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的战术失误,淮海战役打成了淞沪会战
随着各地确定的复工日期2月9日的临近,各地的防控措施在近来又有明显升级。小区加强了对外来人口的排查,有些极端的小区甚至严禁所有外来人口进入小区,甚至连已经取得本地户口但身份证号码显示外地的业主也被禁止进入,各地的居委会、街道和村里的村委会也都加强了排查和监测。
现在基层干部也是压力最大的,因为所有的排查工作,最后落下来都是要靠他们去执行的。其他的上级部门都是在发文件,只有最基层的干部必须要深入到群众中间去,去做最累最辛苦的工作,同时也是感染风险最高的层级。除此之外,他们还要应付上级要求的各种填表、文件回复等,确实是很忙的。
但这也是对基层干部的一次新的大规模的动员和考验。自从SARS结束以来,这些年来基层干部越来越多的陷入各种形式主义和文牍主义,尤其是近几年来,穷于应付各种上级检查和填表,实际上直接接触群众的机会也少了。但现在这种非常时期之下,他们也必须要重新披挂上阵,再次接触群众了。
所以各地都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有些比较极端化的措施,都反应出了现在基层干部的组织和动员能力相比以前实际上是有所下降的,一旦动员起来,也很难掌握尺度,宁可做得过头一些,也不敢掉以轻心了。这是从一个极端直接跳到了另一个极端。但现在这种情况下,疫情防控已经成了硬任务,各级首先考虑的都是完成任务,其它的已经在所不惜了。
但2月9日复工带来的人口流动,已经城市恢复正常运转之后带来的日常性的大规模流动,都是存在比较大的风险的。所以,这一轮防控措施的升级,显然都是在为复工做准备,希望尽可能的排除风险,及早恢复正常。毕竟生活还要继续,社会还要运转,经济也还要继续运转。
但目前看,湖北省尤其是武汉市,能否按照之前说的,在2月14日就结束假期,恢复正常运转,现在看压力还是比较大的。这几天武汉显然也加快了对疑似和缺阵患者的收治,尤其是随着一些方舱医院的建成,收治能力正在大幅提高,疑似和确诊数量的增速每天都在提高。
一部分改建完成的疑似患者集中收治点已经投入使用,一部分轻症患者也被转移到这里集中隔离。但上千人集中在一起,又都是还有自主活动能力的轻症患者,他们的基本生活需要能否满足,医护人员是否能够及时到位,生活物资保障的情况,都是很大的挑战。最起码的,集中收治不能只集中不收治,也不能收而不治,不能放弃他们。
但相比之前那种因为医疗资源不足,大量无法确诊的患者只能以在家隔离的名义在家里靠自己硬扛,或者是在几个医院之间来回奔波,现在好歹算是有了可以集中隔离的地方,可以不用担心传染给家人了,这已经是很大的改善和进步。但问题依然是他们的基本生活保障能否及时到位,能否及时抽调医护人员进行医治和看护。
这次疫情从爆发到扩散,最大的教训也许就是几乎所有该做的事情实际上最后都是慢了几拍。武汉封城本身已经晚了,封城之后的善后处置措施也都没有及时到位,比如现在才在做的集中收治,如果在封城的时候就做起来,也许情况不至于恶化到现在的地步。尤其是起初为了缓解当地医疗资源不足的压力,一部分专家提出的在家隔离措施,现在看来是非常严重的失误,实际上导致了一些家庭的整体感染。
还有从各地抽调的医护人员的投入,在组织和投入上不是以围歼的姿态,集中兵力打歼灭战,而是以逐次增兵的方式投入进去,最后变成了添油战术,大量从各地抽调过去的一线医护人员都成了这场消耗战的牺牲品。这也许是这次疫情对抗中最明显的战术失误。换句话说,就是本来是具备打淮海战役的能力的,但最后却打成了淞沪会战那种消耗战。
初期防控措施的失误导致了疫情的迅速蔓延和扩散,最终让这场本来可以包围在武汉围歼的战斗变成了一场蔓延到全国各地所有乡村和社区都投入的战斗,导致各地都出现了严重的物资紧缺,武汉作为核心区的物资供应也始终处于严重紧缺状态,而随着疫情蔓延,各地物资都紧张起来之后,导致其它地方实际上也没有太大的余力去支援湖北和武汉。
所以,我们现在可能仍然要重申这个解放军十大军事指挥原则中最基本的一条,也就是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