆中的故乡撤去原来的底色,绘上新的色彩……
短暂的相聚后总要踏上归程,虽然父母将精心饲养的鸡鸭放进了后车厢,人为地增加了后置发动鸡(机)和涡轮增鸭(压),只是越是增加了动力,内心的不舍愈加强烈,仿佛思乡的纽带随着离乡的距离而一点点被撕扯,窒息并伴有疼痛,因为,月还是故乡的明,水还是故乡的甜。
注:彭丽天(1911-1985),溪美村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师从闻一多,1941年任教于西南联大中文系,1939年创办大望小学,先后为广西大学、中山大学副教授,著有《晨夜诗庋》等诗集。
文/常春藤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常春藤,广东梅州兴宁人,毕业于嘉应学院文学院,现梅城工作。
编辑:张三
校对:张三
审稿:逸帆
投稿邮箱:790417844@qq.com;30212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