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奇谈之二十二:给仙佛神圣排个座次

很多人认为,十万天兵天将都拿大圣没有办法,佛祖一出马,猴子就束手被擒,说明《西游记》里面佛祖的本事最大,更有好事者按照能力的高低列出武力值排行榜。可是满天的仙佛神圣真像聚义厅里的一百单八将,也能来一个排座座分果果吗?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来源不同,意义不同。

让我们先从佛教开始说起。

在佛教里面,一切生命体,统称为“众生”,众生生生死死,依据不同的果报,始终在“六道”里面轮回。六道分别为:天人道、修罗道、人道、畜牲道、饿鬼道、地狱道。

在佛教的宇宙观中,一日一月再加上一座须弥山,四大海,四大部洲,这样的一个结构算是一个小世界。

天人、修罗、人、畜生、恶鬼、地狱六道就存在于这一个小世界之中,人和畜生我们都好理解,恶鬼和地狱姑且不论,修罗和天人,都是因为有福德而往生天上的众生,两者的区别在于一个有福无德,脾气差一些,一个有福有德,脾气好一些。

佛教的观念中,须弥山是这个小世界的中心,须弥山的底部延伸出四大海,四大部洲也在这个平面上。山的山腰开始是四天王天;再向上到须弥山山顶是忉利天;再往上夜摩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这六层天称为欲界天,大部分天人和修罗都是住在这上面。

其中四天王天是四大天王的辖区,而忉利天,又译作“三十三天”,以四方各有八个,加上中央一个,合计三十三个天国而得名,中央为三十三天之主释提桓因(帝释)所居。

再向上就是色界的十八层天和无色界的四层天。色界天和无色界天就不是单靠修福德就能往生了,想在上面居住,就需要修“禅定”了。依据禅定的层次不同,修行者可以往生于色界或无色界的不同层次的天。

不过,这些都属于没有彻底觉悟的众生,也就是始终会在六道中循环的众生,即便是帝释那样尊贵的主儿,福报耗完了之后,依然要堕入六道中轮回。

在佛教的理论中,还有一类觉悟的众生——佛、菩萨、阿罗汉,是不在三界以内,脱离六道轮回的。三者的区别,简单说一下就是,佛大概相当于这个大千世界的总教头,当然也不是终身制,隔一段时间(极其漫长)会进行交班,比如,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现世佛是释迦牟尼佛,过去佛是迦叶佛,未来佛则是弥勒菩萨。而菩萨大概相当于跑前跑后给佛帮忙的角色,但是菩萨并不是佛的下属,因为很多菩萨是过去的佛,或者未来要成佛。他们的帮忙都是自觉自愿的,因为菩萨的信念就是牺牲自我,成就众生。在小乘佛教里,阿罗汉的是佛陀弟子能够修证的最高果位,而在大乘佛教里,阿罗汉更像一个取得毕业证书的大学生,虽然已经脱离了三界,但是想达到佛菩萨的境界,还需要继续攻读硕士博士。

道教的神祇来源于中国传统民间信仰,在道家理论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又吸收和借鉴了很多佛教的名词和概念,因此,显得格外芜杂。

道教在轮回的观念上有些模糊,并没有明确的六道之类的概念。但是,从阴阳的角度出发,认为人由阴阳二气所化生,阳主生,阴主死,阳气耗尽则死,阴气则为鬼,修行则可以化阴为阳而为仙。而对于某些有修行,或者有突出才能,或者有大功德的人,死后神灵不散,就可以升到天上,做神了。

道教也有三界的概念,但是是指天界,地界,人界,对应的就是神、鬼、人。人界是人类的世界,地界是民间俗称的阴间,而天界则是神居住的地方。而仙根据修行的方法和层次不同,分为鬼仙、地仙、人仙、神仙和天仙。虽然有的时候,我们往往神仙并称,但是两者还是有一定区别的。简单来说,神和仙的区别在于:第一,神不一定由修行而来,而仙一定由修行而来;第二,仙不一定能够长生不死,但神一定不能长生不死。

本来道教对于天界的设计比较简单,古人顶多有“九天”、“九地”的形容词,来说明天地的广阔深远。奈何,佛教传到中国之后,二十八天的结构设计大大启发道教,为了对抗佛教,道教中人干脆搞出了一个三十六天。

