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猛兽之首:豺惊现云南怒江,体型娇小似土狗,真敢斗野猪吗?
2021年以来,有关动物的消息还真是不少,既有人们按照对人类威胁程度排名的“一猪二熊三老虎”现身,也有“豺狼虎豹”等顶级食肉动物在全国多个地方踪迹频现,其中有着“猛兽老大”之称,位居“四大猛兽”之首的“豺”也是戏份不少。
今年6月初的时候,在地处我国青藏高原、蒙新高原、黄土高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的祁连山国家公园里,工作人员在对张掖市黑崖沟区域云杉林山顶野外安装的红外相机“拍摄”的影像进行例行“巡护”时,意外发现了14只豺在高山草甸“追逐打闹”的情景,其中有几只体格健硕的成年豺还在教幼豺觅食。
比狼、虎、豹这些珍稀动物还要难见到的“豺”在祁连山出没,这也说明祁连山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良好进展,非常适合豺群的繁衍生息。而位于祁连山国家公园南偏西、直线距离相隔约1300公里的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也首次发现了“豺”的身影,这是什么情况呢?
云南贡山县丙中洛首次发现豺
春城晚报记者从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贡山管护分局了解到,该局的技术人员在对安装在丙中洛双拉洛区域海拔3000米以上的一处红外相机“拍摄”的影像资料进行整理时,意外发现一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豺现身。
通过画面我们可以看到,一只外形与狼、狗相近,比赤狐略大,且躯干毛发呈棕红、尾巴毛尖呈黑色的动物在有青苔的茂密森林中活动,对豺这种动物比较了解的朋友一眼就能认出这就是“四大猛兽”之首的“豺”。
据了解这也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简称“怒江州贡山县”)境内近年来首次发现豺这种珍稀物种活动的身影。
豺是什么物种?为何能排在“四大猛兽”之首?
我国关于“大型猛兽”一直有豺狼虎豹的说法,从这里能够看出在四大猛兽中“豺”被排在了首位(第一位)。不过,虽然“豺”这种动物人们“听”的比较多,但却很少有人真正见到它的“真容”。
豺躯干体长约90厘米、体重10-20公斤,比狼略小,其吻比狼短且头比狼宽,另外还具有耳短且圆、四肢较短等特征,属于一种高度社会化的动物,也就是喜欢群居生活,一个群体少则有2-3只,多则有10-30只,这种动物不仅有很强的“领地”意识,而且群体内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由于豺具有很强的抗寒和耐热能力,因此曾广泛分布于北亚、中国、南亚及东南亚大陆地区的山地、丘陵等地带,有包括中国豺、四川豺、东亚豺、喜马拉雅豺、缅甸豺等11个亚种。
从栖息地的环境和食性等情况来看,豺是典型的“山地动物”,主要栖息在纬度较低的热带森林,中高纬度的丘陵、山地以及海拔在3000米左右的亚高山林地、草甸、裸岩等地带,主要捕食山羊、麝、鹿、麂等偶蹄目动物,在食物匮乏的时候也会乘着夜色偷食牛、羊、猪等家畜,总之是以动物性食物为食。
通常情况下,豺是在冬季产崽繁殖,每胎可产4-6只幼崽,最多时可产9只仔,单从这点来看豺的繁殖能力还是很强的。并且豺喜欢群居,性凶猛还胆大,善于跳跃和围猎,可原地跳3米多远,借助快跑能跳跃6米左右或翻越3米多高的“围墙”,由此可见其灵活性要比老虎、狮子等猛兽要强。
除此之外,豺的爪子不仅锋利,而且还带“倒刺”,在围猎时会设法先将猎物的眼睛抓瞎,再予以消灭,其咬合力也很强,可达500磅(约227公斤),能轻松地把朽骨咬碎,与非洲大草原上敢在狮子口下夺食且擅长“掏肛”的鬣狗有得一拼,所以豺属于最灵活、最凶才的犬科动物,战斗力比狼还要胜一筹,故而排在“四大猛兽”之首。
如今豺的种群数量为什么这么少?
