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珍宝:秘色瓷不再神秘!

法門寺唐塔地宮出土的秘色瓷,器形規整,造型簡潔,釉色青綠(其中有12件),晶瑩潤澤。
共有碗7件,其中兩件為鎏金銀棱平脫雀鳥團花紋秘色瓷碗,還有盤、碟共6件及瓶1件。
這是迄今為止唯壹能與文獻《物賬碑》相互印證的確切秘色瓷,具體說明了這批秘色瓷的來源、件數以及唐人對其稱謂。
半壁坍塌的法门寺明代真身宝塔
秘色瓷位于地宫中室的银香炉之下
秘色瓷出土场景
 法门寺唐代地宫遗址全景
巧妙的凹底器形設計,呈現秘色瓷“無中生水”的視覺奇觀
秘色瓷最為神奇之處就是“無中生水”,
五瓣葵口凹底斜腹秘色瓷碟為其典型:侈口平折沿,呈葵口形,5個三角形曲口下有內凸外凹線,使口沿和碟身自然形成五瓣。
器身斜腹中間微外折,器底為凹底並有支燒痕跡。
碟內身通體施有綠色釉,外壁留有絲綢包裹痕跡。
高4厘米,腹深3.4厘米,口徑25.3厘米,底徑14.5厘米,重800克。
釉面光滑明快,釉層均勻,釉質瑩潤,給人以高雅柔和、素潔明快的感覺。
最令人驚嘆的是:在光線照射下,碟內明澈清亮、玲瓏剔透,真像盛著壹泓清水,令人嘆為觀止!
唐五瓣葵口凹底斜腹秘色瓷碟
唐五瓣葵口大凹底秘色瓷盘
其他的秘色瓷器隱約也有水感,但相對較弱。
通過細致的觀察對比,發現“無中生水”的秘色瓷有壹個共同特點,即器底部均為“凹底”。
所謂“凹底”是相對於瓷器底部而言,由瓷器底部外側向內側凹進而出現壹個窩狀。
相應地從瓷器口處觀看,瓷器底部形成壹個微小的弧面。
五瓣葵口凹底深腹秘色瓷碟
唐五瓣葵口小凹底秘色瓷盘
當看到五瓣葵口凹底斜腹秘色瓷碟時,
第壹感覺是碟子底部整體亮於碟子腹壁,這樣就很容易產生“無中生水”的視覺差。
原因是碟子底部近似壹個“凸面鏡”,對光有發散作用。
以觀察到的最亮處為中心,
光的亮度依次沿著碟子底部表面很自然地逐層展開,
直至碟子底部與腹壁相接處,使碟內有了波光粼粼之感。
唐五瓣葵口浅凹底秘色瓷盘
相反,其他非凹底的侈口秘色瓷器則不具備器底凸面對光的發散效果,光線很難形成器底和器腹的層次感,所以水感很弱。
更為巧合的是:地宮還同時出土了20件琉璃器。
其中壹件藍色素面琉璃盤的造型也是凹底。
蓝色素面琉璃盘
此盤通體藍色,半透明,在光的照射下,
它也有著與凹底的秘色瓷同樣的“無中生水”的美感,且水感很強。
這也再次證明了設計巧妙的凹底器形是秘色瓷“無中生水”的真正原因。
正如五代詩人徐夤(yín)對秘色瓷的描繪:“巧剜明月染春水,輕旋薄冰盛綠雲。”
秘色瓷壁外的唐代仕女圖案成為珍貴的歷史文化遺存
侈口秘色瓷碗共3件,器形相同,以其中壹件為例:碗侈口、平沿、圓唇,腹壁斜收微鼓,碗底部微凹。
通體素面,施青釉,外底面有壹圈支燒痕跡。
碗底外壁留有墨跡清晰的唐代仕女圖案。
碗通高6.8厘米、腹深6.2厘米、口徑24.5厘米、底徑11厘米,重902克。
侈口秘色瓷碗
侈口秘色瓷碗外壁仕女图
這些碗最大的特點就是碗底外壁留有清晰墨跡的唐代仕女圖案。
此圖在造型上註重寫實。
仕女發髻高聳,臉形圓潤飽滿,體態豐腴富態,亭亭玉立;
穿著大袖紗羅衫,氣質雍容高貴,展示出盛世大唐皇家女性的華貴之美。
手法上采用遊絲細線勾勒,均勻細膩,生動地表現出仕女所穿著綾羅綢緞服飾的飄逸風致和細膩柔軟的質感。
同時,在其他的秘色瓷器上也發現有仕女圖,這些仕女圖案是怎樣留在上面的呢?
這還得從發現秘色瓷現場說起。
當時,考古工作者在地宮中室的漢白玉靈帳後面先發現了壹個壸門高圈足銀香爐,下邊藏有金銀包邊的圓形檀香木盒子,裏面有壹個絲綢包裹,打開之後驚奇地看到秘色瓷均被繪有仕女圖案的薄紙包裹著。
