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y It Forward,这不是鸡汤!请点点手指,让爱传出去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吧!
如何能使自己的生命发光?
——至少不要拒绝被点燃。
如何使微弱的烛光不被黑暗吞噬?
——点燃更多的烛光。
(豆瓣网友)

最近看了一部电影,《Pay it forward》,《让爱传出去》,也翻译成《美好人生》。电影讲的是一个社会学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开放作业,如何改变这个世界,努力把它变得好一点。
故事的男主人公,12岁七年级学生特雷弗想出了一个主意,他想帮助3个人,并通过这3个人再每个人帮3个人,类似传销的方式,把爱传出去,他执着地去做了。他尝试帮助了一个有毒瘾的流浪汉,还有让他的老师帮着他一起拯救他酗酒的妈妈,还想帮助学校里经常受大孩子欺负的一个小同学。
接下来,长链条的传播是,妈妈爱上了并改变了社会学老师,也戒除了酗酒的恶习,改变了自己;他的姥姥也在妈妈的帮助下从流浪生活的混乱中走出,并回归家庭,姥姥又帮助了一个罪犯,罪犯在医院帮了一个病人,并因此入狱,病人的父亲帮助了记者,记者接受到“让爱传出去”的要求后,对这件事进行了追踪,经过艰苦的溯源,终于找到了最初创意的这个小男孩特雷弗,并对他进行了采访,面对镜头,他说:
“爱传出去,能传那么远,是因为我的妈妈,因为她很勇敢,我就觉得有些人是太害怕了,不相信世界可以改变。这世界也不完全是一团糟。
我猜那些对于习惯于生活现状的人来说。改变真的很难,就算现状很糟也很难做出改变,于是他们就放弃了。他们一放弃所有人,所有人就失败了。
特雷弗感谢她的母亲,因为她母亲切实发生了改变,而且他的姥姥也回归了他的生活,并参加了他的12岁生日party,这实现了他的另一个愿望。他以为自己的努力在流浪汉身上失败了,但他不知道的是,那个令他失望的流浪汉虽然没有戒掉自己的毒瘾,也拯救了一个准备跳桥的女士。而故事的最后,当特雷弗出手帮助第三个人,在那个小同学被大孩子欺负的时候出手帮助,却被刺伤并死去了。
故事结尾很伤感,但也很温情,特雷弗不知道的是,很多人进入了他的“让爱传出去”的实验中来,并从中受益,大家自发来到他们家门口,纪念他,故事在一片烛光中结束。

Pay it forward。“When someone does you a big favor, don't pay it back,Pay It Forward”。

翻译过来,就是收到别人的恩惠,并不回报给施予恩惠的人,而是向前看,把这份恩惠传递给其他也需要它的人。如果这部电影你感到陌生,那在微信群里流行的那个故事你肯定熟悉,就是这个电影故事的翻版:

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一位名叫克雷斯的年轻人因为汽车“抛锚”被困在郊外。正当他万分焦急的时候,有一位骑马的男子正巧经过这里。见此情景,这位男子二话没说便用马帮助克雷斯把汽车拉到了小镇上。

事后,当感激不尽的克雷斯拿出不菲的美钞对他表示酬谢时,这位男子说:“这不需要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也要尽力帮助他人。”于是,在后来的日子里,克雷斯主动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人,并且每次都没有忘记转述那句同样的话给所有被他帮助的人。

许多年后的一天,克雷斯被突然暴发的洪水困在了一个孤岛上,一位勇敢的少年冒着被洪水吞噬的危险救了他。当他感谢少年的时候,少年竟然也说出了那句克雷斯曾说过无数次的话:“这不需要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

克雷斯的胸中顿时涌起了一股暖暖的激流:“原来,我串起的这根关于爱的链条,周转了无数的人,最后经过少年还给了我,我一生做的这些好事,全都是为我自己做的!”