豺这种动物以往在亚欧大陆有着广泛的分布,被称为“亚洲野犬”、“豺犬”、“红狼”或“红狗”,在我国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动物,在上世纪90年代及以前我国南方的一些省份有时还报告一种叫“豺狗”的动物在野外出没,这其实就是说的“豺”。
历史上,豺确实是一种种群数量很大的动物,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尤其是近10年以来豺似乎“销声匿迹”了,各地有关豺现身的记录也是屈指可数,且主要是在西部地区,除了我国祁连山和藏东南有两个比较大的种群外,在南疆盆地、四川中部等地也有零星的记录。而如今豺的数量减少,栖息地范围减少,与人类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过去由于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忽略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至于包括豺狼虎豹等很多动物都受到了影响,尤其是栖息地遭到破坏和失去了隐蔽条件,导致不少动物种群数量锐减甚至消失。
而对于豺这种动物来说,无论是在食物丰富的春季和夏季,还是在食物相对匮乏的秋季和冬季,都不会分散活动,因此需要大片的栖息地才能得以生存。由于过度砍伐、过度捕猎,导致大片栖息地遭到破坏,各种动物性食物也随之减少,导致豺群捕食困难,所以被迫转向山村等人类活动区域盗食家畜,豺也被当做“害兽”遭到大量捕杀,种群数量大幅减少而处于濒危状态。
除此之外,豺群居的习性、种群数量减少、栖息地碎片化等,导致豺群之间的基因交流越来越少,甚至不排除“近亲繁殖”的现象,而从基因等角度来分析来分析这也不利于豺的种群繁衍。
由于豺的栖息环境比较复杂,且种群数量非常稀少,故而2021年2月我国将豺的保护等级由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提高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就是豺的保护级别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与大熊猫、藏羚羊、野牦牛、长臂猿、云豹、亚洲象、印度野牛、中华鲟、丹顶鹤等“齐名”。
豺踪迹频现证明当地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今年以来,豺在一些地方也是踪迹频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地方:
2021年6月初,在祁连山国家公园张掖片区内,一部高山红外相机记录了14只豺在高山草甸活动的场景;
2021年9月初,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东南部的太阳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记录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豺的珍贵画面;
而同样是在今年9月初,云南怒江州的丙中洛首次记录豺的影像,说明当地的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野外栖息环境、食物链等适合豺的生存,并且豺是一种群居性动物,一只豺在野外出现,说明很可能已经有豺群在这里生活。并且豺在有着“动植物王国”支撑的云南省“一南一北”出现,又一次表明云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越来越好。
当然,一个地方豺等猛兽的出现,是建立在完整的“食物链”基础之上的。在自然界中,豺主要捕食偶蹄目动物,有时也会捕食水牛、野猪等。
豺真敢斗野猪吗?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野猪皮糙肉厚又长有獠牙,受到惊吓会横冲直撞,属于比较凶险的一种动物。
由于野猪环境适应能力强,繁殖速度快,繁殖旺盛期的雌性野猪一年可产两胎、每胎4-12只幼崽,因此被列入“三有保护动物名录”受到法律保护后,加上自然界中的豺狼虎豹等天敌数量极少,失去制衡的野猪大量繁殖,种群数量急剧上升,浙江、广东、湖北、河北、四川、湖北、河南等地“人猪矛盾”不断升级,有的还出现了“猪进人退”的情况,由于野猪祸害庄稼越来越频繁,有的山村农民伯伯不得不放弃种田撂荒外出打工。
虽然近年来,尤其是今年以来,一些地方相继发出了“限猪令”,也就是允许一定数量的灭杀,捕获的野猪肉一般也是提供给附近的动物园喂老虎等,但是靠人工限制“治标不治本”,少量的捕杀无法控制野猪种群规模的扩大,过度控制又会导致数量锐减,因此只能通过恢复其天敌如豺狼虎豹等动物的数量来加以制衡,这样才能形成稳定的生态环境。
而豺恰好也是野猪的天敌之一,尽管单只豺无法与成年野猪抗衡,但是豺属于群居动物且善于围猎,也就是靠“以多欺少”的方式取胜,通常是一两只牵制住猎物,其它同伙则分头包抄围猎,因此别说是野猪了,就连老虎都不敢轻易招惹豺群,就像狮子也要夹着尾巴“让着”鬣狗三分那样,并且豺群围猎体型更大的水牛的情况也存在,上下左右前后“全面开花”,其凶残程度不亚于鬣狗“掏肛”。
总结
如今,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好,包括豺狼虎豹等大型猛兽在内的很多物种踪迹频现。而动物界越来越多的顶级掠食者回归自然,说明当地的食物链得到恢复,退耕还林、青山绿水、食草动物、肉食动物构成了完整的区域生态链。
而随着越来越多肉食动物种群规模扩大,也能通过自然的生境制约野猪等物种的泛滥,这也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