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不可复制,但失败可以避免
文/杜辉
追逐成功是每个人的梦想,追求畅销书也是每个出版人的梦想。所以从公司到个人,从管理者到执行者,大家的目光都锁定在了那些畅销书中,锁定在了那些成功的出版人身上。但我们往往忽略了成功的原因,其实成功是不可复制的。每本成功的畅销书,每个成功的出版人,他诞生和发展的轨迹都是由个人的天赋,工作的机遇,行业的环境,时代的巧合所缔造的。单单满足某个因素并不能复制对方的成功,很可能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东施效颦。但是从书到人到公司,失败的因素几乎都有共通点。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教训,学习经验,避免重蹈覆辙。成功不可复制,但失败可以避免。成功是有偶然性的,但失败却有其必然性。
一本书、一个出版人、一个出版公司,只要成功了就可以找出一百条、一千条理由来佐证自己的成功。大家总是会用放大镜来看待各种微细的元素,把其中的某个点,某个因素无限放大,在大众的眼中总是成王败寇的。但是每本失败的选题,每个不成功的出版人,每个经营不善的公司,他们失败的因素却往往有很多共通性,但却无人研究。
其实失败的理由无外乎就是那几样,如果从每本书看,就是内容不过硬,作者不够有名气,封面设计不吸引人,定价不合理,宣传不到位,渠道铺货不足,经销商重视度不够,门店码放不到位,等等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失败的理由。从个人看,则是个人定位不准确,工作平台不理想,个人知识不全面,缺少好的导师、领导。从公司看,则是人员素质不高,资金运用不当,企业管理混乱,经营状况不佳,内部没有凝聚力,经营决策失误,公司对市场判断失误等等。
同一本书,同一个内容,同一个选题,在不同的策划编辑手里,在不同的公司操作下,都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出版对于个人是一个需要天才和天赋的行业,一本书如何点石成金,一个选题如何发掘出不为人知的价值,都是策划编辑思想、智慧、人生经验的具象化。这些东西虽可以总结出一些通用的经验,但其核心是个人的内在素质和悟性。这个内在素质与悟性是无法被其他人所复制的,所以只可意会无法言传。同样,每个公司都有他们创始人和管理者的人性痕迹。企业的管理模式、操作理念,从作者开发、维护到发行渠道的建设、经营,再到宣传营销的投入、认知,还有同行的关注和支持度等,都会对图书的成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企业的管理制度、规章也许可以复制,但每个企业的内在文化,管理者的人性痕迹是不可能复制的。且很多公司和出版人的成功,是伴随着时代的大潮流,行业的机遇而起的。这些都是不同历史环境下的产物,并不可能重来一次机遇。所以单纯的模仿别的公司,去踏着别人的足迹几乎是没有意义的学习。
成功不可复制,东施效颦只能显现自己的无知和暴露缺点。想做好书,做好的出版人,做成功的公司,需要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灵魂,有自己的性格。只有把自我和市场有机的结合才能走向成功。当然这个成功是需要以自身素养、内涵作为后盾的。
失败却是可以避免,每个事物的失败都有其必然的因素,只要把这些因素提炼出来总结出来,加以避免,就会离失败更远一些。离失败越远,也就是离成功越近。所以多总结失败的案例,多从失败的产品和公司身上找到问题,把问题予以解决、避免、完善,就是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前进。所以我们还是应多研究失败,不用盲目崇拜成功。
作者注:
本文刊发在2013.8.2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第1965期9版。本文很空,就是说了一个观念。是看到太多的人追捧所谓成功经验,而没有人去总结失败的教训,所以发发牢骚。
每个行业都只有那么几个成功的典型,但是每个成功者的背后总有成千上万的失败者作为成功者通向成功的台阶。那些成功已然成功,如果真能简单的复制就不会有成千上万的失败者。所以还是从失败者身上寻找答案更实际,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