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谈诗】谭汝为:(27)诗歌的特殊叠字(外三篇))
谭汝为:1945年生,广东新会人。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汉语修辞语用学、汉语词汇学、民俗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及天津方言与文化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要著述:《古典诗歌的修辞和语言问题》、《词语修辞与文化》、《民俗文化语汇通论》、《天津方言词典》、《天津方言文化研究》、《天津方言与津沽文化》等。
第30讲:诗歌的特殊叠字
叠字这种修辞格在诗词作品中运用得很广泛。在诗人笔下,两字重叠,往往使原来平淡的诗句横生情趣,大为增色。本文仅就诗词作品中两种特殊的叠字做一探讨。
一
五言句式一般是上二下三,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七言句式一般是上四下三,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可见五言诗的第二字与第三字如“破”与“山”,“春”与“草”在句中不属于同一词或词组,在读时也不属于同一节拍,因此它们相叠的机会极少。七言句式的第四字与第五字也是如此。偶有相叠者,就成为本文所要论说的一种特殊的叠字了。
这种第二字与第三字偶然相叠的五言诗句,数量很少,如:
1、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
2、佳期期未归,望望下鸣机。(谢脁《同王主簿有所思》)
3、梦归归未得,不用楚辞招。(杜甫《归梦》)
4、春风如醇酒,著物物不知。(程致远《过红梅阁》)
5、避愁愁又至,愁至事难忘。(韦庄《愁》)
上引数例从字面上看亦为叠字,但与一般叠字相迥,既不属于同一词或词组,又不能连续。在朗读时必须在相叠两字之间稍作停顿,如有一逗号从中分隔:“忆郎,郎不至”;“梦归,归未得”;“著物,物不知”。若不加区别地一味急读,不作停顿,不仅诘屈聱牙,读不成句,而且影响了内容的表述。
七言诗句第四字与第五字相叠者较五言为多,试举例说明:
6、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李颀《琴诗》)
7、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赵嘏《江楼感怀》)
8、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脁楼别校书叔云》)
9、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杜甫《卜居》)
10、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白居易《琵琶行》)
11、促织声尖尖似针,更深刺着旅人心。(贾岛《客思》)
上述各例句在读时也应在相叠两字间作一短暂提顿,犹用一逗号将两字间隔:“铜炉华烛,烛增辉”;“月光如水,水如天”;“却坐促弦,弦转急”;“泪眼问花,花不语”;“客舍如家,家如寄”等等。
在七言句中,第二字与第三字相叠更为罕见,试举一例:
12、东望望春春可怜,更逢秋日柳含烟。(苏颋《奉和春日幸望春宫》)
这个句子第二第三两个字,第四第五两个字,从字面上看都是相叠的,“望望春春”好象也是两个双叠字,但是它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这样的叠字完全不同,在读时,这四个字应用两个逗号分隔,应为“东望,望春,春可怜”。
总之,上文所述的例句仅仅是字面形式上的偶然相叠,在其文义内涵上,在吟哦时的音节上都不属于一个语言单位。因此,在修辞学上应把这种特殊的叠字与一般的叠字加以区别,甚至应将它从叠字词格中划分出来,归入顶真词格,可以称之为:“句中顶真”。
二
上文所谈特殊的叠字是以相叠二字在句中所处位置为着眼点来分析的;下面要讨论的则是从相叠两字在词性上的区别来进行辨析的另一种特殊的叠字。
