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伯乐欧阳修,到底有怎样的慧眼,发现了多少“千里马”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的《马说》告诉我们,世上从来都不缺少千里马,缺少的是发现千里马的伯乐。名马卧于槽而人不识,以为天下无马,名马不为所用,欲行千里而不得。实为可惜。如果有人能发现,并善加利用,必将驰骋天下,一鸣惊人。
现实中很多人刻苦努力,满腹才学,希望有朝一日能一展所长。但是却常常有一种怀才不遇的感觉。不被重视,难以施展抱负。就像不被重视的千里马等待着自己的伯乐。但不是所有人都能那么幸运。只有少数人才能真正遇见,并且而焕发精彩。能与伯乐相遇无疑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
历史上也有一些人独具慧眼,仿佛天生就是伯乐。善于相马也乐于相马,还把相中的千里马推到他应该在的位置,使他大放异彩。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就是这样一位伯乐,不仅自身实力超群,而且乐于提携后进,帮助那些真正有才干的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那么,欧阳修到底发现了多少“千里马”呢?他的慧眼又创造了多少传奇?
众所周知,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而这八大家中除了韩愈和柳宗元是唐朝人,其余六位都是宋朝,而六位当以欧阳修资格最老。他的文采和文名或许不如苏轼,他的政治成就或许难胜王安石,但是这资深老者却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伯乐,因为其余五大家算起来都是他的门生。
苏洵和他的俩儿子苏轼与苏辙,人称“三苏”,这三个人在中国文坛上的地位,实在是高得不像话了。尤其是苏轼,在文化界,几乎是登峰造极的人物。唐朝因为李白而自豪,那么宋朝便是因为有苏轼而骄傲。欧阳修主持科举的那一年,苏轼和苏辙两兄弟恰好就考上了进士,因此都成为了欧阳修的门生。在欧阳修的力荐之下,苏轼和苏辙得到了宋仁宗的赏识,宋仁宗甚至认为,自己一场科举就为后世子孙选拔了两位宰相之才。
作为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洵曾经屡试不第,虽然文章写的好,却终究考不中进士,后来两儿子都中了进士,为了避免闹笑话也就放弃了科举这条路,如果不是欧阳修的举荐,或许就不会有后来的“三苏”美谈了。
曾巩可谓是欧阳修的亲传弟子,跟随欧阳修学习多年。最终的成就也算是不负所望。
而除了八大家中五人,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的老对头,《资治通鉴》的编订者司马光,他的光辉历程也可以说是从欧阳修的一纸荐书开始。
欧阳修不慕名利不恋权位,为人耿直不阿谀奉承,善于发现人才举荐人才,为国家为人民觅得无数“千里名驹”,造福人民乃至千秋万代。除了那些出名的,其他不太出名硬是不计其数。他是官界的一股清流,也当为文人之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