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 方能常乐
◎包允瑛
知足常乐,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品性与境界。人这一辈子,贵在知足,因为知足,才会常乐。《老子》中有这样的警句:“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此言告诫,人当知足。
回顾吾之一生,便也算是一个知足的人。
想当年,父母养育了我们兄弟姐妹六人,全靠父亲一人谋生,支撑维系家庭,生活自然清贫。寻常皆粗茶淡饭,荆衣布裙,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尝到丁点荤腥,尤其是过年了,母亲会备一些糕点、糖果让我们分而食之,心里就乐滋滋的。哪个女子不爱美,能在过年穿上一件新的花布衣、新棉鞋,便欣喜万分。
师范毕业,我当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这一干便是数十年。我坚守三尺讲台,育桃培李,如春蚕吐丝,直至退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教师并不十分光显,文革中甚至被称为“臭老九”,遭鄙视。不少干部家属或有门路的都纷纷转业改行,我却没有见异思迁,无论当时工作多么繁重,条件多么艰苦,工资多么菲薄,我却无怨无悔,始终辛勤耕耘在教育园地中,因为我对自己所从事的这一职业,情有独钟。
学校毕业伊始,我被分配在离台城很远的堤东农村工作。那时交通不便,乘车十分困难,逢周末回家,先要步行数十里赶到乡镇的汽车站,等待过路车。所谓车站,只是一个过路站头,十分简陋,就是一间小平房,一个负责人。从东边开往台城方向的车子一共有四辆,车子有空位才会停下带客,否则便疾驰而过。我望眼欲穿,有时一辆车子都不停,我等来的只是失望,顿时泪眼婆娑,但也无可奈何。这种归心似箭却又不得回家的日子实在揪心。两年后调到了离家尚有十余里的城郊工作,我便心满意足,因为周末我可步行回家了。
我热爱教育事业,所以工作中总是兢兢业业,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我总是一丝不苟,后来调到台城工作,我更是尽心尽力,不敢懈怠。为此,我也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肯定,几乎每学期都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手捧大红奖状,我十分欣慰,那时不像现在有物质奖励,我也从不奢求,因为精神奖励,就是最好的褒扬。
我从不攀龙附凤,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民教师,先生是同行,为人善良、憨厚、老实,我们共同生活了大半辈子,少有龃龉和矛盾,举案齐眉,同甘共苦。虽然不大富大贵,但我觉得平平淡淡才是真,只要两情相悦、真心以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足矣。儿女们皆立业成家,不奢望他们个个都出类拔萃,能荣宗耀祖,只要他们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工作,小家庭和睦、温馨,没病没灾,我就心安。
岁月匆匆,时光流逝,人注定要终老。不知不觉中韶华褪去,青丝换了白发,额上布满皱纹,晚年暮岁,更不要跟他人攀比。最近,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这样一段话很受启发:“不攀不比,好好做自己;不争不怒,好好活一生。人这一辈子,贵在知足。生活,不求完美,适合自己就好。”是的,年近耄耋的我,更要心态平和,才能颐养天年。只要身体健朗,儿孙绕膝,享受天伦之乐,就是最大的幸福。只要孩子们常回家看看,嘘寒问暖,聊解寂寞,便是精神上最好的慰藉。
芸芸众生,我们都是烟火尘世中的凡人,不该想入非非,好高骛远,当珍惜现今拥有的生活,珍惜身边的人,珍惜活着的每一天,才不失为一个明智、豁达的人。故云:知足,方能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