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云涌古北口,降龙伏虎蟠龙山--古北口古镇至蟠龙山长城穿越

古北口,一个闻之令人动容的地名,是一个脑海中一直笼罩在千余年的历史的刀光剑影之中有着神奇传说离奇故事的地方,曾经的硝烟战火似乎远远没有散去,一直弥漫在这片土地之上。却又在生活中离得其实很近。

历史上,自宋代以后(据说古北口关建于唐代),无论是中原农耕民族的政权还是游牧民族在民原建立的政权,无不重视此处的关隘建设与守备。

由于密云怀柔连续发生山林火灾,上周驴友出行多不顺利。有消息说,要6月1日以后才能放开爬山。

因此决定本周利用京津冀旅游年卡出行。感兴趣的,首选古北口古城(含古北口长城)、蟠龙山长城(同属古北口镇)。征询了老夏意见,最终确定去蟠龙山长城。

约好乘9:10发车的密25路,在密云西单商场出发,在古北口公交站下车前往景区。天气预报竟然很准,昨天还是晴空万里,今天一早就是阴沉沉地。

沿途密云水库时不时在车窗外闪露半张清秀的小脸,一树桃花,犹如对镜帖花黄的女子。

一座庙宇在窗外闪过,不知是何去处。

车过古口隧道,下一站是古北口站,按网上景区的提示,应当在这一站下车。拐进一条行走巷,原来是古北口古镇,这儿就近进入的,还是古北口古镇景区。

穿过街道,途经三眼井。

支巷子口一块牌子,是杨令公庙。

庙门两侧,大字书写着威镇边关,庙门两侧有一幅对联,上联为“杨氏全家做事忠实不二”,下联为“专祠一座表扬英勇无双”侧面的墙上,着气壮山河,从网络搜寻的资料,此“气壮山河”是该对联的横批。

庙内正殿的牌匾题“真正无敌”四字,所以此庙又称杨无敌庙。殿前门柱上一幅对联,“节使若逢曹武穆,将军定作霍骠骑”(360百科及杨凤民网文皆作苏武牧,不知为何),正门两侧的对联为“何须纸笔舒中愤,自有公平在世人”

只是杨令公及其子嗣一直镇守在山西雁门关、大同附近,为何会在古北口立有杨令公庙呢?并且燕云十六州早被石敬瑭割让给契丹,杨令公的庙也不应当立于此地呀?

院内两块汉白玉石碑,仔细搜寻,碑体上并无碑文,只在北面碑额上有“碑阴题铭”四个大字。

杨令公庙建于1025年,此时统治古北口的当于契丹国。原来杨令公死后,辽人将其首级带回辽国,后葬于南京(现北京)。为笼络燕云十六州的汉人,建杨令公庙,以示对这位忠心勇猛无常的敌方将领的敬慕。因此,有人据此推测,杨令公庙,很可能是杨令公的葬身之地。

不过,杨令公墓有数地之争,一曰五台山,二曰河北保定唐县,三曰河北香河(还有河北丰润县说)。而较为可靠者,可能是香河,根据《杨氏祖谱 嫡长內谱》载:

杨延昭为莫州刺史,驻守在今天的任丘、献县及霸州一线。在此期间,他密派数名家将潜入辽境,从古北口将其父骨灰盗回。在返至香河县以南时,因辽军追赶甚急,遂躲入一片枣树林中,情急之下,只得将骨灰秘密掩埋。

离开杨令公庙,又遇药王庙,内有观音庙、龙王庙。皆建于北门外城墙之下。快速游览一遍,出发奔长城而去。

在北门外及药王庙内,往北可见山上的长城,耸立在巍峨的高山之巅,高入云天。

南侧也是一道长城,自西沿河向东,数座敌楼分布于河岸边的峭壁之上,迤逦东去。

两道长城隔河谷相望,查地图,那条河就是潮河,密云水库的两大支流之一。

一时不解,这长城的走向如此奇怪,是何原因?是怎样相连成一线?