上文所引的叠字从词性上划分,形容词最为常见(如“娟娟”“寂寂”“款款”“细细”),动词(如“泛泛”“飞飞”)、量词(如“个个”“片片”)等亦不为少见,但无论属于哪一种实词,相叠两字的词性都是相同的。我们要谈的是相叠的两个字的词性却不相同的一种特殊的情况,请看:
13、旧衣灰絮絮,新酒竹蒭蒭。(杜荀鹤断句)
14、争将金锁锁,那把玉笼笼。(贯休《寄怀楚和尚》)
15、剩暑不蒙蕉扇扇,细云聊借玉梳梳。(杨万里《秋暑》)
16、佳果更将新合合,恶人须用大枷枷。(路冲、王嗣宗联句)
上引数例叠字特点是相叠的上一个字是名词,下一个字均为动词。如“灰絮”之“絮”为名词,而后一“絮”字(犹如“絮棉花”之“絮”)为动词;“金锁”之“锁”为名词,而后一个“锁”字(犹如“把门锁上”之“锁”)为动词;“蕉扇”之“扇”为名词,而后一个“扇”字(犹如“搧风”之“搧”)为动词,余者类推。
在读时应与一般叠字相区别,两字之间应做短暂停顿,读至第二个(动词)叠字时,读音应略重并拖长一些以示区别,如:“旧衣—灰絮—絮,新酒—竹篘—篘”;“剩暑不蒙—蕉扇—扇,细云聊借—玉梳—梳”。
唐朝诗人罗隐与高骈在一次宴会上互相戏谑,做一联句:
17、青蝇被扇扇离座,白泽遭钉钉在门。
这两句都是第四字与第五字相叠,而上一个“扇”“钉”字为名词,下一个“扇”“钉”字则为动词。它同时具备了我们所论说的两种特殊“叠字”的特点,读来十分有趣,但都属于文人游戏之作。
这种词性不同的叠字因为是文人以文为戏的偶一为之,所以数量很少。对于这种叠字,也不必另起炉灶,再取名为某某词格了,只了解到古诗词中有这么一种词性不同的叠字就可以了。
32讲:顶真体诗歌
顶真是一种修辞格,又称为“顶针”、“联珠”,就是用前一语句的末尾做后一语句开头,使邻近的句子首尾相衔,取得很好的修辞效果。顶真格在古典诗歌中运用得很广泛,在我国最古老的诗集《诗经》中屡见不鲜。如: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周南·关睢》)
虽然艺术上还不够成熟,但它们对顶真在诗歌中的运用起到了“导夫先路”的作用。古典诗歌的顶真可分为三类,即连环式、连珠式与句中顶真。
一、连环式顶真
所谓连环式顶真,就是在篇幅较长而且分章节的诗作中,前一章的末句与后一章的首句蝉联相应,回环往复。这种连环式顶真在《诗经》中就出现了。如《大雅·下武》、《大雅·既醉》、曹植名作《赠白马王彪》等。请看元人贯云石的[清江引]曲:
闲来唱会清江引,解放愁和闷。富贵在于天,生死由乎命。且开怀与知音谈笑饮。
且开怀与知音谈笑饮,一曲瑶琴弄。谈出许多声,不与时人共。倚帏屏静中心自省。
倚帏屏静中心自省,万事皆前定。穷通各有时,聚散非骄吝。立志诚步步前程稳。
立志诚步步前程稳,勉励勤和慎。双君且耐心,缓缓相随顺。好消息到头端的准。
四支曲子,前曲末句即为后曲的首句,前后勾连,形成了“组曲”。这种连环式顶真,一方面使章与章之间的意义联系更加紧密,在结构上联成一个整体;另一方面使全诗的音节婉谐合拍,增加了读者诵读的兴趣。
二、连珠式顶真
连珠式顶真在诗、词、曲等韵文中运用更广泛。根据诗句之间相互蝉联的那部分词语的字数,我们把连珠式顶真分为以下四种:
1、句与句间蝉联一字的顶真,如元人乔吉 [小桃红]“效联珠格”:
落花飞絮隔朱帘,帘静重门掩。掩镜羞看脸儿惭,惭眉尖。尖指屈将归期念,念他抛闪。闪咱少欠,欠你病厌厌。
又如元人无名氏 [小桃红] :
断肠人写断肠词,词写心中事。事到头来不由自,自寻思。思量往事真诚志,志诚是有。有情谁似?似俺那人儿。
2、句与句间蝉联二字的顶真
这种蝉联二字的顶真在诗中亦不少见。如宋人杨万里的《舟中晚望》:“河岸前头松树林,树林尽处见行人;行人又被山遮断,风飐酒家青布中。”更为典型的是五代诗人韦庄的《杂体联绵》诗:
携手重携手,夹江金线柳。江上柳能长,行人恋尊酒。尊酒意何深,为郎歌玉簪。玉簪声断续,钿轴鸣双毂。双毂去何方,隔江春树绿。树绿酒旗高,泪痕沾绣袍。绣袍紫鹅湿,重持金错刀。错刀何灿烂,……
这首诗如行云流水,气脉贯通。两句为一组,每组首尾相衔,顺势而下。明快晓畅,格调清新。
3、句与句间蝉联三字的顶真,元人马致远杂剧《汉宫秋》第三折的 [梅花酒] 与 [收江南] 曲云:
