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祠:百年祠堂,近代书院

岭南自古以来是移民目的地。先民们自中原而来,播迁各地。他们为了敬祖溯源,往往筹集重金,聘请能工巧匠,修建自己的宗族祠堂。并对其精心装饰,石雕、砖雕、木雕、壁画应有尽有;聘请名人书写对联诗文,悬挂于祠堂内,以此向世人展示自己家族的文化渊源和实力。

岭南祠堂有两类。其一用来祭祀祖先,它们是普通的姓氏家祠,祠堂大门上有写着“X氏宗祠”等字样的匾额。其二用来祭祀当地贤人。历朝历代的官府,为宣广当地贤人,于是联合民间百姓,建立纪念祠堂,如韩文公祠、陈白沙祠等。每一座祠堂,都是一部岭南掌故。

广州陈家祠,是陈氏宗族南迁到广东后,聚集而居、不忘祖宗的实体明证,也是陈氏宗族祭祀祖先的圣殿。它不仅记录着广东陈氏的辉煌与荣耀,也是岭南宗族历史的象征与标志,更是中华文明宗族文化的延续与表现。陈氏族人在此进行宗族生活,维持宗族秩序,发扬宗族文化,重建宗族秩序。同时创办学校,教育陈氏子孙和当地他姓的儿女,润泽后世。

这座建筑首先是一座祠堂。虽然它一直以“陈氏书院”命名,但实际上,这个名字是一种隐讳,目的是消除官府“把持讼事,挟众抗官”的担忧。倡建者们购地、规划、建造、落成、认捐神牌位、春秋祭祀等活动,无不表明它是一座祠堂。

百年祠堂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自己的家族和姓氏都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无论他们定居到哪里,都会想方设法建立祠堂,让子孙后代来铭记自己家族的血脉关系。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从北到南,从东到西,许多村落都会建立起大大小小的祠堂。族人在这里祭祀祖先,商议族内事务,家族聚会活动,还可以附设学校,教育子弟。

陈家祠,是广东陈氏宗族血脉相连的纽带,是陈氏宗族的精神家园。

广东是最多陈氏的省份,有“天下李,广东陈”之说。全国有将近40%的陈姓都在广东。陈氏宗族从中原来到广东,分三次南下,历经了几百年的时间。族人翻山越岭,辗转万里,始终把祖先放在心中。他们随时准备长跪在马蹄掀起的阵阵烟尘中,与祖先进行灵魂对话,祈求祖先保佑生活安定,不再颠沛流离。来到岭南的陈氏族人,足迹遍及广东各个角落,散落在南粤大地的山山水水之间。为适应陌生环境,必须团结在一起,联结成强大的宗族联盟。而联结的纽带,就是以祠堂为象征的宗族观念。

于是,他们打算在省城建造一个合族祠,来联络各地的陈氏族人,借此宣扬宗族声威。在陈棨熙、陈瑞南、陈炳章、陈世昌等族人的号召下,发动了广东全省各地陈氏,出资捐建广州陈家祠。倡议书中明确指出,建祠是“今切水源木本之思,为崇德报功之举”,目的是“宗敦宗睦,数厥典而无忘”。他们仅仅依靠一个史书里记载的共同祖先——“汉代太邱太祖”,邀请广东各地的陈姓族人,共同出资修建祠堂。没有太多的条件限制,只要是陈姓都可以自愿捐助。祠堂于光绪二十年(1894)建成后,族人把祖先的灵牌位放在祖堂神龛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敬拜。陈氏宗族终于可以落地生根、告慰先人了。

陈家祠选择在广州城西门外的水田中间修筑,位于越秀山的余脉头部,整个建筑在远处山峦的衬托下,呈现“乌云罩珠”之势。从越秀山顶望下去,陈家祠是当时最高大的建筑物,此即符合了“依山”之说。建筑物的西边就是和珠江相连的荔枝湾,又符合“傍水”之说。也许正是这依山傍水的山形水势,符合了“福”的堪舆文化,才使广州陈家祠立百年而不朽。

