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不必抱歉;得到,勿太欣喜
王阳明睡前默念的三个短篇分别是大学第一篇,心经和识仁篇,其中,识仁篇中“万物皆备于我”“需反身而诚”,长期以来只是觉得有道理,但是到底道理在哪里却不甚清楚。
最近通过学习周国平老师的哲学著作,关于西方先哲对人性的探索里,找到了一点儿线索。核心的思想是:你总是要放弃一点儿什么才能得到另外一点儿什么。
比如,我们在一个地方定居,就放弃了浪迹天涯的恣意纵横;我们买了房子,就放弃了随遇而安的洒脱;我们得到了一个爱人,就放弃了与更多可爱的人牵手的机会。从这种意义上说,得到便是失去。
万物皆备于我,意味着万事万物都是可体验的,不说可获得,是因为一旦用获得这样的词语,就意味着抓住,抓住了什么,手就被占满了,就再也抓不了其他东西了。
要有所追求,必有所舍弃。
“需反身以诚”的程度和定力可能与万物皆备的程度成正比,佛陀放弃了王位,成为了佛陀;有些人放弃了北上广,才有大理洱海的撕磨;那个“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教师放弃了公职,才得以定居天府之国的街子古镇;人生的终极奥义可能是放弃地位名利情感纠葛,才可能有完完全全的逍遥和洒脱。
王阳明的哲学,最大是心安,顺心而行,知行合一。
我们的生命像是一个容器,装进了一些东西,就再也装不进去其他东西,要具备万物包容万物,可能首先,我们自己要完全放空。
人是万物之灵,但我们又莫名其妙的总是被各种东西困住,我们需要反思,到底有什么东西竟然无法舍弃?毕竟我们最终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什么都带不走。
与其被动的放弃,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在自由自在的时候主动舍弃羁绊自己的那些东西呢?
有时候,放下心中执念,勇敢舍弃,才能有所获。只有掀开屋顶,才能发现闪烁着的广袤无垠的星河。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