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百亿,连夜把公司送人后,他去哪了?

微博 | @视觉志

作者丨涮涮锅

说到企业家,大家会想到什么?

逐利?压榨员工?不择手段?割韭菜……

的确,所有的资本都是逐利的。

然而,有这么一个男人。

他26岁第一次创业,从0开始。

硬生生地把公司做到了行业第一,在1990年代就创造了近百亿的利润。

但他却又连夜把公司送人,到底图啥呢?

「01」

他是任建新。

1958年生于中国甘肃省兰州市,毕业于兰州大学,后进入化工部化学机械研究院工作。

1984年,借助改革开放的春风,任建新嗅到了巨大的商机,也想搭上市场经济的快车。

在当时,国内科研技术与商业转化是比较脱节的。

任建新用时5年研发出的“硝酸用工业缓蚀剂”技术,也称“兰5”,被评为国家技术发明奖。

因为没有得到有效的应用,一直被尘封在档案室里。

而对外,这项专利的报价只有250元。

那个年代,人们的月平均收入都有100多块。

对于一个用了5年心血研发,拿过国家大奖的专利,这个报价确实不高。

任建新不甘于这项技术就这样被埋没,他相信这项专利能发挥更大价值,于是选择了创业。

所有人都惊呆了。

要知道,做生意的风险很大。

更何况那时的任建新还没钱,启动资金还是跟大伙儿借的1万块钱。

大家劝他,你要是失败了,把大家的钱也赔光了。

但任建新依然坚持。

抱着破釜沉舟的心态,以及周围人的质疑和嘲讽,任建新创办了蓝星公司。

主营工业设备的清洗业务,而这个业务,正好跟他的专利吻合。

与一般的家用清洗不同,工业设备的清洗业务是一套“技术活”,严密且谨慎,一旦洗坏了,可能会导致整个工业设备的报废。

因此,当时在中国,也只有几家德国和日本的公司能够做到,他们几乎垄断着整个国内的清洗行业。

任建新单枪匹马跟外国尖端技术抗衡,面临的压力和难度,可想而知。

在创业初期,公司人手紧缺,用他的话说,只找到了“七个半人”。

(蓝星公司的最初的“七人半”团队|图源:国资委)

那“半个人”是兼职的会计,能帮到他们的也不多。

技术门槛高,人员紧缺,再加上大家也没有经验,没有人敢找蓝星公司去清洗。

毕竟要清洗的可是昂贵的工业设备啊。

任建新只好找到一台几乎报废的锅炉“练手”。

那是矿上的一台锅炉,因为实在“太脏了”,不能用了,准备报废。

当时,没有人觉得这台锅炉能洗干净。

锅炉主人的态度是,反正我们也准备报废了,

你们就试试吧,能洗好就洗好。

但任建新明白,这不仅仅是试一试那么简单。

蓝星需要一个机会,证明自己的实力。

而这个机会,必须抓住。

任建新亲自带领着员工奋斗在一线,并首次使用自己的专利技术。

理论上,“兰5”技术,可以帮锅炉除垢,但过去从来没有在实战中使用过,究竟效果如何,大家心里谁都没底。

任建新和他的伙伴们连夜开工,反复调整,经过多次尝试,终于成功了。

曾经被认为不可能清洗重垢的锅炉,在任建新团队的努力下焕然一新。

曾经已经准备报废的锅炉,又“复活”了。

任建新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也赚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1900元。

这一次的成功,不仅打响了蓝星的品牌,更证明“兰5”技术的成功。

「02」

从此之后,蓝星顺利地接到了许多大型设备的清洗订单。

并因其出色的工作表现,蓝星在行业内更加名扬四海。

1987年,山西一家化肥厂遇到设备清洗上的困难。

当时,因为难度较大,特别请德国的专业公司来进行清洗,但效果远不如预期。

德国公司前后清洗8次,都失败了。

听说蓝星有自己独特的技术,于是就找到了任建新。

任建新临危受命,承接了这个项目。

(任建新团队临危受命,承接山西一家化肥厂的清洗项目|图源:国资委)

果然不负众望。

蓝星公司只用了10天时间,就顺利完成清洗。

而且还为化肥厂节约了90%的成本。

负责检查的德国专家汉克,都不得不佩服中国人的能力。

亲手连写了3个OK,以表达对中国团队的尊敬和认可。

(德国专家汉克亲手在管道上连写三个“OK”|图源:网络)