当然,陈家祠选址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城外地广人稀,土地便宜,可以节约资金,也利于扩建。在城西修建祠堂,位置偏僻,可以购买大量土地出租,来供养祠堂的日常开支。陈家祠在战乱中一直保存完好,足以證明陈氏族人的远见。每年的维修、春秋两季祭祀都得以顺利进行,激励了陈氏家族的繁荣兴盛。

陈家祠占地广阔,规模宏大,约有15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不是正北朝南,而是坐北朝南偏西几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正北正南只能是皇家宫殿、孔庙和佛教建筑的朝向。作为地方宗祠,当然不敢逾越。它的布局左右对称严谨,方正划一,整个院落保持着全封闭的四合院式的方形结构。祠堂正门以中间高大的木门为中心,左右两边各有四个小门,对称排列。跨过大门进内,左右两边是一模一样的厢房,支撑屋顶的木柱也是同等的数量——这是把中国建筑的中轴对称造法运用开来。

陈家祠每个房间,都通过连廊互相连接。房间之间采用独立墙体,具有保密和防火作用。堂前有大水塘,左右都是水田,杜绝了火灾的隐患。陈氏族人对整个祠堂建筑进行了防火设计,在相邻的墙体上做了灰塑的莲花图案,有水生之物来防火的寓意。可见其祖先漂泊不定的命运,已经深深地影响了陈氏族人,让他们对任何事情都小心翼翼。门前广场有两棵与陈家祠年龄相仿的南国榕树,虽老态龙钟,但树枝虬曲苍劲,枝叶繁茂。它们与陈家祠一样经受着风雨洗礼,保佑了陈氏子孙兴旺发达,源远流长。

陈家祠曾是陈氏宗族每年春秋大祭祀的重要场所。每到祭祀时节,这里就人山人海,全省各地的陈氏族人从四面八方赶来。祭祀过后,人们各自回到自己的村子,祠堂里只留下几个看护人来守护着祖先牌位。

陈家祠建筑是砖石木混合结构用材,石是花岗岩石,砖是青水面砖,木是格楠楠木,墙体高大,建筑浑然一体,大气堂皇。从一幅旧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年的情景:神龛上密密麻麻排列着12510个灵牌位,每个灵牌上都刻写着名字,这正是宗族文化中的“叶落归根”。叶落归根,根就是一座祠堂。

近代书院

中国传统士人,在书院教化子弟,传播文化。由垣墙围绕的房舍,所谓“院者,取名于周垣也”,久而久之,人们就称之为书院了。书院历经千年而不衰,一直承担着教育、著述、传播儒家伦理的重任。

陈氏书院是广州陈家祠的另一个名字。陈氏族人来到岭南落地生根,非常重视教育,时刻恪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陈氏书院选择西门外建造,另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毗邻广雅书院。广雅书院为光绪年间时任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广者大也”“雅者正也”,是名副其实的真正书院。陈氏书院的建造者们有强烈的攀附思想,在首进大厅的两侧柱子上,镌刻着一副楹联,下联为“德邻广雅风培百粤振斯文”,可见其有意效仿广雅书院。

在陈家祠内创办学校,优势明显。其址位于广州城门之外,交通便利。其院落宽敞,内在景物整齐优雅,教学房间充足。周围都是农田,环境安静,正是学子们读书的好地方。东西各有厢房,供来省城赶考的考生暂住。考生们还会特意过来拜祭一下陈氏祖先,祈求好运。陈氏族人的推动,官员的协商,最终使这座古老建筑发挥出教育之义。

首先诞生的是陈氏实业学堂。在清末变法的浪潮中,科举制度被废除。在建立新式学校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校舍,很多学校都以祠庙为教室。1905年,当时的海军司令陈策等人,创办陈氏实业学堂,招收陈氏子弟学习实业。待至民国,大名鼎鼎的广东公学以陈氏书院为校址兴办而起。学校教师由中外学人共同担任,学生来自华南三省。广东公学提倡西方实用知识教育,肯定社会商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掀开了当时广州教育史上新的一页。