类似的故事仍在继续,明尼苏达,刚刚的圣诞季(或者是感恩节,记不很准了),一个人在点快餐时随手给后面的人付了餐费,引发了一连串的效应,大家都为后来者付餐费,pay it forward连续传递了3天,共有900多人参加。
其实,pay it forward文化并非美国独有,对应日语里有“恩送”的概念。我们的知恩图报不太一样,现在流行的“传递正能量”应该是同样的意思。
之所以写这部电影和故事,还是由无偿献血引发的感想。
我2021年的第一次献血并不顺利,1月2日去,初检白细胞偏低,提醒我跨年跑熬夜的后遗症还在,身体有些疲劳,要注意调整。又一个周末,则顺利通过初检,开启了新年的第一次也是个人的第66次捐献血小板。
以往献血,都是自己一个人去,或者约上献血者一起捐献。这次不同,约了赵老师一同前往,赵老师曾经是一名用血的患者,2019年11月,她因为出血热而遭遇生命的危机,某一夜血小板突然急剧下降,急需输注B型血浆和血小板。我们俩同在工大健跑团,她也知道我常常献血,无奈之下,向我发来求助。
当时,在她需求之前,省血液中心B型和O型血小板已经短缺了好一阵子,自己老师有难,不能不帮,连夜协调,多方动员起来,当晚终于用上了,她得到了救治。
后来,她讲起当时的情况,比我想象得更加凶险,血小板降到了零,多脏器衰竭,真的是命悬一线了。她说,恍惚中见到自己过世的亲人围在自己身边,但没有人拉自己,而似乎是在保护自己不被别的牛鬼蛇神拉走。但她知道,真正保护和帮助自己的,是医生,还有那两袋血浆和一袋血小板的主人。
求助发生后的第二天,我把相关信息发到了朋友圈和学校的师生群,寻求更大范围的帮助。很多老师同学加入了救助赵老师的行动,其实我知道,后来献的这些血小板,大都用在了救助了其他患者身上,大家帮助的,是需要帮助的陌生人,真正帮助赵老师的,是我们不知道的陌生人。如果你仔细读读我的倡议,我说的就是“补仓”。结果很好,当时大家一起努力,竟然把B型和O型紧缺的情况给扭转过来了。
再后来,因为一直在外工作,我没有见过赵老师,但从她的朋友圈里看到,她出院了,康复了,也常常跟她互动交流一下。12月31日,她还参加了我们组织的2021跨年跑,1小时跑了8公里多,证明自己完全“活”过来了。
去年11月,她向我打听在那期间为她献过血的人的名单,我没有提供,也无从提供,无偿献血者和用血者之间,应该是双盲的。所以我总是说,在无偿献血领域,自己是一个健康的陌生人,言外之意,也希望大家做能去做帮助别人的陌生人。
赵老师说,这场大病后,自己变化了很多,虽然感觉自己的身体仍然虚弱,但自己上的课更有力量了,更多地跟同学们交流,带动同学们努力向上。她在一门专业概论课上,引导着自己的学生去追求BAT,2020届毕业生真的有人成功了,到腾讯工作,拿到了30万的年薪,她很开心。今年又给同学们提出了入职华为荣耀的目标,有更多的学生追随她而努力了。
而她也不忘关心帮助身边的人,出院后的没几天,朋友圈里就看到了她帮助病友求助的信息。

又回想起我2018年鼓起勇气在学校推广无偿献血的场景,要面对很多不理解的眼光,甚至有人质疑我的动机到底是利他还是利己,也曾有放弃的念头。我庆幸自己坚持下来了,特雷弗说的那句话“我猜那些对于习惯于生活现状的人来说改变真的很难,就算现状很糟也很难做出改变,于是他们就放弃了。他们一放弃所有人,所有人就失败了。