其中也分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但是名称和佛教不同。

比如欲界六天分别是:太皇黄曾天、太明玉完天、清明何童天、玄胎平育天、元明文举天、七曜摩夷天,诸如此类,其它就不一一列举了。

在这二十八天之上,道教又加上了四梵天(常融天、玉隆天、梵度天、贾奕天)、三清天(太清境大赤天、上清境禹余天、玉清境清微天)和大罗天,共计三十六天。

在二十八天内居住的生灵,虽然可以叫做神仙,但道行较低,可以长寿,但仍然不能不死。二十八天以上,才算是真正跳出生死的束缚,是真正道行高深之天仙。三清天,是道教的最尊贵的偶像道德天尊、灵宝天尊、元始天尊(取《道德经》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意)的居住地,而大罗天,是最高天界,意为超脱一切时空,永恒逍遥。在这层天居住的所谓大罗金仙(代表道家理论中宇宙的本原和本体——道),在道教中的地位,可以与佛教中的佛比肩并立了。

相比较而言,还是道教比较人性化,给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各路仙人还设计了居住的空间(四梵天、三清天和大罗天)。

如果简单粗暴地把佛道两家的大小头目做一个对照(不十分准确):

佛——大罗金仙

菩萨——三清

罗汉——天仙

帝释——玉皇大帝

天人、阿修罗——天神

有了这些基本概念,我们回过头来再来捋一捋《西游记》中的仙佛神圣。

首先说一说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是道教中天界的领导人,也是地位最高的神。不过这个名号出现年代是比较晚的。最初人们一般称之为昊天上帝、天皇大帝、太一等等。到宋朝时,由宋真宗正式命名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这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玉皇大帝。后世历代崇信道教的皇帝不断给“玉帝”头上添加各种名号,最后到了诸如“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金阙云宫九穹御历万道无为大道明殿昊天金阙至尊玉皇赦罪大天尊率穹高上帝”此类令人目眩神迷的地步。

《西游记》中的玉帝是不是佛教中的帝释呢?阿伟哥认为是,理由如下:

按照道教的说法,玉帝居住在“太上玄微玉清宫”,而这个玉清宫到底在那一层天,没人说得清楚。而《西游记》中写道猴王第一次上天庭的时候,过了增长天王把守的南天门(四天王天),来到了天上,看到了三十三座天宫(暗指忉利天,即三十三天),见到了玉帝。我们知道佛教中居住在三十三天的正是帝释,由此可见,《西游记》中的玉帝就是佛教中的“帝释”。
还有一个证据就是书中写到大圣偷蟠桃,窃仙酒之后,误打误撞跑到了太上老君的住处——“兜率宫是三十三天之上,乃离恨天太上老君之处,如何错到此间?”
可是按照道教的说法,太上老君居住地是在“太清境大赤天”,而不是这个莫名其妙的“离恨天”。遍查佛道典籍,也都找不到离恨天的出处。兜率宫这个词倒是很熟悉,佛教欲界第四天就叫做“兜率天”。莫不是太上老君是住在兜率天(兜率天确实在忉利天,也就是三十三天之上),这可以看做《西游记》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而做出的独特设定。
无论是玉帝还是帝释,都可以算作天界的大领导,这也是猴王念念不忘要取而代之,做齐天大圣的缘由。这其实也是暗示,猴王即使成了大圣,也不过是与天齐而已,尚未跳出三界天(欲界、色界、无色界),仍然在五行的束缚中,并未真正地“明心见性”。
如此追求,与“金丹大道”的最终目标相去甚远,所以佛祖不得不出手了。表面看来大圣是被佛祖的“五指山”压住,其实,大圣没有明心见性,仍然被色身所累,压住大圣的是自己。

其实,大圣的遭遇菩提祖师早就预言过——

祖师道:“此乃非常之道: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丹成之后,鬼神难容。虽驻颜益寿,但到了五百年后,天降雷灾打你,须要见性明心,预先躲避。躲得过,寿与天齐,躲不过,就此绝命。“

猴王阳寿三百四十二岁,再加上勾了生死簿之后,上天入地大闹天宫的时间,差不多五百年,正因为没有“明心见性”,所以惹来被压五行山的灾难。而这一压,又是五百年,才被唐僧解救出来,从此才走上了真正的“明心见性”之路。
(0)

相关推荐

  • 观音不成佛,原来是不屑成佛,你看看她的师傅是谁?就知道答案

    说到西游记,很多人会认为是两股势力,一股是天庭的道教,一股是西方的佛教.说到西游记中佛教名声最响亮的两个人,非如来佛祖和观音菩萨莫属了.西游记中如来是取经的幕后策划人,而观音菩萨则是取经的首席执行官, ...

