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黄帝内经》203
黄帝内经原文
第八十篇 方盛衰论
雷公请问:气之多少,何者为逆?何者为从?黄帝答曰:阳从左,阴从右,老从上,少从下,是以春夏归阳为生,归秋冬为死,反之,则归秋冬为生,是以气多少逆皆为厥。
问曰:有余者厥耶?答曰:一上不下,寒厥到膝,少者秋冬死,老者秋冬生。气上不下,头痛巅疾,求阳不得,求阴不审,五部隔无征,若居旷野,若伏空室,绵绵乎属不满日。
是以少气之厥,令人妄梦,其极至迷。三阳绝,三阴微,是为少气。是以肺气虚,则使人梦见白物,见人斩血借借,得其时则梦见兵战。
肾气虚则使人梦见舟船溺人,得其时则梦伏水中,若有畏恐。肝气虚则梦见菌香生草,得其时则梦伏树下不敢起。
心气虚则梦救火阳物,得其时则梦燔灼。脾气虚则梦饮食不足,得其时则梦筑垣盖屋。此皆五藏气虚,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合之五诊,调之阴阳,以在《经脉》。
诊有十度,度人脉度、藏度、肉度、筋度、俞度。阴阳气尽,人病自具。脉动无常,散阴颇阳,脉脱不具,诊无常行,诊必上下,度民君卿。受师不卒,使术不明。不察逆从,是为妄行,持雌失雄,弃阴附阳,不知并合,诊故不明,传之后世,反论自章。
至阴虚,天气绝;至阳盛,地气不足。阴阳并交,至人之所行。阴阳并交者,阳气先至,阴气后至。是以圣人持诊之道,先后阴阳而持之,《奇恒之势》乃六十首,诊合微之事,追阴阳之变,章五中之情,其中之论,取虚实之要,定五度之事,知此乃足以诊。
是以切阴不得阳,诊消亡,得阳不得阴,守学不湛,知左不知右,知右不知左,知上不知下,知先不知后,故治不久。知丑知善,知病知不病,知高知下,知坐知起,知行知止,用之有纪,诊道乃具,万世不殆。
是以诊有大方,坐起有常,出入有行,以转神明,必清必净,上观下观,司八正邪,别五中部,按脉动静,循尺滑涩,寒温之意,视其大小,合之病能,逆从以得,复知病名,诊可十全,不失人情,故诊之或视息视意,故不失条理,道甚明察,故能长久。不知此道,失经绝理,亡言妄期,此谓失道。
视频同步译文:
第一节 气之运行
第565页,第八十篇《方盛衰论》。这个《方盛衰论》呢,雷公就问:气在我们身体里面是如何运作的?什么是气逆?什么是顺气?这个气的运行,这些都是补前面我们没有仔细谈的,后面又讲的。
黄帝说:“阳从左,阴从右”,阳气一律从身上的左边往右边走,阴气是从右边往左边走;老年人阳气是从上往下走,少年人的阳气由下往上走。
所以你看那个小孩子生出来以后,你注意看小朋友在14岁以前,他都是胎吸,肚子在呼吸;过了14岁以后,自然而然变成胸式呼吸。所以我们人年龄越大,呼吸就越高;年龄越小,呼吸就越低。
常人应该是胎吸,所以说道教、佛教很多人打坐的时候用腹式呼吸,有没有?用肚子去呼吸,就是回到胎吸的阶段。可是人年龄大了,气越来越衰了,就一直往上跑,所以老年人的气由上往下,少年人的气由下往上。
所以我们现在很多人年龄大了,我们要打坐,希望气由下往上,不要由上往下,就是这个道理。
“是以春夏归阳为生,归秋冬为死”,如果你是反的,就是阳气的时候,一般来说春夏的时候,阳气会渐盛,阴气会渐少。所以你见到阳证的时候是好的现象,见到阴证的时候不好。