如果我当时放弃,可能有人就失败了,可能是赵老师,也可能是不知道的陌生人。

所以,一定不能放弃。
赵老师在大学期间也有过献血的经历,当时为了凑够90斤的体重,还特意多穿了两件毛衣。这是她唯一一次献血,后来一直有些贫血,就没有动过这个想法。
经过这一次劫难后,又触动了她献血的意念。我知道这很难,不是难在她的意愿,而是她的血液能否合格。果然一化验,好几个指标不符合要求,虽然不太离谱,但有一项不合乎标准也是不能献的,而这恰恰也提醒她,该去做一次复查了。
没能献血,她也没有特别沮丧,陪着我和献血屋的王老师聊天。王老师是特别有心的人,他理解赵老师的心情,就聊自己的工作经历,聊我和他之间的一些故事,聊高新献血屋的故事,也聊自己帮助过的患者的一些事,顺便谈论一下用血者和献血者的关系,一个多小时下来,说的赵老师眼里一直闪烁着泪花。
她说,回想起那等待血小板的时刻,是命悬一线的极度恐惧,是求而不得望眼欲穿时的万般无奈。来到这里,看到这些采血设备和采集出的血,看到献血者,就是特别的亲切和感动,这是当年自己献血时没有过的感觉。人不经历那一刻,就不会认识到血液的价值。而现在只要听到“献血”两个字,就会百感交集,热泪盈眶。
Pay it forward,爱能不能在无偿献血领域传递?
可以的,有很好的例子。齐鲁壹点2019年7月29日的一则报道:

20年前,17岁的解加言因一次工伤意外,大腿骨折,需要输血,危急时刻,来自淄博商厦的两位热心市民主动捐血,使他转危为安。爱心的热血流淌在解加言的身体,自此,一颗感恩的种子,也埋进了解加言的心中。父亲说:“等你好了,符合条件了,你也要去参加无偿献血,帮助有需要的人。”

12年来,110次无偿献血,42800毫升献血量……37岁的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获得者解加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以一颗感恩的心,奉献着自己的一份份爱心。

解加言不仅常年参加无偿献血,还带动、身边的亲戚朋友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并在2012年进行了造血干细胞采集,成为中华骨髓库的一员。“只要自己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将无偿献血进行下去,希望自己对于无偿献血的这份坚持,能够帮助到有需求的人。”

但解加言这样的例子不够多,象赵老师这样对献血者念念不忘的人也不够多。
当前,我们在无偿献血和用血采用了双盲的原则,即献血者不知道自己的血具体用给了谁(熊猫血,大量输血者救助等特殊情况例外),用血者也不知道自己用了谁的血。
所以对很多用血者来说,对于无偿献血并不理解,也不认同,甚至会因为等血用不及时而责怪医院和血站。至于那个为自己无偿献血的人,因为见不到,也无感,甚至有的人认为,自己花钱(这里的花费是检验费和血液采集制备的成本费)用血,不以为自己是受助者,不知道还有陌生人默默无闻地帮助了自己,也不可能pay it forward。
于是这份爱,在很多用血者这里中断了,难以传递下去,有些用血者不感恩献血者,反而黑无偿献血,让无偿献血者也寒心,甚至有些人因此退出了献血者队伍,这是无偿献血所遭遇的现实困境。
爱可否传下去?或许需要一些理念的改变,如解加言赵老师等人主动的认知和感悟。也可以辅以过程的创新,从外部施加一份力量。
这里想到一个点子,请大家一起策划,一起完善
献血者献血时,将自己奉献的这一份爱心,进行感情的包装。配上两句话,一句是对用血者祝福的话,一句是期待爱传下去的话,类似“When someone does you a big favor, don't pay it back,pay It Forward”这种意思。这些话以匿名献血者的语境表达,展示在血袋上,或其他地方,让用血者及其亲属能够看得到,也是明确告知他们,是有陌生人帮助了他们,并希望通过他们将爱传下去。
在这里,告知是强制的,爱的传递不可以强制型的,只能是引导性的。不可以以制度形式绑架用血者做任何事情,但可以在道德范畴内鼓励他去做。
这份爱的传递,内容和方式可以有多种,可以是用血者亲友的即可献血,也可以是解加言式的康复后献血。也不要限于献血本身,如赵老师一般对学生的多一分用心,多一分关爱,关心一下自己的病友,都是可以选择的形式。只要是爱的传递,都可以。
如此,无偿献血这个大爱就能传递下去,永不衰竭。

厉害了!这所大学60余人次获全国无偿献血奖励

虽然未果,不觉失望

致那些用生命的等待热血而不得的人们:“对不起,我尽力了.......该你努力了!”

今天,至少有100个济南人在等待救命,我们该做些什么?

过程感动,结果惊喜!齐鲁工大2020下半年献血量比齐升

双十二,这群最有爱最善良的人们,汇聚在最美最智献血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