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假”外企做发行——我的出版生涯忆事之八

/杜辉

接叙前文,我入职了某期刊做发行,期刊背后上属还是个美资公司。从工商资质来说可是正牌外企,车牌都是黑牌,但实则是一家“假”外企,老板是台湾人,在美国开了公司,然后以美国投资的身份在大陆做了公司,享受外资的各种优惠政策。名义上弄得好像很正规,很有大企业范,实则真真是两岸一家,文化同源,大陆国企、民企有的毛病、缺点这一样不少,而且还有很多新花样出来。对于当年二十出头的我来说,可真是开了眼,见了“世面”,学习了很多。

最深刻的感触就是小气也可以说是吝啬,当然这种吝啬是管理者花自己钱的时候,用起公款可大方着呐。正好前两天看了一篇文章,说现在年轻人愿意去外资企业打工,因为工资、福利都很好,而且严格遵守劳动法,企业管理规范。但特别指出不包括台资企业。看来过去了二十来年,企业文化一点没变。有些文化都是深入骨髓的,改不了。当然,同样的问题港资企业也有,但也有区别,不过终究没正式在港资企业做过,所以没有发言权。怎么个吝啬?说几个事情,大家当笑话看吧。

1. 做期刊嘛?公司总要开年会,答谢投放广告的客户。为此公司包了当时非常出名的JJ迪厅白天场。现在的年轻人估计都没听说过,那时相当于现在三里屯的酒吧性质。位置在新街口,当然早就关门了,现在改成了个小剧场,就在德云社局气边上,那时这迪厅还是很拉风的。记得还请了几个明星来唱歌,具体记不清了,但绝对有后来成为国内一线的歌星。我们这些发行,自然是过去做了勤杂,各种活计还是很辛苦的。公司当时用期刊广告换了不少汇源果汁,作为会场招待来宾的饮料,当然也是我们这些勤杂的饮用水。问题是天气也不凉快,干一天活,这汗不少出,刚开始喝点果汁还可以,到后来越喝越渴,感觉嗓子都能咳出糖豆来。最后没辙,自己出门买了瓶矿泉水才算解渴。午饭也是,买了麦当劳还是肯德基的快餐。那几个不干活的管理层吃了说饱,问题是我们这群干活的,吃那点东西根本就是零食,怎么可能算饭。这一天下来又饿又渴,服了这群吝啬鬼。

2. 中秋节,每个人发了一个象棋子那么大的月饼。#%#¥%...,您不发我都不骂街,您发这瓶盖大小的月饼,是挑衅嘛?

3. 欧美企业都喜欢在公司弄个茶水间,有付费的饮料、零食,并配有自动售货机那类设备。公司某个副总或者总监,给我们上所谓的培训课,其实就是听他吹牛X。台湾人,月薪不低,万把块应该有,在2000年的北京,房子便宜,物价便宜,这万把块收入算很高的了。讲到眉飞色舞处,露出了皮带扣。我一看和我在地摊上买的一模一样,肯定是一样的货色。中间场间休息,我们弄点饮料喝,一般都是根据个人喜好去买,结果哥们去买饮料,只选最便宜的那种。回来上台继续眉飞色舞,各种吹牛逼。不过这种拿高薪,吹大牛,花小钱的生活方式,实在是让人看不上。

4. 公司另一个老资历副总,月薪应该也是万元左右,住得离公司不远,天天来公司都是骑一辆破自行车,不知道的以为公司的勤杂大爷。一次要搬家,也舍不得找搬家公司,周末让公司的黑牌小面去拉东西。这种抠门加占小便宜的精神确实让员工们惊叹不已,成为茶余饭后笑谈。

这类事情太多了,只是这几个事情印象深刻,所以说说。

还有印象深刻的就是爱占便宜、爱贪污,内讧严重。这台湾公司,高层的全部管理者和中层管理的大部分管理者都是台湾人,而且这些人要不就是一个家族,要不就是沾亲带故。但在公司里,好像这公司就不是他们自己的,全体上阵,能贪污的使劲贪污,能占便宜的可劲占便宜。也算一大奇观,让人啧啧称奇。

