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城隍庙-是中国道教庙宇殿堂的典型建筑形式

平遥城隍庙位于山西平遥城隍庙街中段。城隍是汉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始建于明洪武初,成化中重修。清代郑板桥宰潍县,重修城隍庙并撰有《创修城隍庙碑记》。今天以城隍庙街的肉火烧最为有名。按照“天人合一”的礼制,以城内南大街为轴,同平遥县衙东西相对称,城隍庙居上首。平遥城隍庙是一座年代久远,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宗教规制齐全的官祀道教庙宇。它以城隍正殿为中心,集六曹府、土地堂、灶君庙、财神庙(附真武楼)四大部分组成,建筑规模宏大,殿宇建筑保存完好,在国内县级城隍庙中当属珍品。

街庙门之外,是寺庙标志性建筑--高大的木结构牌楼,为四柱三门十一踩斗拱规制的歇山顶建筑。牌匾额书"城隍庙"三字,系当地著名书法家赵望进先生之笔。背面楷书"威灵百里"四大金字,配有青石狮和拴马柱,柱上题"善游此地心不惭,恶过吾门胆自寒",直接道出了城隍庙宗教文化的主题。

山门廊下正墙书"善恶报应"四个硕大楷书,增加了森严肃穆的气氛。山门两侧下塑有相对而立的神马两匹,精神抖擞,有马童挽牵,传说为城隍爷出巡城廓时的坐骑。而在山门廊下东西两墙绘有守门神"神荼、郁垒"的巨大画像,坚甲利刃,相当威风。在城隍庙的第二进院落两棵三百多岁的老槐立于院心。古朴苍天,枝繁叶茂。

 前院正面是戏楼背面,但由于戏楼为回廊式重檐歇山顶结构,戏楼背墙两侧各开六角窗一个,中间为悬山式街门楼,门楼往里可经戏楼下的甬道通达正院。再同左右钟鼓楼下的两便门相匹配,形成了一道"仪门",同县衙之仪门相对应。其建筑设计匠心别具,建筑艺术古朴典雅,使游人回味无穷。

在鼓楼背面门匾书"钱同人性",则是针对财神庙而言。无论以前的铜币还是现在的纸币,都有两个面,当然钱也是有两面性的,有人用钱修桥铺路流芳百世,而又有些人用钱胡作非为,遗臭万年,因而"钱通人性"四字一语点破了钱对人类巨大的吸引力。

而在城隍庙大戏楼背面书"敢入"二字,为清代我国著名书法家傅山老先生亲迹,入字写得颇有风采,形似"刀"字,入字头上一把刀,可谓对所有人提出了严厉质问"敢入"吗?可谓白天不做亏心事,夜半敲门自不惊,善者坦然而入,恶者忐忑不安,犹豫不定"我敢入吗?"相信各位为正义之士,一同进入。

位于钟楼北侧的耳房供奉着知名度相当高的鬼王钟馗,钟馗原本为终南山一秀才,在唐德宗年间进京赶考,不幸是赶考路途中被一小鬼破相变成了丑陋不堪的面貌,而当时钟馗大胆发挥一气呵成,中了头名状元。但唐德宗以貌取人把钟馗逐出金殿,一时想不开撞柱身亡。后来有一天晚上德宗梦见一个相貌及其丑陋的人长相酷似钟馗挥刀舞剑和小鬼搏斗,醒后德宗命人把梦中钟馗打鬼形象绘于纸上悬于墙壁用来避邪驱鬼,钟馗到了阴间后被玉帝封为"驱魔帝君"。

提起《钟馗姐妹》的故事可谓流传盛广,待钟馗死去之后其好友杜平把他好生安葬,为表感激托梦于妹嫁给杜平。一般在山西一带每逢农历五月初五端阳节之时都会把钟馗斩鬼的画像贴于各户大门东南角,以表吉利。

在衙署中上至中央下至州府均设其职司机构六部房吏、户、礼、兵、刑、工,当然城隍庙中也设一职司机构六曹府。进入第一殿之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尊无常形象,手拿勾魂铁链索取人的魂魄,真叫凶神恶煞。砖台上的一系列刑法更为惨不忍睹,令人不寒而栗。

灶君庙主要奉祀灶王爷,灶王神是我国神祗中流传甚广,倍受人们尊敬和依赖的最多的神祗之一。不过很少有人供灶王奶奶的,通常只有灶王爷一人守关。其实灶君最初为女性,道家庄子曾这样描述灶王爷的形象"其形如美女,着赤衣,且有发髻"。到汉代以后才成为男性化的样子。关于灶王的传说在中国广大地区流传甚多。相传灶王爷原为天宫中玉帝神厨,取名宋无忌。灶王奶是百花仙子中一位丁香仙子,取名郭丁香。有一天于天庭对对联,丁香仙子首出上联"水、冷、酒,一点两点0",宋无忌苦心冥想三天三夜未能接出下联,他觉得自己败于一个女流之辈,深感失脸面,便撞南墙而死,转世到人间当了一名了不起的厨师。当玉帝得知丁香闯祸触犯了天条,便把她贬下界来且十分巧妙地安排其与宋无忌结合。