穿过高大的北门下的券洞。此北门于1933年被日寇拆毁,2012年重建。北外有拴马石。

正好有景区的值班村民在北门内侧的全城口处值守,于是向其打听。原来北侧的长城叫戚继光长城,南侧的是古北口镇古城,与古城相连的长城是徐达长城。

又问:北齐长城在何处?答曰:古城城墙往西有一段,往东也有一段,大致是石砌的长城。

又问知蟠龙山长城需要向东去,在长城上行走大约一个半小时可以到达。

今天的目标是蟠龙山长城,因此暂且放下西段的北齐长城。

其实,北门外西侧,有一段较为古老的石墙,疑为北齐长城的一部分:

原来此处果然有两道长城。在北门内侧(南侧)东边沿山路登城。潮河依着山势,蜿蜒流淌,水面清浅,绿波涟涟,在远离战争的年代,山青水秀,静谧幽远,真是人间仙境。

这段墙应该经历了太久的年代,饱经沧桑,顶部已经看不出墙垛痕迹,城墙内部的填充的夯土出露地面;但仍可以看出墙体高大,雄风不减。

随着墙体向东延伸,隔着中间的小山头,远处的长城已经遥遥可见。那段长城呈土黄色,不知是否夯土长城?如果是夯土长城,是明早代长城,还是北齐长城?--截至目前所见到的北齐长城,多是毛石垒砌的长城,倒还没有见到夯土长城。

那段长城自北侧延伸过来,即戚继光长城涉过潮河水,折向东南而来,与脚下的这段长城会合。

继续沿古城城墙向东前行。东段的城墙毁损得更为严重些。

站在城墙东南角向山谷南侧的山坡上望去,半山腰上分明还有一座敌楼。那是一段什么样的长城或者城墙?或者就是古北口古城的南城墙?还是北齐长城的一部分?--应当不是北齐长城,北齐长城一般没有砖砌形制。

古城城墙再往东,顺这条小路绕过去。

从下面看,墙体高大而坚固。老夏过去查看是否可以直接下去,没有正路,但顺城砖坍塌处还是下来了。

( 当前海拔326m)

古城城墙以东的路,似乎只是普通的山路。

不过,曾经人工用石块垒砌的痕迹还是显现出来。

有些地段,明显是毛石垒砌的墙体。

在一段小路绕行至山脊下侧的地段,清晰地看见自山脊延伸至半坡的漫散成堆的石墙,才确信这就是长城,而且,这应当是北齐长城,以及徐达在北齐长城基础上加以利用的明早期长城,这才验证了景区值班村民的说法。

终于,在这个路口,北齐长城(明早期长城,徐达长城)与明晚期长城(戚继光长城)相交。

从此处向北望去,

是潮河切断山脉向南流经的峡谷谷口,山势低缓。戚继光长城自那座陡峭险峻的山峰向下,越过河谷蜿蜒向东南方向延伸至脚下,并非夯土城墙,而是这段长城的城砖多呈土黄色,或者裸露的填充的夯土为黄土,类似黄土高原的土质。这些黄土,应当是自潮河峡谷由风力挟带而来,沉积于此,形成此地山体表面的土层。

据景区北门值守的村民介绍,长城越过河谷的地段,被早年的洪水冲垮,墙体并不相连。

就是说,此段长城跨过潮河时,应有一处水关。

--那么,古北口古城向西的那一段,是否与潮河对面的长城相接,也应有一处水关呢?只好留待以后的探索了。

这座险峻的大山,即是卧虎山,据说从南侧山下望去,山体呈现出两只相对伏卧的老虎,“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乃是雌雄两只老虎相依相亲。

这座山上的长城,即是卧虎山长城。

不过,从我们所处的角度,这座山明显不是温驯的卧虎,而是啸叫山林猛然发威直立捕食的饿虎,应当叫其立虎。或者叫伏虎山长城,长城在此扶摇直上,如乘风入天,可降龙伏虎,威震雄关。有些地段,城墙陡立,几乎直上直下,要想攀爬,绝不会轻松。

长城越过潮河河谷折向南去的时候,还有一条支线,继续向东或东北方向蜿蜒。远远地可以看到,近河谷处,有一段墙体和两座敌楼。

目光沿那条长城支线向东北搜索,在远远的高山峻岭之下的那道低山岭的山脊处,发现有敌楼在山尖处隐约可见。而东侧的一座形似敌楼的建筑,颜色却不像周边其他敌楼的那种土黄色。

后来在电脑中放大了图片分辨,原来白色形似敌楼的旁边,有一座高耸的铁塔,白色建筑是铁塔的附属物;只所以修成敌楼形状,因为其旁边确实有一座真正的敌楼!如此修建,只是为了这现代的建筑不与长城违和。

后来,在行进途中,在东侧继续搜寻那段长城,发现山脊上能够看到的敌楼不止上述两座,下图视线之内,有两座敌楼同时出现:

而山脊上这段疑似墙体,经放大后,基本可以确认是长城的城墙。

这段长城非常原始,少经修复,不但城墙上部的墙垛基本上全部毁损,部分地段的包砖剥落,露出里面的夯土,有资料说夯土墙为北齐长城。

多座敌楼仅余基座,上半部分完全不见;上兵道废弃荒没,无法通行。

这段墙体坍塌严重,并不好行走。老夏直接在断墙上翻了下去。

过了这段坍塌的墙体,基本就出了古北口古镇景区。

前方的天空,密布的阴云逐渐消散,长城之上,蓝天映衬,白云闲荡,空间顿时开阔,不再压抑。

倘生乱世敌寇至,定当奋马扬鞭起。

可能是野山不让攀爬的原因,今天这段长城游人还相当多。不时有游人超越我们,再后来就遇到了大量与我们相向而行的人,以及同一个方向的人。遇见的外国友人也不在少数。

这座敌楼,楼顶基本不存,券洞暴露在顶部。

蟠龙山长城,如同一条盘蛐的龙,占据着这片土地,守卫着北国的山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沧桑;在短短的踀之内,随山势而起伏。有这条龙的存在,中华民族永不会蛰伏于地,每一次的安宁详和,都在积蓄着力量,终将酝酿着再次翔腾于天。无论异族的武力多么强大,最终都将被这条龙不屈的精神所折服,或因融入而消失,或者被痛击后而逃遁。

视线越过这段蟠龙一般的长城,远方笼罩在氤氲的雾岚之中的,是司马台长城,仙女楼、望京楼依稀可见。而更远处朦胧雾色中的,是海拔2000余米的雾灵山,京东第一高峰。

回望,长城在翻越卧虎山之后,向背后更高峻的山岭之上飞升,那种气势,更让人心生寒意。不知那一段长城,又会是如何的艰险。希望有一天,有时间,我们可以踏上那片山岭,那段长城,欣赏绝美的风光,体验高处不胜寒的惊险。

北侧,潮河河谷的东侧,同样了高耸入云的险峻山峰。这段长城没有像箭扣长城一样修筑在最高的山脊之上,而是选择在蟠龙山这道低矮的山岭之上。也许,那样险峻的高山,本就是天险,无法逾越。这座高山的东侧,还有一处像潮河河谷一样的峡谷,谷口宽阔地势低平,容易被突破。

前方一座高大的敌楼,异常坚固,墙砖砖通体金黄色。楼角一块石碑,这是进入蟠龙山景区了。

这座楼顶部塌陷了一个大洞,据资料介绍,应当是日寇的炮弹炸毁。这应当就是将军楼,当年古北口抗战的我军指挥机构的所在地,经历了激烈的反复争夺拼杀,留下了伤痕累累的弹痕。国军师长关麟征在此楼因指挥作战而受伤。

据景区工作人员介绍,这段城墙上半部绝少城垛,也因那场抗战而毁损。

楼的内部,也是损坏严重,墙柱几欲倾倒。 

将军楼下的这段城墙,用金黄色城砖垒成,异常结实。只是下部的条石,可能是就地取材,多是沉积岩,由更多较小的砂砾凝结而成,可是沉积为岩石的地质年代过短,因此构成岩石的砾石很容易风化。

构筑墙体的青砖,硬度明显不如这些金黄色的砖,风化严重,被风雨侵蚀得残缺不全。

从将军楼往下走,老夏突然提醒我看南侧的山坡上,有一段明显的毛石筑砌的残墙的痕迹。这段更为古老的城墙饱经岁月风雨的摧残,已经坍漫与两侧的山坡高度基本一致,不注意还发现不了。这一定是北齐长城的遗存,明后期长城修正了这段的走势,更加合理适于防守。

顺着这段北齐长城下行的走势,越过垭口的低点后上行,在基本与明城墙平行的内侧找到了它的踪迹,这段更为隐秘,基本为荒草灌木所遮蔽;残墙上行后,再次与明长城交会、重合,不再能看到其踪迹。

这座敌楼的外墙多处塌断,墙体互不相连,内侧填充的夯土也难以支撑,随时有可能全面倾倒。几个施工的工人正在下面进行施工作业,安放支撑钢管。不过,我很担心他们在墙下挖掘墙下堆土的时候,会更加削弱墙体的根基,一方面支撑,另一方面釜底抽薪,因保护不得法而造成新的破坏。

途中还有多处包砖与夯土墙体分离、随时可能向外倾倒的墙体包砖,被插上了牌子“危险”!

