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推荐 | 内镜下精准曲张静脉断流术在治疗GOV型食管胃静脉曲张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当代医学》

2019年5月第25卷第13期

内镜下精准曲张静脉断流术在治疗GOV型食管胃静脉曲张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曾甫东,陈世奇

【玉林市玉州区人民医院(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广西玉林 537000】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内镜下精准曲张静脉断流术在治GOV型食管胃静脉曲张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在本院接受治疗的GOV型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当中选取90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上述患者均为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入院,根据患者所接受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序贯注射治疗,共45例,观察组患者均给予内镜下精准曲张静脉断流术治疗,共45例。对上述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次数、聚桂醇使用剂量、组织胶使用剂量相比较于对照组,均明显较少(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静脉曲张消失率相比较于对照组,明显较高(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为GOV型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实施内镜下精准曲张静脉断流术的疗效显著,不仅可以减少疾病治疗次数,且可以将再次出血的概率降低。

关键词:

内镜下精准曲张静脉断流术;GOV型;食管胃静脉曲张

文献编号:

doi:10.3969/j.issn.1009-4393.2019.13.051

肝硬化发展过程当中最为重要的病理生理环节即为门静脉高压,因门静脉高压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为导致肝硬化患者死亡的常见性因素。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和组织粘合剂栓塞术为目前临床中公认的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一线治疗措施,其具体临床操作方法较多[1]。本文主要分析内镜下精准曲张静脉断流术治疗GOV型食管胃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特选取部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研究,其详细内容整理如下。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本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接收的GOV型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中选取90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根据上述患者所接受的治疗方案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例数各45例。

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 ;年龄30~71岁,平 均(51.13±2.74)岁;依据疾病,肝炎患者13例,酒精性肝病患者15例,其他患者17例。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31~73 岁,平均(51.20±2.59)岁;依据具体疾病,肝炎、酒精性肝病以及其他(原因不明型肝硬化、肝炎合并酒精型肝硬化等)患者例数分别为15例、17例及13例。

纳入标准:存在长期大量饮酒史或者存在慢性迁移性病毒性肝病病史的患者;有门脉高压临床表现存在的患者;经肝功能化验检查,结果异常的患者;有黑便或者呕血等上消化道出血症状表现存在的患者;经过内镜检查可见重度食管静脉曲张或者胃静脉曲张存在的患者;经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发现有门静脉高压存在,且门静脉增宽1.3cm以上,脾静脉增宽0.8cm以上的患者。

剔除标准:有消化系统原发性肿瘤存在的患者;有降门脉高压手术史存在的患者;有镜下治疗史存在的患者;有门静脉血栓形成、肝肾综合征等严重疾病存在的患者;存在内镜检查禁忌证的患者;受多种因素影响所致的食管狭窄患者,存在广泛门静脉栓塞的患者,有严重门静脉海绵样变存在的患者。

对上述两组GOV型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的资料数据进行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前均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且完善胃镜手术前后准备,术前后为患者使用奥曲肽或者生长抑素,取质子泵抑制剂进行静滴,必要的情况下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对照组患者均接受传统序贯注射治疗,首先为患者开展常规的电子胃镜检查,将静脉曲张的范围确定,对合适的注射点进行选择,并且需要对注射剂量进行注射;采用聚桂醇-组织胶-聚桂醇改良三明治法为患者进行治疗,聚桂醇剂量为2~3ml,组织胶的使用剂量依据静脉曲张的程度确定。首先取2.5ml聚桂醇注入至内镜活检钳道当中,在曲张静脉中刺入充满聚桂醇的注射针,将薄弱点或者出血点避开,由助手将组织胶快速推入,随后另取一支注射针于静脉中快速注射2~3ml聚桂醇;食管静脉序贯硬化治疗措施即以自由手技法开展相关操作,在内镜下将出血点或者红色征找出,邻近出血的静脉当中注射,若未发现出血点,取齿状线上2cm位置向口侧曲张静脉当中注射药物。根据患者的情况确定聚桂醇的剂量,注射量为20ml左右,药物注射总量应控制在40ml之内,操作过程中需要对注射针于血管中的位置进行保持。序贯治疗即为首次硬化治疗7d以后再次开展下一次治疗,患者均需接受2~5次治疗,最终治疗次数以静脉曲张消失为准。针对静脉粗大极易发生再出血的患者,应当适当缩短治疗的间期。

观察组患者给予内镜下精准曲张静脉断流术治疗,在内镜下在胃体和胃底黏膜中使用透明注射针,以由远至近的顺序对可能有曲张静脉的隆起黏膜进行寻找并且开展穿刺操作,一旦发现穿刺点存在明显出血症状或者注射针经过回抽有血液出现时,使用三明治夹心法序贯向曲张血管当中注入3ml聚桂醇、0.5~1.0ml组织胶、2.5ml空气以及3ml生理盐水。治疗明显的胃底曲张静脉以后,将内镜退至食管中进行观察,若食管当中原有的曲张静脉完全消失或者有明显萎缩表现,则考虑充分阻断胃底血流;若患者的食管静脉仍有明显曲张表现,则说明食管静脉中有交通支存在或者胃底断流不完整,可再次于胃底中查找曲张静脉并开展穿刺、断流操作,若仍未获得理想的疗效,则直接于食管曲张静脉位置注入5~10ml聚桂醇,药物注射以后若存在少量出血,则可对注射点开展适当的压迫,若未有明显出血存在,则为完成治疗。

上述两组患者完成治疗以后于术后1、3、6个月做胃镜复查。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并统计上述两组GOV型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治疗次数、聚桂醇使用剂量以及组织胶使用剂量)。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患者的临床疗效通过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以及胃底静脉曲张消失率进行评定,患者经内镜治疗以后出血即刻停止,且经过72h观察,未有再次出血的情况发生即为止血成功;患者术后3个月之内再次发生活动性出血即为再出血;治疗后原静脉曲张基本消失即为胃底静脉曲张消失。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 22.0版处理本研究相关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 对比两组 GOV 型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次数同对照组相比,明显较少,其聚桂醇使用剂量和组织胶使用剂量同对照组相比均明显较低(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GOV型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疗效

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止血率、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静脉曲张消失率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比较两组GOV型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3 讨论

肝硬化患者于失代偿期出现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为凶险程度较高、进展速度较快、死亡率高且再出血风险大的病症,且该疾病的预后较差,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危重疾病[2]。以往临床中针对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常开展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或者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治疗,但是上述治疗措施均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近年来,内镜技术伴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逐渐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且成为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的一线治疗方案[3]。

内镜下精准曲张静脉断流术在内镜下遇到的GOV血管共分为静脉回流上行、静脉回流下行、静脉回流上下行以及静脉回流不确定四种[4]。在治疗中结合曲张静脉的分流特征,于相应血管当中将组织胶精准的注入,进而获得硬化的作用,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的治疗目的获得。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指标和曲张静脉消失率数据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主要由于GOV型食管胃静脉曲张的血流总体方向为自下而上,与静脉回流上行类较为相似,胃冠状静脉或者脾静脉分支经过胃黏膜或者食管黏膜向内部移行至食管当中[5-6],内镜下精准曲张静脉断流术实施过程中对胃黏膜进行穿刺并且将血管来源支找出,通过精准断流对胃曲张静脉进行治疗,与此同时将回流上行血流阻断,以降低食管曲张静脉压力,同时可以通过对食管静脉曲张的程度进行观察,印证该项治疗方案的疗效[7-8]。研究中,两组患者的止血率、再出血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内镜下精准曲张静脉断流术在治疗GOV型食管胃静脉曲张中应用,不仅可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

微信号:硬化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