有一个副总出手大方,宴请客户随便就是几千大洋,让我们很是赞叹。结果某人知道他底细,一语解密。他大方是因为这些都是花公司的钱可以报销,花他自己的时候一样抠门。这人在台湾就是摆摊卖茶水的,到大陆这一下弄个副总,暴发户,可不可劲造。这些管理层,相互内讧,相互排挤,真是看不出是一个家族或者是亲朋故旧的,仿佛彼此都是苦大仇深,什么怨什么仇呀。然后前文所说的各种占小便宜自不必说,自己消费、宴请,开发票,报花账相当普遍,和咱们这的企业一般无二。

第三个印象是崇洋媚外,其实根子还是骨子里看不起大陆。什么都是我们那好,什么都是要学习美国如何。但既然在这开公司,就要因地制宜,入乡随俗。弄得不伦不类不过是让人耻笑、轻视而已。当然极度的自尊、自大,其实背后就是心理的自卑,按这个逻辑很多问题也就觉得正常了。

如做员工培训,弄一堆台湾人将他们所谓的成功经验,一同吹嘘,但这群人在台湾都是混得不好才来大陆讨生活的。各种装X,也讲不出什么有用的东西,不过是自吹自擂,还都感觉自我良好。比如说他们做期刊,每次出门手里都要拿一本,而且一定封面向外,好让别人看见权当一种宣传。这种精神可嘉,但在大陆这效果真的可以忽略不计,这全国上万种期刊,真没几个人有闲心看你手里拿得到底是什么,您靠这几个有好奇心的人也维持不了发行量的,还是踏实做市场吧。说他们跑市场,从台南跑到台北如何如何,您知道大陆多大嘛?那时没高铁,您知道从北京坐火车到广州特快还要20多个小时嘛。这种经验和吹嘘毫无益处,不过让人鄙视,觉得是土鳖、暴发户而已。

如公司弄了一堆管理规定,早晚要打卡,迟到要如何如何扣钱,结果咱这的人各有招数,我想各位都懂得就不说方法了。实在不行就填外出单,我去跑客户总行了吧。你总不能跟着我,你总不能给客户打电话核实吧?结果制度成虚,还让人不快。公司办公室还是财务室管事的是个特别严肃的中年妇女,后来才知道以前做个警察,我们去办事感觉像是犯人被提审一样。您会不会用人呀。

如公司处处宣传自己是美资公司,实际就是台湾人做的,公司谁不知道。然后公司也没几辆正经车,前文说过,公司最经典的是两辆小面都是黑牌,出去也是一景。员工工资确实比当时很多私企要高,但也只是高一些而已,关键是台湾人和大陆员工的工资差距很大,让人难以服气,所以很多员工消极怠工,混工资也就心安理得。

还有就是产品水平参差不齐,很多产品明显不适合大陆市场。如前文所说的期刊,照搬美国和台湾内容,语言生涩,内容并不实用。还比如公司还有个部门想做图书,开始试做了一套计算机的入门教程,让我们去大学做推销。结果人学生看了之后问我们,是让我们写这书嘛?人家觉得内容太浅,根本没有可读性。

一方面是他们不了解大陆市场,另一方面也是舍不得花大钱雇佣有经验的员工,或者说那时候市场好,有经验有渠道的人也不屑给他们干,自己就能赚到比这里多的钱。而且企业内部的各种混乱,也让能人无用武之地。所以你怎么玩?

披着个外资企业,看似很牛的公司,实则就是一家台湾人办的家族作坊式企业,经营水平低下,管理混乱,各种大陆的弊病在这里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在这里仅仅待了一年多一点时间就和这里说了再见。以至于后面对港台企业形成不好的印象,求职基本不再考虑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