原來,秘色瓷作為佛骨舍利的供奉品放入地宮時,為了減少瓷器之間的摩擦碰磕,用了有仕女圖墨跡的紙來包裹。
沒想到歷經千年,紙張已成灰片,
但紙張上的仕女圖案印痕卻保留下來,
這不但為研究唐代繪畫提供了實物資料,還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歷史文化遺存。
鎏金银棱平脱雀鸟团花纹秘色瓷碗显示出高超的瓷器装饰创新工艺
在地宫《物账碑》中又提到了“内二口银棱”,它们到底是指哪两件秘色瓷呢?
地宫中出土的秘色瓷,12件为素面青釉秘色瓷器,只有两件为样式、纹饰相同的鎏金银棱平脱雀鸟团花纹秘色瓷碗。
其中一件碗口沿为五瓣葵口,碗身斜腹,高圈足。
碗内壁施青黄釉,釉质滋润,开片细碎。
碗外壁髹深蓝色漆,并有平脱雀鸟团花5朵,纹饰鎏金。两碗口、底沿均包有银棱。
高8.2厘米、深7.1厘米、口径23.7厘米,重596克。
此两碗无疑就是“内二口银棱”碗了。
鎏金银棱平脱雀鸟团花纹秘色瓷碗
鎏金银棱平脱雀鸟团花纹秘色瓷碗纹饰
碗外壁的雀鸟团花纹饰纤细繁缛,刻划精细入微,外观雍容华美,富丽堂皇。
其中,每朵团花上的雀鸟比翼双飞,富于自然情趣,一副春意盎然、花香鸟语的景象跃然在眼前。
其图案设计大气饱满,寓意祥和,工艺酷似今天的窗花剪纸技艺。
虽是平面设计,却在碗壁的曲线映衬下巧妙而富于变化,显得动感十足,有呼之欲出的立体感。
像这种以花卉雀鸟为题材的装饰图案在盛唐十分流行,大多比喻夫妇美满幸福之意。
这种金银装饰瓷器的工艺做法:
是先按照设计要求镂刻出雀鸟团花纹银箔纹样并鎏金;
再把此纹样粘贴在黄秞秘色瓷碗的外壁上,髹漆盖住纹样;
最后,研磨“推光”直到雀鸟团花纹样显露出来并与碗壁黑漆厚度平齐而融为一体时,即为“金银平脱”。
据《酉阳杂俎》记载:唐玄宗和杨贵妃赐给安禄山的就有金平脱犀头匙筋、金银平脱隔馄饨盘、平脱着叠(碟)子及金平脱装(妆)具玉合(盒),金平脱铁面椀(碗)等物品。
又有《唐氏肆考》记载:唐末前蜀王王建,报送“朱梁”(后梁太祖朱全忠)的信物中就有金棱碗。
王建在信中说:“金棱含宝碗之光,秘色抱青瓷之响。”
这就证明金银平脱在唐代极为盛行,并且在五代已有用金银装饰秘色瓷的工艺了。
日本正仓院收藏有我国唐代的金银平脱铜镜、木琴、皮箱等,但就是没有金银平脱瓷器。
所以这两件出土的鎏金银棱平脱雀鸟团花纹秘色瓷碗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它们独具匠心,完美地将“金银平脱”装饰在如冰似玉的秘色瓷上,
是陶瓷史上一次重大的装饰工艺创新,在我国乃至世界考古发掘中也属首次发现。
八棱净水秘色瓷瓶为《物账碑》记载秘色瓷之“遗漏之物”
八棱净水秘色瓷瓶
八棱净水秘色瓷瓶出于地宫中室内。
其造型十分优雅,端庄规整,釉色晶莹,胎质细密。
瓶颈细长,直口,圆唇,肩部圆隆,腹呈瓣瓜棱形,圈足稍外侈。
在瓶颈与瓶身相接处装饰有相应的八角凸棱纹三周,呈阶梯状。
通体施明亮青釉,有开片。
足底露胎,胎色浅灰而精致细密。
高21.5厘米、最大腹径11厘米、口径2.2厘米、颈高11厘米,重615克。
在发掘时,瓶口覆有一颗大宝珠,瓶内装有29颗五色宝珠。
遗憾的是这么精致的瓷瓶在《物账碑》中竟没有记载。
后经专家鉴定,瓷瓶的釉色、胎质与其他秘色瓷完全相同,应该算在秘色瓷的行列之中。
再从佛教的仪轨看,此瓶出土时内有宝珠,应属于密教的供养器“五贤瓶”“五宝瓶”之类。
用它盛上五宝、五药等以消除烦恼、去除尘垢,系为佛家宝物。