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泣寒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呀!不思量,除是铁心肠;铁心肠,也愁泪滴千行。
这两只曲子,妙用短句顶真,有鲜明的节奏感,读来令人回肠荡气。
4、句与句间蝉联四字的顶真
蝉联四字的连珠式顶真很罕见,清代女词人吴藻《花帘词》中有《苏幕遮》堪为佳例:
曲栏干,深庭宇。依旧春来,依旧春来去。一片残红无着处,绿遍天涯,绿遍天涯树。柳花飞,萍叶聚。梅子黄时,梅子黄时雨。小令翻香词太絮,句句愁人,句句愁人句。
这首词新颖别致,蝉联四字,却毫无生拼硬凑之嫌,音律流畅,语气连贯,艺术构思奇妙,足见女词人的锦心绣口。
三、句中顶真
所谓“句中顶真”就是在一句诗内,前一个词语与后一个词语之间用同一个字来连接,貌似叠字,实为顶真。全诗皆由这种句中顶真句构成的就更罕见了。就笔者所见,试举五言七言诗各一首:
看山山已峻,望水水仍清。听蝉蝉响急,思乡乡别情。(转引自《文镜秘府论》)
天连泗水水连天,烟锁孤村村锁烟。树绕藤萝萝绕树,川通巫峡峡通川。酒迷醉客客迷酒,船送行人人送船。此会应难难会此,传今话古古今传。(《过西湖》)
这首《过西湖》据说是明朝嘉靖年间一位日本友人游西湖后所写。这首诗几乎每一句都是首尾同字的回环:“天连水-水连天”,“烟锁村-村锁烟”,“树绕萝-萝绕树”……。可谓“句中顶真”的典范之作。诗句中的“句中顶真”,上下顶接,紧凑有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33讲:诗句平行语的省略
古典诗歌讲究言简意繁,词约义丰,要求在有限的字数内,尽可能表现出丰富的思想内容。这样就必须打破某些语法惯例的拘囿,省略去诗句的某个成分,使诗歌的内容最大限度地向内浓缩,而诗歌的意境却尽可能向外延展。其中平行语的省略是很常见的。
由于字数或声律的限制,某些诗句在对举两件相关的事物时,往往把表述后一件事物的某一词语省略去。如屈原《国殇》: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右”字后省去“骖”字。这里的“左骖”“右骖”为平行语,把它们同时安排在奇数的诗句中颇为不便,所以只得把后一个“骖”字省略。再如杜牧《西江怀古》的首联:
上吞巴蜀下潇湘,怒似连山静镜光。
两句诗都有平行语的省略,如将省略成分补充进去,应为“上吞巴蜀下控潇湘,怒似连山静似镜光”。下句省去的“似”是承前省略;而上句省去的“控”字,在上文中却没有出现,而是依照相应位置上的“吞”字补出来的。由此可知,平行语的承前省略,一般是省去相同位置上的字,但省去的字可以与上文相同,也可以与上文语义相近。
首先,我们分析省去与上文相同的字,如:
洪涛滔天风拔木,前飞秃鹫后鸿鹄。(杜甫《天边行》)
应为“前飞秃鹫,后飞鸿鹄”。
东至集壁西梁洋,问谁腰镰胡与羌。(杜甫《大麦行》)
集、壁、梁、洋乃四个州名,时属山南西道。此句应为“东至集壁,西至梁洋”。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杜甫《贫交行》)
应为“翻手作云,覆手作雨”。
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杜甫《悲青坂》)
应为“青是烽烟,白是人骨”。
辛勤奉养十余人,上有慈亲下妻子。(韩愈《寄卢同》)
应为“上有慈亲,下有妻子”。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白居易《长恨歌》)
应为“上穷碧落,下穷黄泉”。
跛鳖虽迟骐骥速,何妨中路亦相逢。(白居易《寄与韦中丞》)
应为“跛鳖虽迟,骐骥虽速”。
轻拢漫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白居易《琵琶行》)
应为“初为霓裳,后为六幺”。
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王建《宫词》九十一)
应为“一片西飞,一片东飞”。
向平多累自为难,一日身闲一自安。(许浑《村舍》)