秋冬的时候阴气盛,阳气比较衰,有阴证再出现,在秋冬的时候反而会为生。
这个气逆的多少,后面还讲到年龄大的人、年龄小的人,注意看这个很好玩,以后诸位注意辨证,看人辨证。
第二节
由梦境判断何脏少气
566页,当气有多余的时候,不足也会生病,多余的时候也会生病。这边就看到了,我前面常常跟诸位讲的,如果“一上不下”,就是阳气往上走,照理说阳气往上走会下来,阴气再上去、下来,阴阳一直在更替。
那一个阳冲在上面不下来,下面阴会停在下面,就是阴阳会分隔的现象。
“寒厥到膝”,就是脚冷,从趾头冷到膝盖,就冷不上来了,膝盖那边是阳关,是阴阳交会的关口。所以阳一上来,下面就寒掉了,会冷到膝盖。
所以病人常常就问你:“我妈妈吃你的药都很好,现在奇怪,怎么就有一个现象,就是膝盖以下到脚趾头都是冰冷的?”代表阳还在上面没有下来。
如果是年轻的人,气有余的时候秋冬死。因为少年人是由下往上,这个是常人,现在气在上面了,由下往上,上去下不来了,秋冬(死)。
老年人呢,因为他的气是由上往下走,所以秋天、冬天,老年人得到脚逆的时候,阳在上,下面是寒气的时候,他反而不会有事。
“见人斩血借借”,因为肺是主金、主肃杀,拿刀在斩杀,看到血。如果是秋季的时候,正好你做梦梦到这些,正好又逢到秋天,那就是逢到征战。因为天地之间的节气,跟你身体里面的肺气会相连在一起,金会主征战,金就是打仗。
那肾气如果虚掉,所以我们从一个人的梦里面,也可以判断这个人哪个地方气虚掉了。
我们有一些补肾虚的药啊什么的,肾气虚的话,使人常梦见舟船,常常梦见船翻倒了淹死人。
如果是平常你就梦到这个,平常还没什么,冬天你还是梦到船翻过来死人的话,这是“得其时”,那个时候你会梦到人漂在水里面。
“若有畏恐”,这个是常常胆小,常常会看到很多房子比较暗一点的,就是比较紧张,这个症状、这种梦代表肾气虚。
如果是肝气虚,我们常常梦到“菌香生草”啊这些,如果是春天的时候得到,会梦到躲在树下面不敢跑出来。
心气虚、脾气虚都有这些症状,所谓“不得时”,就是比如脾气是主长夏,你长夏的时候做梦,会梦到盖房子。如果不是长夏的话,是别的节气梦到的话,就会梦到吃东西吃不够,因为时节不符。
这就是一直在讲天地之间的四季,春、夏、秋、冬四季,跟我们人身上的脏气对应的时候产生的现象,这个是五脏气虚。
脏气虚的时候,脏是阴脏,诸位只要讲到脏就是阴,腑就是阳。所以现在讲脏气虚,阳气一定会有余,阴气不足。
所以我们在说这个人脏虚的时候,就是阳有余,阴气不足。我们来调它呢,我们在经脉上就可以调,因为可以调它的阴阳。后面的《刺法论》里面就有我们如何去调它的阴阳。
第三节 诊之十度
568页,这里讲到诊断的方法有十种标准,就是来丈量人的方式,有没有“脉度、藏度、肉度、筋度、俞度。”因为你在五个度的时候,你再分阴阳的话就是十度。
“阴阳气尽”,阴气、阳气衰的时候,人从外面的症状可以看出来,从脉度上面来看的话,“脉动无常”。所以阴阳两个气通通消失,快要绝灭的时候,脉就不规则了,就会“脉动无常”,有时候大,有时候小。
所以说,像这种我们依照证,他这里不用写完了,所以诊断的方式,意思是什么?没有一定固定的诊断方式,你要因时因地制宜,原则上掌握到。