《物账碑》不知何故当时没有记载,成为“瓷秘色”账上之“遗漏之物”。
陆龟蒙《秘色越器》诗和实物证实秘色瓷产于越窑并且烧造工艺先进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xiè),共嵇中散斗遗杯。”
这是晚唐诗人陆龟蒙盛赞秘色瓷的传世七绝《秘色越器》诗,
也是迄今发现对秘色瓷最早的文献记载。
《全唐诗》中记载陆龟蒙的《秘色越器》诗
首句“越窑开”说明秘色瓷的诞生地为越窑。
越窑是中国青瓷最重要的发源地和主产区。
东汉年间,这里从陶器到原始青瓷,后来又完成了从原始青瓷发展到青瓷的历史过渡,这在世界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由于这一带战国时属越国,唐时改为越州,“越窑”因此得名。
越窑青瓷经过不断发展,晚唐、五代时达到鼎盛,衰败于北宋中期。
陆龟蒙所谓的“越窑”则主要是以今天的浙江余姚上林湖为中心的上虞、宁波等地,
此范围中已发现古窑址近200处,是唐、五代越窑青瓷的中心产区和贡窑所在地。
法门寺出土的这批秘色瓷从造型、胎釉特征和装坯方法上,都表明应是产于浙江余姚上林湖一带的越窑。
并且,这一地区也有类似的瓷片出土。
这批秘色瓷应是上林湖生产的青瓷精品,
当时作为贡瓷呈献给唐宫廷,再由唐懿宗供奉给“佛骨舍利”,密封于法门寺佛塔地宫。
第一枚佛骨舍利面世时场景,后经鉴别此为影骨
“夺得千峰翠色来”,生动描绘了越窑秘色瓷的青釉色泽。
诗人所描述的秘色瓷釉色为“千峰翠色”,这种郁郁葱葱、青莹滋润的色泽不同凡俗,浑然天成。
在法门寺地宫出土的14件秘色瓷器中,除2件鎏金银棱平脱雀鸟团花纹秘色瓷碗内壁施青黄釉外,其余器物均施湖绿、青绿、青灰色釉。
虽然都是青绿色调,但也很难保持一个标准色釉,这也说明秘色瓷的色釉烧造很难把握。
所以,诗人在这里用了一个“夺”字,画龙点睛地传达出工艺之巧,
也点化出了秘色瓷色釉有巧夺大自然“千峰翠色”的“灵性”,让人读之浮想联翩,余韵延绵。
越窑秘色瓷的装烧技术也是十分先进的。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釉面光滑,釉色纯净,器物底部有糯米状支烧钉的痕迹,
表现出唐代越窑在装烧工艺方面的革新,即使用了匣钵,实施“单件烧”。
秘色瓷打破了窑内明火叠烧的传统工艺,避免了因瓷器叠烧而出现的釉面烟熏、火刺、落沙、粘釉和内心留有支烧痕等缺陷,
有效杜绝了明火叠烧的不足,提高了瓷器的质量,对以后的烧制工艺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与陆龟蒙的《秘色越器》诗的相互印证,
完全证明了秘色瓷为晚唐时越州窑烧造的产品。
唐代越窑青瓷为当时全国青瓷之首,秘色瓷又是其中的上乘之作,
所以“秘色瓷”也就成了青瓷中精品的代名词了。
法门寺地宫后室场景
法门寺曾是唐代皇家寺院,大唐皇帝曾多次迎奉佛骨舍利到京城长安供养,
其中地宫所供奉的大量金银器、丝绸、琉璃器、瓷器等都是千挑万选的宝物。
如今,法门寺唐塔地宫中出土的大唐珍宝作为文物在法门寺博物馆陈列。
在这绚丽多姿的展品中,笔者对其秘色瓷的探析和解读也只是一家之言。
其目的在于引发更多的人对这段历史的关注。
RECOMMEND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网络,旨在传播收藏资讯,不作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0)