包砖完全脱落处,可以在剖面看到里面的夯土墙体,北齐长城或者明早期长城的原貌。

这段包砖完全剥落的地段,上方的夯土层已经悬空。下方有施工的痕迹,最近应当也是准备适当修复。

随着蟠龙弯曲的走势,一路前行。这座夹扁楼,内部保存完好。

回望身后的长城,远处的卧虎山长城,近处的蟠龙山长城。墙砖特有的金黄色,远远看上去就是一段夯土长城。

远处山崖下几株山桃花,尤为艳丽。

墙下一丛彤红的灌木,原来是去年的果实。

那座24眼楼已经越来越近,目光可以穿透箭孔,看得到下面两层券窗,上面还有一层箭垛,这座奇特的建筑,有着双层券窗的敌楼,以及三层的敌楼,尚是我第一次见到。

山间还有小水库,水质清冽,如同跌落在群山之中的一颗明珠。

这段长城的箭孔,是难得保存如此完好的城墙,多排箭孔或火铳孔交错分布,这么小的孔,更应当是火铳射孔。

长城内侧,有一道与长城颜色相同的路径,远远看上去与长城的颜色没有区别。那会是一段长城支线吗?

直至走得很近了,才发现那是一条草坡,没有乔木也没有灌木的草坡,延续很远,形成一条随同山势起伏的线路,很长时间都在怀疑是不是一条长城支线。

这个时候,北部的山口有一阵黄风袭来,形成小范围的沙尘暴。山上顿时风大了起来。潮河峡谷,就是一个大的风口,黑风口,黄风口。

终于到达24眼楼,也是今天行程的终点了。

24眼楼也是今天的最高点,海拔460余米。总体来说,这段长城变化座落在山势低缓的山岭之上,易于被敌方攻破,因此,历史上古北口长城曾经多次被攻破。不过,这道长城,仍然是必不可少的防御工事,即使在热兵器的现代,在抗战中也起到了阻滞敌寇进攻的作用。长城,永远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与精神支柱。

在此遇见一队镇江的驴友。

24眼内部破损,并非远处看到和期望的那么完整,墙体只余一面半保存下来。敌楼内部安置了巨大的钢筋支架,外侧设置了数道钢箍。这也算原状保护吧。

24眼楼的下一座敌楼,已经在军事禁区之内,楼顶可以看到密实的铁丝网。越过这片禁区,就是著名的金山岭,前往这那长城需在24眼楼处下到长城外侧沿山路继续前进。

金山岭长城继续着蟠龙山长城蜿蜒曲折形如蟠龙的走势,这段长城的与蟠龙山一样,颜色金黄,这也应当是金山岭长城的得名原因。

再看一眼,再留恋地看一眼,中间这段我没有走过的金山岭长城、司马台景区内的长城(老夏走过),希望再有时间过来,把金山岭长城完整地走一遍。

天空风云突变,日光惨淡,风起,云涌,天地间如同一张大幕,重演着烽烟滚滚的历史故事,风啸声裹挟着撕杀声,飞沙走石如同箭矢乱飞。这一定是历史场景深深镌刻在山河的记忆之中,不时拿出来回忆一番,或者是一位健忘的老人,不时絮叨一番,一遍又一遍地重述年轻时候的经历。

乌云只笼罩在古北口的上方,这场历史的大片,只在古北口这个当年的历史发生地的剧场重演。

归途中,狂风吹飞了墙下的杏花的花瓣,吹落城墙上到处都是,飘飞得空中到处都是,如同一场烟花,一场胭脂雨。

小结:

本来安排行走蟠龙山一段的行程,结果基本完成古北口古镇与蟠龙山长城两个景区的穿越。

1、古北口古镇:进入景点,从古北口古镇开始。古镇的城墙,特别是北段,较好地保存了下来,而且基本是没有修复的(除北门以外),原汁原味的古城;

2、徐达长城9明早期长城:自古北口古城城墙向东,与明晚期长城之间,是一段在北齐长城基础上修建的明早期长城,俗称徐达长城;

3、北齐长城:徐达长城的部分地段,应直接利用了北齐长城;在戚继光长城的个别地段,没有与北齐长城完全重合,导致少量北齐长城残留在地面,可以清晰地辨别;

4、卧虎山长城:从古北口镇古城及蟠龙山长城方向看,此段长城气势磅礴,可降龙伏虎,当命名为立虎山长城或伏虎长城,万不可以卧虎山之名屈就;

5、卧虎山长城向东行至潮河峡谷谷口时,有一条支线长城向东或东北方向蜿蜒而去,最终的走向不详,是否与金山岭长城或司马台长城再次会合以及在何处会合不得而知;但似并未延伸至蟠龙山后的高山之上;

6、古北口镇古城南侧,公路对面的山坡上仍有敌楼分布,不知是古镇的南城墙,还是另一段支线长城;

7、蟠龙山接近终点的24眼楼,是长城之上的另一处奇观,敌楼分三层,其中1、2层有券孔,第面3个,共计24眼券窗,实为罕见;

8、古北口长城,包括卧虎山-蟠龙山长城一段,是古北口抗战的重点战场。最终因中国军队孤军奋战力量单薄而撤出。特别是在蟠龙山长城之上,留下太多那段屈辱的历史记忆,但中华民族终不会任人宰割任人欺侮,终将一洗屈辱,再次崛起,再次强大,长城所能展示给人的,就是一种不屈的精神!

