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要成功离不开靠谱的朋友,须懂得交什么样的朋友以及如何相处 2024-04-30 13:47:16 做人之道,人处身社会之中,要交朋友,没有朋友,孤立无援不行。第二,欲行其道,要上下都有交往才行,这就是外务的重要。一个人成功一件事业,对于上下左右建立关系相当重要。青年人要知道,一生的处境必须要有“上下之交”。但如何交?交朋友有道,这在四书里说得很多,要建立自己的人格,了解友道的精神,才可以做事业。《孟子与尽心篇》(东方出版社)-------------“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这是我们中国人所熟悉的话,友直、友谅、友多闻,是有助益的朋友。第一种“友直”,是讲直话的朋友;第二种“友谅”,是比较能原谅人,个性宽厚的朋友;第三种“友多闻”,知识渊博的朋友。孔子将这三种人列为对个人有助益的朋友。另外在朋友中,对自己有害外的三种,第一“友便辟”。就是有怪癖脾气的人,有特别的嗜好,或者也可说软硬都不吃,使人对他觉得有动辄得昝之难的朋友。第二“友善柔”。就是个性非常软弱,依赖性太重。甚至,一味依循迎合于你,你要打牌,他也好,你要下棋,也不错,你要犯法,他虽然感觉不对,也不反对,跟着照做不误。用现代语来说,等于是娇妻型的朋友,可以说是成事不足,败事也不足。第三“友便佞”。这种人更坏,可以说是专门逢迎凑合的拍马屁能手,绝对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特别要当心。从表面文字上看来,完全在说友道,其实,扩而充之,以广义来讲,所谓君臣之际,领导人与干部之间,规规矩矩的讲,应该都属于友道相处才对。历史上创业的集团,主从之间,大都是友道相处。等到严格分齐君臣主从的时候,也就是快要走下坡路了。天下事固然如此,个人的事业,又何尝不如此。皇帝与臣子以朋友相交的例子太多了,像唐太宗与虞世南、魏征等;像宋太祖经常微服夜行,到赵普家去喝酒闲聊。在“友谅”这方面,唐太宗和房玄龄这些人都是这样,不但皇帝谅解他,他也谅解皇帝。在文学上,唐代的诗最好,就因唐太宗的诗好,等于他提倡的。可是当虞世南死后,唐太宗认为已失去诗学上的知己,就不再作诗了。虞世南也是有名的书法家,和唐太宗一同起来的干部,是早年的“秘书长”,后来也是大臣。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任何一个新兴时代,领导人与干部之间,几乎都是友道相处。所以我们要了解,当了主管,到了某一种地位,所带的人要用友道去相处。“子曰:乐多贤友。”好朋友多有益处,实在有道理,在我个人经验,认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还要交万个朋友。常和友人谈笑,他们问我知识哪里来的?我告诉他们,只是朋友多一点随便闲谈中,就得了学问。“乐多贤友”这句话是大有道理,要交贤友,我是主张多友的,不交朋友,不能了解人情世故。但今日社会交朋友第一要钱,要仗义疏财,我们穷小子,颇不容易。但据我的观察,这和天生的个性有关,有些人看到这几句话便生反感,因为他不喜欢交朋友。其实这些并非教条,只是经验之谈而己。《论语别裁》(东方出版社)-------------孟子告诉他说:交朋友之道,人与人之间相交,第一要“不挟长”,不以自己的长处,去看别人的短处。例如学艺术的人,见人穿件衣服不好看,就烦了;读书的人,觉得不读书的人没有意思;练武功的人,认为文弱书生没有道理,这都是“挟长”,也就是以自己的长处为尺度,去衡量别人,这样就不好。第二“不挟贵”,自己有地位,或有钱,或有名气,因此看见别人时,总是把人看得低一点,这也不是交友之道。第三“不挟兄弟而友”,就是说朋友就是朋友,友道有一个限度,对朋友的要求,不可如兄弟一样,换言之,不过分要求。一般人交友,往往忽略这一点,认为朋友应该一如己意,朋友事事帮忙自己,偶有一事不帮忙,便生怨恨。在另一面,对一个朋友不帮忙还好,越帮忙,他越生依赖心,结果帮忙他反而害了他,所以“不挟兄弟而友”。