此后又有广东体育学校的进驻。该校创办于1928年,创办者经过寻查,发现位于西关的陈氏书院很适合办体育学校,于是就去游说书院的主管陈笃初先生。当时陈家祠被军队用作临时驻扎场所,在军政要人陈济棠,文化名流黄节、区声白等人的努力下,才说服军人让出书院1/3的房屋做校舍。这所学校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进行军国民政治教育,实用功能较强。

到了1937年七七事变后,这里开始创办文范学校,已不仅局限于陈氏子弟了,而是面向全社会招生。日军侵略华南后,学校迫于局势而停办。抗战胜利以后,陈济棠重掌广东,于1946年在陈氏书院内开办聚贤中学,亲自担任校董事长。聚贤中学一直办学到解放后,直到朝鲜战争爆发,才于1951年停办。此后,陈氏书院成为广州行政干部学校的校址。这所学校办至1957年结束,为建国初期广州市各条战线培养了大批急需的干部。

流芳百世

无论是陈家祠还是陈氏书院,名字如何变换,它始终承担着祠堂与书院的双重角色。先辈们建造陈家祠的目的,是让陈氏流芳百世,而他们万万想不到,陈姓成为众多姓氏中普通的一员,而真正能让人们记住的却是这一古老的建筑。它历尽沧桑,可以砖瓦掉落,可以梁柱断裂,但整体骨架依然屹立不倒。

它的围栏式建筑、高大的木门、飛扬的楹联、精致的砖雕、古朴的石雕、繁复的木雕、突兀的灰塑、逼真的陶塑,无不显示出高超的民间技艺。它以民间祭祀的方式,以飞扬的神采,为历史作出了简单朴素的描绘。

今天,祠堂与书院文化已被现代生活所冷落。陈家祠里已见不到往日春秋大祭祀时的热闹场景,那袅袅上升的烟雾,虔诚的呼声都已经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最后一进院落正中神龛上的灵牌位早已不存,留下的只有那空洞的神龛,高大的房屋。尽管如此,每年都有来自海外的陈氏华侨到陈家祠祭拜祖先,以示自己身在异乡,永不忘记宗族的根。传统的历史文化早已贯通了岁月,渗入到整个建筑里。岁月风化的只是它那外在的肌体,却带不走它那宗族文化的灵魂。

王发志

 
(0)

相关推荐

  • 中国的祠堂文化

    一.祠堂是什么? 祠堂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延伸和儒家文化的标志,是姓氏文化的一种载体.它纪录了一个家族的辉煌历史与传统,是族人祖先灵瑰之寝堂和后裔祭祀列祖列宗之场所,是举行重大族事活动的议事 ...

  • 广东第一姓是哪家?广东十大名祠,这个姓占五座

    提到大姓,不少人会脱口而出:张王李刘陈,天下一半人. 提到宗族和祠堂文化,不少人会第一反应就是广东福建这两个南方省份. 那么广东省的十大名祠,你知道是哪十个吗?广东人口最多的姓氏,或者说第一大姓又是哪 ...

  • 对祠堂来说,家祠和宗祠有什么区别

    通常来说祠堂是一个传统汉族人民祭祀先祖的所在,不少时候人们会对宗祠和家祠会分不清楚,,这其实都是祠堂文化的一部分.在古代,祠堂一般采用轴线对称的布局. 家祠是家人祭祀近代祖先的场所,一般不出五服.而宗 ...

  • 安徽南屏村

    南屏村,位于安徽黟县城西南四公里处,原名叫叶村,后因村西南北倚南屏山,更名南屏村至今. 这个规模宏大的古村庄始建于元.明年间,有1100多年历史.聚居着叶.程.李诸姓家庭的上千号人口,至今仍较好地保存 ...

