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混改”激活更多市场元素
【原创】
让“混改”激活更多市场元素
●(非特别标注,文章皆为谭浩俊原创)
国家发改委10月24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重要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取得新进展。截至目前,已开展三批共50家混改试点,第一批、第二批中的中国联通、东航物流、内蒙一机等试点企业改革取得重要成效,在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等方面取得重要经验,示范效应逐步显现。第三批混改试点企业共31家,包括10家央企集团下属子企业和21家地方国企。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中最引发关注、也最引起重视的一项内容。因为,混改不仅涉及相关企业的体制机制转换,更涉及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市场元素的活力激发。所以,更值得期待。
那么,如何才能让混改激活更多的市场元素,让资源得到更加合理有效的配置呢?很显然,科学的混改方案,是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而混改方案的核心,就是“混”。和谁混、怎么混、把混的立足点放在哪,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效果影响很大。
毫无疑问,在目前的情况下,混合所有制的混合重点,是国资与民资的混合,是国资能够给予民资多大的混合权。按照国企分类需要,一般竞争类企业,民资参股的比例会高得多,很多企业还可以放弃国有控股权,从而让民资能够更加放心大胆地参与到国企改革之中。对公益类企业,则以国有为主,民资共同参与。对极少数事关国计民生的领域,则主要还是以国资为主。而从已经进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情况来看,走的也是这样的路线。
而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开放度也在不断提高、开放的范围、领域、比重等也在不断扩大与提升。如此一来,给民资参与国企改革的空间也越来越大。最典型的就是中国联通的改革。而最新一批31家混改试点企业,从开放度来讲,一定会比前两批更高,给予的民资参与空间也越大,混的特色更浓。
这也意味着,混改方案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依据不同领域、不同企业的实际,制定不同的混改方案。一企一策,依然是下一点混改的主要方式。特别对集团公司下属的子级企业,在制定混改方案时,会放得更开,从而最大限度地吸引社会资本、社会资源参与,最大限度地发挥混改的作用与效率。
有了混改方案。如何去落实,如何把方案确定的目标能够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而不是只出现在纸面上,对相关部门和地方来说,也是一种考验。因为,实际操作过程中仍会遇到很多难以处理的矛盾和问题,如员工持股中的“员工确定”、持股价格、资产评估、资产转让价格、转让方式、战略投资者选择、董监事会设立、董事会的权力和义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党的领导、员工安置,等等,都是需要认真考虑和解决的问题。任何一项考虑不周、操作不规范,都会产生新的矛盾和问题,甚至发生腐败问题、产生社会不稳定因素。前一轮国企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决不允许再发生。
如果改革到位了,如何评价国企改革的成效,显然不能只看改革任务有没有完成,而要看社会元素的活力有没有得到激发,企业有没有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企业的创新能力、研发能力、市场拓展能力、核心竞争力等有没有得到提升。这些目标实现不了,仍然可以认为是改革没有到位、改革没有彻底、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效果。毕竟,新一轮改革都是一些难啃的硬骨头,任何一方面没有啃好,都会留下风险、留下隐患,都会为今后矛盾的发生留下种子。所以,对已经实行混改的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也是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也是今后混改能否取得更好效果的重要内容。
《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这也意味着,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还有多少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没有触碰,如何去触碰,能否取得决定性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无疑是最重要的考量。因为,国企改革决不能是螺蛳壳里做道场,而必须开放开明,让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其中,让更多的社会元素得到利用,让体制机制活力得到释放。也只有这样,国企混改才算基本达到目的。混改,就是上要敢于混、善于改、勇于闯,要让确定的改革目标能够不折不扣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