2019-4-13,次日补记

(0)

相关推荐

  • 古北口长城

    第一次去长城,去的是古北口. 古北口是万里长城的一个关口,背有卧虎山和蟠龙山,一条潮河将古北口镇一分为二,西边的叫河西村,东边的叫河东村,现在叫古北口村. 村子不大,村口像景区似的建了大门,有人守着, ...

  • 过古北口长城

    在北京,常听老北京人调侃,说有个外地人很得意地宣扬自己是个"好汉",就因为他登上了八达岭长城.古北口人一听,全都笑了,说,八达岭那地方还能叫长城?早就被人给折腾成了现代化景点了!谁 ...

  • 康熙皇帝为什么不修复滦平的古北口、金山岭和宽城的喜峰口长城?

    文华不如简素,读今不如述古,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老羊铲史. 承德境内的长城,多是戚继光所修,到了清朝,很多地方都很残破. 那个时候好像也不发展旅游,所以,在很多人看来, 朝廷应该把长城修一修. 1. ...

  • 树桩盆景的蟠扎方法_金属丝蟠扎和棕丝蟠扎哪个好

    树桩盆景在制作时,蟠扎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技艺方法,一般来说,树桩盆景蟠扎材料可以分为金属丝蟠扎和棕丝蟠扎两种方法,棕丝蟠扎是川派盆景,扬派盆景以及徽派盆景的传统选型方法,而海派盆景和日本盆景现在大多是采 ...

  • 【原散文】古镇古村:你穿越了吗?

    久居城市的人,甚或是住着楼房开着小车的农村人都开始热衷于追捧古镇.古村.古民俗了.也许是现代玩意用腻味了,也许是弹指间过去的时间太久远了,听不见鸡叫狗吠.嗅不到野菜味道,看不见土墙草房的的骨子里原本就 ...

  • “临海蟠毫”新绿茶,蟠曲披毫、珠兰花香、鲜爽醇厚、鲜橄榄味道

    临海蟠毫 临海蟠毫 临海蟠毫 01. [临海蟠毫]绿茶: 1."临海蟠毫" 绿茶的原产地: 原产于:浙江省台州临海市灵江南岸的云峰山一带,属于绿茶.浙江省台州临海市,位于浙东地区第 ...

  • 【龙山邨诗词】第800期·诗友贺词专辑(诗词)‖ 传承千古真雅韵,不愧龙山故里人--祝贺《龙山邨诗词...

    主编:蓝田. 龙山村民 编辑:风来风去. 简. 林鹭. 佳佳 [龙山邨诗词]第800期·诗友贺词专辑(诗词)|传承千古真雅韵,不愧龙山故里人--祝贺<龙山邨诗词>公众号发刊第八百期 贺龙山 ...

  • 到重庆巴南丰盛古镇,来一场穿越古街深巷之旅

    默认段落 重庆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不知道什么时候成了一个网红城市,越来越多的人逢节假日就往重庆涌,我将他们大致分为三类:爱看地铁钻楼房的好奇猫型.大街小巷探火锅店的火锅星探型.访古探旧找古镇的土包子型, ...

  • 踏访边关重镇古北口,探寻错综复杂长城--两日穿越古北口长城之蟠龙山龙峪口

    (二)第二天行程 古北口的夏夜,宁静而清凉,一轮清辉,洒在古老的边关之上,边墙高耸,雄峙在卧虎山之上,潮河岸边.站在农家院前的乡镇公路上,凉气袭人,需要披上长袖衣衫. 未能当天返城的一众驴友,包括信君 ...

  • 北京蟠龙山长城

    密云蟠龙山长城景区,现在对外收费,门票25,60岁以上免费,学生半价,京津冀通票不限次使用.停车场免费. 长城有一定的野性,但没有不安全感. 再往西过了京密路,是卧虎山长城,蟠龙山长城.卧虎山长城和司 ...

  • 重游华州蟠龙山

    <秦晋缘> 第十五章  温饱日子 作者 高民智 旧地重游 日子好过了,庄稼人除了在黄土地上刨食以外,也渐渐地懂得了到外边游玩了.他们不但追求享受物质财富,同时也追求精神富有.随着旅游业的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