这三个要点,非常重要,每人如略作反省,就会发现,自己常会犯这三种毛病。在相反的一面,“不挟长”就是并不因为对方有长处,想去沾一点光。“不挟贵”,也不是因为对方有地位、有钱、有权势才去交这个朋友,企图得什么便宜。“不挟兄弟”也就是说,只有一面之缘的人,却口口声声说:“他是我的老朋友,我们熟得很。”这叫做交浅言深,也是不好的作风。“友也者,友其德也”,交朋友是为道义而交,不是为了地位而交,不是为了利用人而交,也不是为了拜把兄弟多,可以打天下,或如江湖上人“开码头”,“扬名立万”而交。交朋友纯粹是道义之交,不可有挟带的条件。常有年轻人说:“我们同学很多,将来可成为一帮”,这就是挟带了条件,已经不是真正的友道,只是利害的结合。孔子说,朋友的道义,是彼此规过劝善,不是专说好话。其次,朋友有“通财之义”,“患难相扶持”,不是富贵相扶持。其中以“通财之义”最难做到。自古以来有句俗谚“仁义不交财,交财不仁义”,可见通财之义更难。《孟子与万章》(东方出版社)-------------“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与”就是拥护的群众,跟随你、同情你、拥护你、支持你的,都是“与”。所以在做人做事方面如果是“莫之与”,就没有人听你的,没有人同情你。做事业没有伙伴,没有真正的知己,“则伤之”!要想成功很难很难。要成功就要靠朋友。我们中国讲朋友之道有两个原则:一、朋友有通财之谊。朋友就是社会,社会上彼此有困难要互相帮助,就是通财之谊。二、朋友要劝善规过。我有过错,你能指出来,忠告我。所以孔子谈朋友之道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什么是益者三友?对你有益的朋友有三种:友直,对你讲实话的人;友谅,能够包容你、包涵你的人;友多闻,学问见识比你广的人。这三种是好朋友。大家试想,一个人如果没有通财之谊的朋友,没有劝善规过的朋友,也没有群众,那么你人生便很艰难了。我们中国朋友之道还包括了老师。在中国文化中,往往师友并称,所以说师友同道,古人称弟子为师友之间。友道就是社会关系,比五伦还重要。人有许多上不可对父母讲的话,下不可对妻子儿女讲的话,只能朋友讲。这就是朋友之道,也可见友道的重要。“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这点是现在朋友之道的写实,不但不能帮助他,背过来还要打击他。尤其是利害关系的朋友,政治上的朋友,像这一类作风的人特别的多,都是“莫益之,或击之”,就是这个样子。“立心勿恒”,“立心”就是动机,“勿恒”就是没有恒久的,这就不是朋友了,最后当然是“凶”。譬如男女问题,有位学生问我,男女之间,难道没有纯粹的友谊存在吗?我说:几乎没有。但并不是完全没有,不过很难有。因为男女之间就是我爱你,如果我爱你,你不爱我,你就会“莫益之,或击之”了。很多女生要我讲恋爱哲学,我说我不懂,因为恋爱哲学就是:我爱你时就爱你,我不爱你时就不爱你,完全以“我”为中心。每个人都是为“我”,为“自己”,不会真正去爱人;有时即使做到爱人,也是为了“我”的需要而爱。所以说:这个爱的逻辑都是以“我”为中心,由“我”而来。假使真做到了无“我”,那个爱不叫爱,就是仁,是慈悲。这种爱社会很少见,或者有两个人能做到,一个人已经死了,一个还没有出生。世界上的交情不是“莫益之”,就是“或击之”。无益于自己的,便打击。由这一方面看这个社会人生,也是很痛苦的。我们过去说过用人的故事,最初是感激你,后来变成你应该,最后变成了仇人,就恨你了。所以道家的《阴符经》就说,“恩里生害”,恩太多,对他太爱了,就会成冤家。教育孩子,教育人,都是一样。现在实施所谓爱的教育,只有“恩里生害”,因为这个社会已经不对了。社会上恩爱、利害、善恶、是非本来都是相对的,但今天的人只想抓住恩爱、利益,忽略了利害相对、相生的道理。所以“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这就是不知所立。如果这个样子,无论做人做事都不会全始全终的,所以结果是“凶”。