殊不知郭丁香的烹饪技艺相当高,俩人开的那家小饭馆生意越做越火,不出一个年头已成响当当的有钱人。开个玩笑说"男人有钱就变坏",这只是比较偏面的说法,恰恰宋无忌有了钱之后还纳了一妾和郭丁香分灶吃饭,谁不知此女子只是看中了宋无忌口袋里的钱,哄诱之下钱一挥而光便逃之夭夭,从此宋无忌沦落为一街头乞丐,此时的他十分懊悔当初的所做所为,思念前妻之情油然而生。有一天乞讨之日正好碰到了前妻风风火火的大饭馆,俩人相对无语,但彼此心知肚明,郭丁香予其满满一碗饭,饭后宋无忌深感愧疚无脸再面对郭丁香,便一头栽进了灶膛,把脸涂成了黑色。讲到这里大家也许会留意到院中铸铁香炉上题"灶君庙"三个字。而根据此传说,灶王爷的确当过黑脸神厨,后来随着中国火药的发明,道人用头炼丹企图长生不老等一系列有关火的历史,才渐渐演化为"灶"字,它体现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文明程度正在不断提高。

土地祠供奉平遥里坊四十位土地,各护一方成为乡村段落的保护神,服饰各异、姿态万千,土地是流行于全国各地的俗神之一,许多少数民族也信奉土地爷,而我国汉民族数千年来一直以农业为主,土地成为最重要的生存条件,俗语"万物土中生",土地被人类视作"衣食父母",吃穿全靠他恩赐,早在古代宗教组织产生前,人们在祭祀天地山川的宗教活动中,就把土地列入其中了。土地最初是掌管山川效社的社神,社稷礼于土。平遥地方千百年来一直属土葬习俗,民间葬礼中,人死后对土地神"报庙",把院内土地龛用红纸糊上,葬后除去,并在破七挖墓,扫墓前都要先祭土地,俗称"祭后土"。每逢农历五月二十七庙会之时,平遥各村人都要给自己坊里的土地上香叩头,表示对大地母亲的亲情。

城隍寝宫属上楼下窑式结构,若再连结两厢房,便构成了平遥民居的两大建筑,一为大家闺秀、小家碧玉者住的闺阁,只有辈份最长的方可住窑洞;二为中国北方汉民族地区最具代表的四合院形式,且屋顶均属单坡,因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十年九旱难得下一场雨,雨水被认为财运,"肥水怎能流到外人田?"为当地一种独特的构造方式。

窑洞分靠崖式、下沉式、独立式三种,山西窑洞均为独立式,也就是平地上用砖砌,这种窑洞防火防潮抵御风沙,而且抗地震,并有其一个特殊功能冬暖夏凉,这样砖就形成了天然空调,人住在里头相当安逸舒适。尤其在山西一带才能多见窑。因此他成为了财富的象征,只有有钱人才能修得起砖窑,山西人走西口闯关东。赚了大钱后,一个传统的观念即买房盖屋光宗耀祖。城隍住进了窑洞很显然倍受殊荣,因其在此搞接待审秘案,少不了说情行贿者,所以城隍两旁的判官起辅助,又少不了督察的成分。

财神殿供有各大中小城市人们最为信仰的三位财神。正中为求官、求学者所拜的《封神演义》中被妲姬挖心的忠臣比干。比干被姜太公封为文曲星,掌管智慧,而人类必须用智慧的武器打开属于自己的理财求财之门,因此民间视比干为文财神。文财神之东,同样是《封神榜》中人物赵公明,骑一黑虎,按原始天尊的旨意封其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掌管天下万民之财,尊为正财神,为了弥补把他供于偏面的不足,您看匠师巧妙地把其塑造成腰长腿短的形象,俗语有"腰长腿短是贵人"的说法,拜过他的人会时时遇贵人,处处行好运。

提起关公可谓名扬四海妇孺皆知,关公名羽字云长,山西运城解州人氏,是三国时期一位赫赫有名的武将,对刘备讲忠、曹操讲义,因此倍受古往今来的商人崇敬,商人取其忠、义之精神,都以诚信为本,打出旗号,争取更多的买主,并自己严格遵循“忠”、“义”当先的原则活动于生意圈子里。

塑像上端的神龛雕刻精湛,寓意深远,处处体现着喜庆吉祥。神龛内黄花梨木刻,中间一寿字,寿两边有数只蝙蝠,取"蝠"谐音"福",喻为百福捧寿,幻福失降之义。第一层雕刻有桃榴佛手,意为多子、多福、多寿,所谓天赐"三多",接下来刻有琴、棋、书、画,代表一种高雅的知识享受,最后一层则雕刻着草龙图案和向日葵,标志着我们是龙的传人,有着龙的智慧和天天向上的信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隍庙·财神庙·灶君庙,是一座以城隍庙为主体的在位置上三庙合一的道教神庙。此庙群的初创年代不晚于元代,据历史文献记载:城隍庙曾因遭到火焚,于明嘉靖三十三年至三十四年(1554—1555)重修;到清代咸丰九年(1859),城隍庙又一次发生火灾,庙群大面积被焚毁;同治三年至八年(1864—1869)中,经过历时6年的重修,大部分建筑得以恢复。但在民国后的90年间,城隍庙屡遭人为的破坏,到20世纪初,其建筑才彻底按原状进行了修复,昔日的风采得以重现。城隍庙坐北向南,占地7300平方米,庙门外木构架牌坊高竖,庙内格局与平遥县衙署相对应。庙门至献殿之间由戏台和钟鼓楼分作两进院,东、西厢皆有廊庑拱围。献殿左右,分别有灶君庙、财神庙横向联接。在中轴线上,从献殿以北的城隍殿延伸至寝宫,上建阁楼。灶君庙之后是道院。财神庙的正位是财神殿,上建真武楼,前有献殿,对面是一座建筑工艺精湛的戏台,别出心裁地建在拱券山门之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