应为“一日身闲,一日自安”。
心知洛下闲才子,不作诗魔即酒颠。(刘禹锡《春日书怀》)
应为“不作诗魔,即作酒颠”。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杜牧《早雁》)
应为“水多菰米,岸多莓苔”。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应为“相见时难,别时亦难”。
平行语的省略多见于七言诗句,所省略的平行语多为第二字的动词谓语,其位置多处在第五字与第六字之间。
以上省略的是相同的字,这比较常见。省略相反的字,就比较少了。如: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应为“草色遥看有,近看却无”。所省略的“有”与平行语“无”是反义词。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杜甫《赠卫八处士》)
第二句前省略了“今”,应为:“昔日分别时君未婚,而今儿女忽成行了。”所省略的“今”与平行语“昔”是反义词。
他家人定卧,日西展脚睡;诸人五更走,日高未肯起。(王梵志《世间慵懒人》)
应为:“他家人定卧,我日西展脚睡;诸人五更走,我日高未肯起。”所省略的 “我”与“人”[别人、他人]是反义词。
第34讲:诗句动词谓语的省略
在散文句子中,动词谓语是构成句子的主要成分,是不可省略的。但是在古典诗歌中,动词谓语的省略却比较多见。如:
(1)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应为“举浊酒一杯,[则]思家万里”。
(2) 昨夜扁舟京口,今朝马首长安。(苏轼《西江月》)
应为“昨夜扁舟泊京口,今朝马首赴长安”。
(3) 叩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应为“不知今夕是何夕?”
(4) 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张炎《清平乐》)
应为“去年燕子飞[向]天涯,今年燕子飞[向]谁家?”
以上四例都省略了动词谓语,有的直接出现宾语,有的让主语与宾语直接连接;更为多见的是保留状语而省略了动词谓语的句式。如:
(5)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白居易《琵琶行》)
乍一看来,“争”是动词谓语,其实这个“争”乃是句子的状语,而真正的动词谓语“送”字却被省略了。这句诗的原意应为“五陵年少争送缠头”,意即“长安的贵族子弟争先恐后地把锦帛等财物送给我”。如果不了解这句诗省去了动词谓语“争夺”的话,那就会闹笑话了。再如:
(6) 此地暂胡马,终身只宋民。(郑思肖《德佑二年岁旦》)
这首诗是宋末爱国诗人郑思肖在国破家亡后抒情言志的名作,诗句中“暂”、“只”皆为状语,而动词谓语却被省略。如补充进去,则为“此地[不过]暂驻胡马,[但我]终身只作宋民”。这种保留了状语而省去谓语的诗句并不少见,请看:
(7)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李白《越中览古》)
应为“义士还家尽着锦衣”。
(8) 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王维《偶作》)
应为“[我]宿世谬为词客,前身应是画师”。
(9) 寂寞天宝后,田园但蒿藜。(杜甫《无家别》)
应为“田园但生蒿藜”。
(10)诸姑今海畔,两弟亦山东。(杜甫《送舍弟颖赴齐州》)
应为“诸姑今留海畔,两弟亦在山东”。
(11)故国犹兵马,他乡亦鼓鼙。(杜甫《送远》)
应为“故国送遭兵马,他乡亦闻鼓鼙”。
(12)老年常道路,迟日复山川。(杜甫《行次古城》)
应为“老年常滞道路,迟日复落山川”。
(13)古墙犹竹色,虚阁自钟声。(杜甫《滕王阁子》)
应为“古墙犹映竹色,虚阁自闻钟声”。
(14)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杜甫《客亭》)
应为“秋窗犹透曙色,落木更助天风”。
(15)卷帘惟白水,隐几亦青山。(杜甫《闷》)