《易经系传别讲》(东方出版社)****** 赞 (0) 相关推荐 每日一段善知识,2021.10.17 每日一段善知识,2021.10.17 各位贤友:早上好, 今日分享:中国讲朋友之道有两个原则: 1.朋友有通财之谊. 朋友就是社会,社会上彼此有困难要互相帮助,就是通财之谊. 2.朋友要劝善规过. 我 ... 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 友情,在于相互勉励,相互依靠, 友情,在于守望相助,与君共勉, 不是所有的亲密都是友情, 不是所有的支持都是善意, 真正的友情,在于劝善规过,在于相互勉励. "我这是为你好."这句 ... 孤独是生命最好的礼物 年华易逝,青春难以长久.每一个明天都将成为昨天.我想对你说:亲爱的人儿,请不要浪费你的时间在一些无聊的事上!该去思考怎样解决问题,而非及时行乐. 纵观古今,每一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解决问题之道.战争的年代 ... 南怀瑾老师:有人用这些道理去创业即大获成功,做生意发大财的屡见不鲜 <老子他說>續集 南公懷瑾先生 著述 [内容節選]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執無兵,扔無敵.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 南怀瑾老师:学会把这个顶在头顶上,成功的钥匙就在你手上了 古今中外历史上,凡是有所创造的人,总要找一个帽子戴着.讲到这里,我们想到一个故事:有大小两条蛇,要过街,大蛇想大摇大摆过去,小蛇不敢过去,叫住大蛇说,这样过街你我两个都会被打死,大蛇问该怎么办?小蛇说 ... 南怀瑾老师:做任何一件事情都离不开这个经验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这两句话非常重要,举凡政治哲学,军事哲学,经济哲学,甚至做人的哲学都包括在内,文字又 ... 【南怀瑾老师】人确定了自己的目的,一直勇往直前,没有不成功的 人确定了自己的目的,一直勇往直前,没有不成功的 本文摘录自 <庄子諵譁> [仲尼曰: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 佛学讲修止修观,而庄子.孔子早传了止观了.孔子说,光悟了道没有 ... 南怀瑾老师致儿时好友林梦凡先生的亲笔信 南怀瑾老师在信中言: "我的事,非一般世俗中人所能了解,除非有一天能坐下写回忆录,至少可达百家言之谱,然后世人方得知其始末因由也.我亦年迈,常在身心煎熬中过日子,只是能忘身忘生为人谋,为 ... 南怀瑾老师讲述:什么样的女人才有福气? 南师说: 我见过一个人,心很高,很会嫌弃,在感情上也如此. 嫌弃说明一个人看不起东西,不懂得珍惜,总觉得得不到满足.这就是饿鬼的心态.饿鬼的心态,怎么能感召到富贵呢,凡是饿鬼心态的人,往往是饥饿的状 ... 南怀瑾老师:你对一个想看相算命的人这样说,他一定认为你很准 人为什么要看相算命?俗话说"看相算命,心思不定",卜卦也是这样,假如我们在街上摆个卦摊,有人来卜卦,你可以大胆地说:"先生,你很有心事呀!"这句话一定灵,没有心 ... 南怀瑾老师:了解一个人,要鉴识他的器度和个性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于"识人"的学问,有好几部书.汉末有刘劭的<人物志>.最近的有清代曾国藩的<冰鉴>.<人物志>,可视之为看相的书,也就是识人 ... 南怀瑾老师:内在没有一个中心,知识越渊博,思想越危险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这是子夏告诉学生做学问的道理.我们看到子夏教学生的这两点,真有无限的感慨.子夏说,一个人应该每天反省自己所欠缺的,每个人都有所缺乏的,不要认为自己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