  • 观音为啥不能成佛?你看她前世是谁,如来都忌惮三分

    小时候看西游记,觉得孙悟空虽然很厉害,但那些神仙更厉害,孙悟空搞不定的妖怪,他们都能降服.比如土地公公,只要在他管辖范围内,方圆几里有几只动物有几家人,那是一清二楚,还有温柔善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 ...

  • 三界六道分为九类,人为主宰,异我为妖!

    天生万物,适者生存.人为主宰,异我为妖.茫茫岁月,漫漫虚空,我生故我在,抛一切尘俗,忘一切庸杂.天地悠悠,行我所好,妖魔鬼怪?罢.神精仙佛?罢.我为人,做自己心中所想,不问结果只问心.天地再大,挡不住 ...

  • 佛教所说的“五眼”是哪五种?

    所谓"五眼",眼是总名,从其功用分别则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佛教所说的五眼是哪五种? 所谓"五眼",眼是总名,从其功用分别,则有五种不同. 肉眼 ...

  • 西游奇谈之十二:慧能和老子商量好的吗?

    老子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从猴王到悟空粗看不过是一个名字的变化,本质却是从自性到人心的蜕变. 猴王-无名-自性 悟空-有名-人心 自性,是佛教的名词,道家则称之 ...

  • 西游奇谈之二十:大闹天宫原来闹的是自己

    猴王在花果山立起了"齐天大圣"的旗号,玉帝派托塔天王父子前来讨伐,一番争斗之后,天兵败退.没奈何,玉帝只好二次招安,猴王重上天庭,当上了齐天大圣. 玉帝了解大圣的脾性,专门给他建立 ...

  • 西游奇谈之二十四:唐僧就是俗人一个

    说到取经,自然离不了唐僧.这也是这个团队中唯一一个有真实历史背景的角色.我们知道,取经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的名号都有寓意,那我们先看看唐僧的一大串头衔: 唐僧,又称唐三藏,俗性陈,名祎,小名江流儿,法名 ...

  • 西游奇谈之二十五:凡仙之分在此一线

    唐僧是一个凡夫俗子,偏偏当上了取经团的团长.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谁让西天佛祖只认唐僧这张脸呢.不过这也说明了肉身在修行过程中的重要性,虽然要达到修行的最终目标一定要舍弃这个肉身,可是没有了这个肉身, ...

  • 西游奇谈之二十六:千面猴王

    大圣望眼欲穿终于等来了取经人,取下了两界山(五行山)山顶上的金字压帖后,一声响亮,天崩地裂,大圣从山下的石匣中蹦了出来. 大圣脱身五行山,转眼之间,又入了唐僧的伙,正是所谓出彼身即入此身,只是唐僧这个 ...

  • 西游奇谈之二十八:凡马换龙马,值了

    行者不情愿地被戴上了紧箍咒,只好继续西行了.在观音菩萨的"定心真言"的加持下,行者再也不敢轻易撂挑子了. 接下来,取经团队的第三个成员就要出场了.他是最低调的成员,以至于大多数人都 ...

  • 西游奇谈之二十九:你是能,还是熊

    话说唐僧师徒二人带着新入伙的白龙马继续前行.这一日,来到了"观音禅院",寺中有一个二百七十岁的"金池长老".这个超过人类长寿记录的老和尚,如果在道家,也算是&q ...

  • 西游奇谈之三十二:沙悟净的意识流

    才过了八百里的黄风岭,又到了八百里的流沙河. 黄和沙,都是"土"的象征.风和流,寓意着意识的特性,变动不居,无处不在,念念相续,永不停息. 这里正是沙僧的藏身之处.我们且看沙僧的出 ...

  • 西游奇谈(二)

    孙悟空是<西游记>的第一主角,应该无可争议,只是为什么偏偏是一只猴子,则莫衷一是. 执着于考证的人,说他是唐朝的一个武将出身的僧人,俗名车奉朝,法号悟空,京兆郡云阳县人,祖上是北魏拓跋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