应为“卷帘惟见白水,隐几亦望青山”。
(16)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杜甫《漫成》)
应为“江月去人只隔数尺,风灯照夜欲达三更”。
(17)争信春风红袖女,绿杨庭院正秋千。(叶绍翁《田家三咏》之三)
应为“绿杨庭院正荡秋千”。
以上各例诗句都省去了动词谓语,但读者可依其状语与宾语的内容,将其省略的动词谓语补充进去。这种省略了表叙述的动词谓语却保留了表描写的状语,不仅没有影响内容的表达,相反却增强了诗句的表达效果。我们可以将其对比参照来总结这种动词谓语省略的长处,请看下表:
省去谓语 省去状语
王 维 宿世谬词客 宿世为词客
杜 甫 田园但蒿藜 田园但蒿藜
白居易 五陵年少争缠头 五陵年少送缠头
郑思肖 此地暂胡马 此地驻胡马
通过每一组诗句的对比,体味其表达内容的差别,孰优孰劣不言自明。动词谓语的省略情况比较复杂,阅读与欣赏时应注意从语言环境和意念关系上去加以细心辨析。
第35讲:比喻词的省略
在古典诗歌中有一种特殊的比喻句,只出现本体与喻体,而比喻词却被省略了,如:
本 体 比喻词 喻 体
李 白 古来万事 (如) 东流水
杜 甫 波漂菰米 (如) 沉云黑
高 适 胡骑凭陵 (如) 杂风雨
苏 轼 当其下手 (如) 风雷快
这种省略了比喻词的诗句,本体事物与喻体事物直接并列连接,虽可以归入名喻范畴,但因其比较隐曲,使读者往往不易把握。此类诗句颇为多见,请看:
(01)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应为“浮云[悠悠]如游子意,落日[迟迟]似故人情”。
(02)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高适《塞下曲》)
应为“万鼓[轰响,声]如雷殷地;千旗[飘扬,色]似火生风”。
(03)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孟郊《烈女操》)
应为“妾心誓如古井水,波澜不起”。
(04)红颜三春树,流年一掷梭。(蓝采和《踏歌》)
应为“红颜如三春树,流年似一掷梭”。
(05)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
应为“风吹古木,[声]如晴天雨;月照平沙,[色]似夏夜霜”。
(06)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飘零霜后桐。(苏舜钦《沧浪怀贯之》)
应为“酒徒飘落如风前燕,诗社飘零似霜后桐”。
(07)屠杀熟户烧障堡,十万驰聘山岳倾。(苏舜钦《庆州败》)
应为“十万驰聘如山岳倾”。
(08)世事如今腊酒浓,交情自古春云薄。(苏轼《和欧阳少师寄赵太师次韵》)
应为“世事如今浓似腊酒,交情自古薄如春云”。
(09)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苏轼《陌上花》)
应为“生前富贵如草头露,身后风流似陌上花”。
(10)微风万倾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苏轼《游金山寺》)
应为“微风[吹]万倾[水面,波]如靴文细;断霞[映照]半空,[色]似鱼尾赤”。
(11)松根当路龙筋瘦,竹笋满山凤尾齐。(范成大《步入衡山》)
应为“松根当路,[状]如龙筋瘦;竹笋满山,[势]似凤尾齐”。
(12)身世蚕眠将作茧,形容牛老已垂胡。(陆游《七十》)
应为“身世[将尽],如蚕眠将作茧;形容[已衰],似牛老已垂胡”。
(13)琵琶弦急冰雹乱,羯鼓手匀风雨疾。(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
应为“琵琶弦急如冰雹乱[下],羯鼓手匀似风雨疾[来]”。
(14)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应为“旧恨[缠绵],如春江流不尽;新恨[横亘],似云山千叠”。
(15)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吴文英《浣溪沙》)