打败了世界领先的德国公司,让蓝星在国内外名声大振。

从此以后,蓝星订单接到手软,数钱数到手软。

甚至还参与过美国军事基地的设备清洗任务。

到1990年代,蓝星已经成为行业第一。

那个时候,正是私营经济快速崛起的时候。

一大批企业通过股份改制,走向了财富自由之路。

许多人也建议任建新这么做,

被他严厉拒绝。

任建新说:我们的目标是“兴业报国”公司做强之后,理应100%国有。

就这样,任建新把他借钱创业,亲手打理,一步一步从零做到行业第一,赚到盆满钵满的公司,主动拱手交给了国家。

但他的这个举动引起轩然大波,很多人对他嗤之以鼻,觉得他在冒傻气。

团队里也有人因此离开他,自己去赚钱。

但任建新就是任建新,不管多少人质疑,他依然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事。

不为赚钱,只为“兴业报国”。

(“兴业报国”任建新|图源:CCTV)

「03」

那个年代,许多国企都在进行改革。

社会上掀起一股下岗的浪潮。

化工领域也不例外。

当时,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追求利润,大量裁员。

而任建新,他在乎每个人的公平。

他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存在的价值,他要让下岗的员工再就业。

任建新说,“负责任的企业家,要竭尽所能为下岗工人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帮助国家解决就业的问题。

不为赚钱,只为帮助国家实现下岗工人再就业,他创办了大名鼎鼎的马兰拉面。

“马兰”,取自于任建新母亲的姓氏“马”和“兰州”。

之所以选择做拉面,也是为了纪念自己的母亲。

任建新15岁的时候,上山下乡到了新疆。

母亲因为思念和牵挂,导致身体越来越差。

不久,任建新接到了母亲病危的消息。

在临终前,母亲唯一的一个心愿,就是吃一碗兰州拉面。

为了纪念自己的母亲,任建新选择做拉面。

而为了能创造更多的就业,任建新选择把马兰拉面做成了连锁餐饮。

但那个时候,肯德基、麦当劳已经进入中国。

凭借着先进的管理技术,迅速垄断了中国的连锁餐饮市场。

马兰拉面想要跟他们抗衡,难度可想而知。

但任建新不信邪。

他要把自己创造一流公司的经验,应用在马兰拉面上。

从原料配方、制作工艺、设备流程,到店面管理、连锁推广、物流配送,任建新都严格把关。

同时借鉴西方连锁餐饮的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把它跟中餐相结合。

最终获得了成功。

如今马兰拉面已在全球开了上千家店。

解决了化工企业上万名家属和下岗员工的就业问题。

任建新不仅“兴业报国”,而且“兴业为民”。

「04」

正在搞拉面的任建新,还没来得及闲下来,紧接着又掉下来一个大摊子。

当时化工部有三大“重症”:

星火化工厂,南通合成材料厂,晨光化工研究院。

其中“重症”当中,最严重的,住在“ICU”的那个,是位于江西省永修县的星火化工厂。

由于任建新和蓝星团队出色的业务能力,

化工部手里许多“疑难杂症”,都交给任建新去处理。

当时星火化工厂负债200%,亏损上亿元。

别看今天好像一两亿没什么,也就几个小目标。

但那可是1996年,在那个万元户都能称作是富豪的年代,

上亿的亏损那可是天文数字。

毫不夸张的说,要不是因为是国企,星火早就破产了。

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任建新义不容辞地上任。

所有人都在劝任建新别去了,那是一个无底洞。

况且你自己的事业这么好,没有必要再给自己惹一身麻烦。

但任建新坚持赴任。

因为星火不能破产。

星火化工厂身上肩负着一个重任。

那就是实现有机硅的国产,打破西方列强的垄断。

你可能不太清楚什么是有机硅。

它是我国航空航天、军事尖端技术不可或缺的特种材料。

如果只依赖进口,就会在技术上被西方国家“卡脖子”。

因此,有机硅的国产化,必须实现。

然而这条道路可不是一帆风顺的。

更准确的说是曲折坎坷的。

在任建新接手之前,星火已经进行过28次试车了。

每一次的成本都在五百万元以上,

但每一次都失败了。

已经损失了上亿元,不能再失败了。

任建新再次立下了军令状,奔赴江西山区。

聘请了上百位国内外专家,分析了7车的资料。

发掘问题,改进流程。

终于,第29次试车,成功了。

任建新的成功,打破了西方的技术垄断,

让中国成为美国、法国、德国、日本之后,又一个独立掌握知识产权,并能够实现量产的国家。

试车成功了,产品很快就进行了量产。

在任建新接手星火的第二年,星火终于实现扭亏为盈。

任建新不仅仅挽救了一家企业,更为国家的化学工业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05」

弹指一挥间,蓝星越做越大。

经过4次大规模的并购,蓝星不再只是做清洗业务,更成为化工领域全产业集团。

2004年,蓝星被重组为中国化工,任建新担任总经理。2014年,又担任董事长。

他身居国企高位,当年创业成功,他把公司100%的股权送给国家。

在中国化工任职期间,为解决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任建新不断推进海外并购和技术创新。

打破西方在种子、农药、化肥领域的技术垄断,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直到2017年光荣退休。他的人生不为赚钱,只为“兴业报国”。

这才是真正的民族企业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