你注意,比如说一个人的神、精神,那一个人精神不好、体力不够、没有力量,是不是阳就虚掉了?那阴是讲他的形、外形,如果说体形、肚子肿起来了、脚肿起来,那阴有问题嘛,这样子看。
所以中医整个在讲阴阳。所以568页最后一段,也是不管学什么、怎么学,阴阳一定要弄清楚。
569页,这个讲的是“至阴虚,天气绝;至阳盛,地气不足。阴阳并交,至人之所行。阴阳并交者,阳气先至,阴气后至。是以经人持诊之道,先后阴阳而持之”。这个讲了半天,我们这个后面有翻译。
最主要就是看阴阳,如果我们以脉上面来说,现在我们是回头讲脉,寸脉为阳,尺脉为阴。
所以常态,阳会比较高一点,阴会比较低一点;你反过来的话,阴就盛,阳就衰掉了。如果通通跑到外面来的话,阳太盛了,阴虚掉了;如果通通跑到里面,阳虚掉了,阴盛,简单讲就是这样子。
所以脉的浮沉也可以分阴阳,脉的寸跟尺也可以分阴阳,病人的症状也再分阴阳,所以男女就是阴阳嘛。讲了半天还是阴阳,我们“持诊之道”都是讲阴阳。
569页后面这一段,诸位看翻译就可以了,这个翻译的没有问题,书上有的,我们就不再讲了。
570页最后一行,他说:“形弱气虚死;形气有余,脉气不足死;脉气有余,形气不足生。”这里讲的一个人如果是气弱、气虚了,气虚是阳气虚了,加上形又弱了,形是阴,我们看到气血两虚,阴阳都虚掉了,这是死证。
如果一个人形气有余,就脉气不足,看的都是正常人啊,身体都没有什么,都是正常人,你摸他脉的时候脉气不足,这也是死证。
我就碰过,这个人都很好啊,可是你摸他的脉几乎摸不到,照理说他讲话声音很大,精神很旺盛,他的脉应该比较洪、比较壮,当然还是缓,就是所谓一息四至,比较更有力才对。
居然摸不到脉,摸了半天,好不容易找到一丝一丝的脉在里面。然后再去看一下,现在是夏天,哦!这很危险,因为脉气不足。
那脉气有余的话,形气不足,所以这两个一比较来看的时候,我们知道脉气很重要,脉的气怎么看呢?
比如说你这个是脉,我们人的血脉呢,这个中间都是血,我们指头摸上去的时候,怎么摸脉气呢?
有的推过去,脉就跟着过去了,就没有回来的力量,这个气就不够。在过去我们讲脉中间是血,血在脉中,气是在脉外,脉的外面是气,所以脉气很重要。
第四节 脉证合 不合
这边后面诊断的方向、诊察病人的方向,诸位看一下就可以了,基本上所有诊断的方向一定要中医讲的脉证合——脉证要合。所谓脉证合,我们只能说这个脉证合——易治,很好治,非常快。
比如说你现在摸到病人寸脉是浮的,浮是表,病人就是“我头痛、项强”,这个很好治,一剂就好了,一服药两三个小时就可以好了。
病人出现手上的脉和证如果是不合,这就难治、比较难治而已,不是不治,你不要说:“啊,死”,你就不治他,不能的。我们预知死期也不要跟他讲死,一般这是粗工嘛。
如果你看到一个人的脉非常的强大、壮大,这个人是常常在睡觉,是不是脉证不合?那反过来,有一个人脉很细微、很小,这个人一天24个小时,他居然睡18个小时,是不是脉证是合的?一剂就好了。
所以张仲景非常厉害,他不但了解,他方子都开好在那边,而且他方子非常的简单,就几味药,所以是经典之方,我们叫经方嘛。
有的人说是经书啊怎么样,经典之方,我认为形容它是经典之方比较好,我们称为经方。书上有很多,我们请大家看书就可以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