  • 广州,若有机会还想再去

    12月24日,7:10深圳动车,8:47至广州站,一日游广州,主要行程是去陈家祠.沙面.石室圣心大教堂. 然而在动车上,看了地图,变更了行程,原本打的去陈家祠,决定徒步去流花湖公园,再行至陈家祠. 去 ...

  • 广州陈家祠背后实则是广东七十二县陈氏合族之产物

    陈家祠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陈家祠堂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广府传统建筑之一,也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装饰最精美的祠堂式建筑.现今,这座位于省城的建筑,可谓受尽追捧,游人络绎不绝.那么你们知道吗?这个 ...

  • 【粉丝卖房】双地铁陈家祠站+满五唯一,南向87平2房410万

    如果你想卖房,欢迎随时骚扰房产君(备注:卖房),提供基本资料,经过审核,就会帮你免费发布房源! 今天,房产君帮忙卖的是 汇鑫阁,如果你有兴趣,不妨逐一细看,有喜欢的房子时,直接联系业主. 业主自荐 1 ...

  • 方言与建筑(音频)丨冼奕希:岭南建筑艺术之大成——陈家祠(广州越秀话)

    百年古祠羊城流芳 中山七路是一条承载着 我中学青葱记忆的马路 而这条路上有一座 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建筑 就连地铁站的名字也以它命名 能猜到它的名字吗? 没错,它就是陈家祠 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是广东 ...

  • 陈去病(中国近代诗人)

    陈去病(1874-1933),中国近代诗人,南社创始人之一.江苏吴江同里人.因读"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毅然易名"去病".早年参加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宣传革 ...

  • 清代反腐 ——陈家祠的羊续悬鱼

    出差广州,游陈家祠,广州电视台老领导问我有无请讲解?我说怕讲解打扰.那老领导说:"陈家祠讲解值得一听."第二天,果然! 陈家祠,又称陈氏书院,建于清光绪十四年至二十年(1888~1 ...

  • 【粉丝卖房】双地铁陈家祠站,2房总价200万,八月证满五年

    如果你想卖房,欢迎随时骚扰房产君(备注:卖房),提供基本资料,经过审核,就会帮你免费发布房源! 今天,房产君帮忙卖的是 隆庆社区,如果你有兴趣,不妨逐一细看,有喜欢的房子时,直接联系业主. 业主自荐 ...

  • 古祠流芳陈家祠

    在清代,广东各县的许多姓氏族人都在广州建造书院,供同宗子弟读书或参加科举考试,或是做祭祖的宗祠,在这些书院中又属陈家祠规模宏大,装饰最华丽.对古建筑感兴趣的我,到广州首选的景点就是陈家祠,陈家祠始建于 ...

  • 实拍:玉堂春艳陈家祠

    羊城春游:没去过陈家祠,千万别说你游玩过广州? 关键是这个时候去陈家祠,你会看到难得一见的美景:玉堂春艳陈家祠 这种"玉堂春"花儿广州不少,然而,真正衬出这花儿的特色,又彰显岭南建 ...

  • 南歌子.陈家祠

    南歌子.陈家祠 幽雅宽庭院,豪华广殿堂.青砖石木艺雕[1]彰.人代天工[2]铸塑[3].配琳琅. 科举龙门跃,兴工实业昌.中华瑰宝岭南藏.陈氏祠堂千古.永流芳. 注:[1]艺雕--砖雕:雕在墙檐.门楣 ...

  • 【华夏美韵】(羊城美韵)22南歌子.陈家祠

    南歌子.陈家祠 文//大白杨 幽雅宽庭院,豪华广殿堂.青砖石木艺雕[1]煌.人代天工[2]铸塑[3].似琳琅. 科举龙门跃,兴工实业昌.中华瑰宝岭南藏.陈氏祠堂千古.永流芳. 注:[1]艺雕--砖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