相关推荐

  • 有秘色龙泉吗

    处州龙泉县多佳树,地名豫章,以木而著也.山中尤多古枫木--又出青瓷器,谓之秘色,钱氏所贡,盖取于此.宣和中,禁庭制样须索,益加工巧. --南宋 庄绰<鸡肋编> 此段文字为目前所见最早对龙泉 ...

  • 青瓷|揭秘千年珍宝——秘色瓷

    "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这句引人遐想的诗句是来自于唐朝诗人徐夤的古诗,它是形容一种珍贵的瓷器,这种瓷器在隽美悠久的中华历史中,显得极为神秘,它就是被人们传颂已久的&qu ...

  • 贵比黄金的唐代瓷器

    瓷器鉴定真知堂:唐代是我国瓷器史上承前启后的转折期.这个时代,五大名窑尚未崛起,全国上下,南方好青色,北方喜纯白,品味不同,难分高下. 瓷器鉴定真知堂:越窑,从汉代开始就烧制青瓷,更有学者指出早到商朝 ...

  • 苏州发现的千年瓷碗,光彩动人,30多年后才有了真正的名字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祖先留给我们了数不胜数的重要遗产.然而,很多文物在长期的保存过程中,失去了原有的信息.即便是最顶级的专家,也不一定能够立即还原它原有的面貌.不少文物甚至还需要新的史料,才能揭开 ...

  • 法门寺地宫出土13枚神秘钱币,专家仅看了一眼,就断定是无价之宝

    大家好,我们的大橙橙聊生活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在法门寺的地宫中,专家曾经发现了很多珍贵的文物,其中还有13枚罕见的古钱币.我们国家历史悠久,在考古的 ...

  • 1987年,法门寺地宫出土千余件唐朝文物,其中一件是女皇心爱之物

    1987年,法门寺地宫出土千余件唐朝文物,其中一件是女皇心爱之物 文 | 韦爵爷 历史上对于武则天的评价是双面的,好的一面是她作为一个女皇帝在政治上做出了卓著的功绩,给大唐带来了一段时间的长治久安.国 ...

  • 1987年,法门寺地宫出土一逆天文物,印度专家为何不淡定了?

    文物是我们古代历史文化的象征,这些年文物热越来越流行了,其实千万别小看那些看似很普通的东西,其实说不准它可能就是一件国宝,看着是一块石头,但是它背后的价值你却无法看得到.有很多文物还为我们中国争光过呢 ...

  • 异域奇珍: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伊斯兰玻璃器

    2019-08-10 12:30 法门寺唐代地宫出土的伊斯兰玻璃器,大部分应属于伊朗内沙布尔地区所生产,是公元9世纪阿拉伯帝国强盛时期阿拔斯王朝的产品,它们不仅吸收了古罗马和波斯帝国玻璃生产的工艺和精 ...

  • 法门寺地宫的大唐珍宝

    欢迎投稿留言交流 法门寺宝藏堪称世界奇迹,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财富.在这些文物当中,有118件金银器.这些金银器的细节特别值得欣赏. 这是鎏金银盒,顶部有两个狮子.在这个银盒的背面,有刻有文字. 上面的 ...

  • 法门寺地宫出土茶具,一件件点名细数,让人开眼

    法门寺地宫出土茶具,一件件点名细数,让人开眼

  • 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秘色瓷鉴藏

    法门寺晨曦 半壁坍塌的法门寺明代真身宝塔 唐五瓣葵口凹底斜腹秘色瓷碟 时间回到1987年4月,位于陕西省扶风县的法门寺正在进行一项古代佛塔的修复施工.当忙碌的工作人员在清理塔基时,意外发现了唐代佛塔地 ...

  • 这个神秘小国出土的珍宝,不一般!

    历史上有一个国家比春秋五霸小多了,小得默默无闻,以致于所有的史料都没有关于它记载.但当它在地下埋藏三千年重见天日的时候,人们却发现它不是一般的牛,在西周的时候就能称霸,为何? 在山西翼城县城东郊有一片 ...

  • 离奇 | 神秘小妾墓里出土的珍宝,竟超过夫君!

    古代艺术  晋国博物馆内景 晋穆侯墓地63号墓,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的曲村,这里被考古人称为"晋国皇家陵园",因为在这一区域内,分布着9组19座晋侯及其夫人墓.其中,有8组是一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