应为“落絮无声,乃春堕泪;行云有影,是月含羞”。
(16)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辛弃疾《念奴娇》)
应为“正惊湍直下,如跳珠倒溅;小桥横截,似缺月初弓”。
(17)世上儿曹多蓄缩,冻芋旁堆秋瓞。(辛弃疾《念奴娇》)
应为“世上儿曹多蓄缩,如冻芋旁堆着的秋瓞”。
(18)鬓深钗暖云侵脸,臂薄衫寒玉映纱。(晁冲之《都下追忆往昔因成》)
应为“鬓深钗暖,如[春]云侵脸;臂薄衫寒,似[碧]玉映纱”。
(19)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应为“山河破碎,如风飘絮;身世浮沉,似雨打萍”。
(20)取富贵青蝇竞血,进功名白蚁争穴。(马谦斋《沉醉东风》)
应为“取富贵、进功名[之势利群小,]如青蝇竞血,似白蚁争穴”。
(21)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刘嗣绾《自钱塘至桐庐舟中杂诗》)
应为“一折青山如一扇屏,一湾碧水似一条琴”。
(22)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应为“去[者]与留[者]之肝胆,如同两昆仑”。
有些诗句,上句为本体事物,下句为喻体事物,二者直接勾连,因省去比喻词,更应细心分辨。如:
(23)富家一碗灯,太仓一粒米。(陈烈《题灯》)
(24)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25)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本体事物与喻体事物各占一诗行,形成比喻,即“富家一碗灯,(如同)太仓一粒米”;“遥望洞庭山水翠,(犹如)白银盘里一青螺”;“月黑[之时]见渔灯,(好像)孤光一点萤”。
有些更为复杂的句式,除了应辩明其为省略了喻词的比喻之外,还应确实搞清其本体与喻体的复杂联系。如:
(26)鸭头新绿水,雁齿小红桥。(白居易《新春江次》)
不可机械解为“鸭头如新绿水,雁齿如小红桥”,因此诗是描写新春江上景致,所以本体应为“绿水”、“红桥”,而“鸭头”、“雁齿”却是喻体。
(27)日月笼中鸟,乾坤水上萍。(杜甫《衡州送李大夫七丈勉赴广州》)
如果呆板地解为“日月如笼中鸟,乾坤如水上萍”,则捍格不通了。这一联诗历来解说不一,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卷36注曰:“其句盖言:‘我身于日月之下,如笼中之鸟,局而不伸;于天地之中,如水上之萍,泛而无定。’非谓言:‘以日月为笼而我为鸟,以天地为水而我为萍也。’”此联比喻很特殊,处于本体位置的“日月”“天地”不过是句子的状语,而本体“我”(即抒情主人公)与喻词“如”皆被略去。“九家注”所载之解甚当,可参考。
(28)浮云时事改,孤月此心明。(苏轼《次韵江晦叔》)
这一联诗的本体与喻体的位置和常格相反,意为“尽管时事如浮云般改变不定,但我的这颗心却如孤月一样通体透明”。这是东坡晚年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吐露胸襟,无一毫窒碍,在修辞上亦为比喻之妙用。
商丘市诗词学会
商丘市诗词学会是商丘唯一一家在商丘市作家协会领导下成立的专业诗词类社团组织。旨在普及诗词格律知识,学习诗词创作技巧,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建设美好家园。
顾 问:李传申(释然)
会 长:徐永学 李智信
副会长:徐建华 侯公涛 章宗义 刘成宏 徐泽昌 王文正 李辉民
秘书长:徐泽昌(兼)
副秘书长:李山松 朱光伟 黄 灏 王继峰 乔宇振 杨正伟 葛 霞
欢迎全国各地的诗友踊跃赐稿,邮箱:shangqiushici@163.com,设有新闻信息、诗词人物、诗林撷英、才女芳华、自由花香、诗词课堂、商都书画、佳作点评、当代诗话等栏目。
【新朋友】请点击图片右上方蓝色“商丘诗词”关注,并点击查看历史消息。
【老朋友】请点击右上方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