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铭:中国教育必须面向世界 坚守初心

今天的主题是谈变局,对于我们这些教育者来说,2020年面临的最主要的变化有三个方面。第一,新冠疫情突发蔓延引起的一些变化。第二,民办学校政策的调整。第三,国际形势变数增加。新冠疫情的蔓延促进了在线教育的快速发展,民办教育政策调整我认为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民办学校的发展,能够使得民办学校的发展更加规范。
面对今天的变化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认为任何变化都必然推动新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带来新的机会,都会在形式上迫使我们去创新、去改革、去做出新的探索。所以,我们对待任何的变化都要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这一点非常重要。
民办学校的政策调整,行业里有很多校长都谈到了民办学校的政策是不是收紧了,将来民办学校的生存发展会不会增加?我认为政策调整很可能会在未来促进民办教育更加规范发展。我认为在民办教育这个领域里存在着一些非市场化的行为,存在着一些不公平的竞争,通过规范的管理,真正的民办学校会不会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能够净化我们的空间、净化我们的土壤,当然这是我们的期待。
我认为民办学校在国民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因为民办学校是改革开放以后获得了重生,之所以能够获得重生是因为社会有这方面的需求。第二,民办学校是完整的教育生态的必要组成。因为单一形式的教育不可能满足今天教育多样化的需求。第三,民办学校是实现教育公平重要的载体。资源分配的公平是初级的公平,我们都知道深度的公平是应该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而民办学校正是在这样一种需求下呼之欲出,不是欲出,是已经出了。第四,民办学校同样是优秀人才成长的摇篮。20多年前我在广东参与了民办学校的创立,回想起那个时候的感觉和我现在做民办学校的感觉,我认为学生的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家长的构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期待着并且我相信我坚信民办学校一定会有许许多多优秀的人才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去成长。民办学校推动教育创新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民办学校正是在社会上靠自己的特色生存发展,所以在管理的细节和人性化、课程设置方面必然迫使民办学校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改革,它要适应这个社会的需求,适应社会的发展。最后一句话,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应该实现共同发展,相得益彰。
民办学校下一步的发展要明确定位,要规范发展,真正地实现公民互补,构建我们国家一个完整的教育生态。从今天来看,公办学校模式单一,有些公办学校粗放的管理是不能够完全满足家长对教育的需求的。我相信我们国家的高层领导一定是非常清醒地认识到了民办学校存在的客观需求,一定会清醒地认识到民办学校存在的价值,这一点我坚信不疑。所以,民办学校也是我们国家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起的作用就是要为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教育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为他们的成长服务。
面对着现在国际形势新的变化,我们将来如何去发展?我们的方向如何?
我有这样几个看法。第一,我们要保持定力。从历史上,从我们当代的责任上,从我们脚踏实地的选择上,我认为我们要看到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是不会变的,中国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使我们的民族融入世界的大家庭。当然面对现在,我们也要有现实的选择。所以我的基本观点是国际教育是中国改革开放必然的产物,国际教育或者国际化的教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和世界共同发展、共同走向文明非常重要的渠道。国际教育目的是为世界各国和平相处服务的,为培养未来的人才做准备的。基本的前提是相信我们改革开放的方针,相信世界和平共赢合作是人类必然的发展趋势。
我们如何去发展?国际教育或者国际化教育的实质是什么?
这一点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地认识。改革开放40多年来,正是由于改革开放,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刚才谈到教育领域好像对创新反应比较慢,其实一点都不慢。这40年来,我们很多教学的方式、管理的方式、授课的方式都在发生变化。像选课式、引导式等等,这些都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吸收了国外先进的教育经验在本土落地,促使我们发生的变化。国际化教育更重要的是吸取国际教育改革有益的经验,来打造我们教育的精品,当然我们也要知道优质精品教育永远是稀缺资源。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国际教育或者国际化的教育是什么?
我认为国际化教育不仅是出国留学的教育,也不仅是引进国外的课程。我们一方面要改变我们的教育,一方面要培养适应全球化的人才。所以对于国际化的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立足于民族文化的本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理解和包容开放胸怀的人的教育,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国际交往和国际合作能力的教育,我们国家的发展需要这样的人才。
我们理解国际教育、理解国际化教育部要局限于现有的这1000多所学校,从这一点上来说,中国今天所有的学校都应该开展国际化的教育。因为我们每一所学校都要培养胸怀开放的国际型人才,哪怕是一所农村的学校。谁也不能肯定一个农村的孩子就永远在山村里生活一辈子,他很可能要走向大城市,甚至于走向世界。
所以,我们的教育应该着眼于20年、30年以后孩子未来的生活、未来的工作、未来世界变化的总的趋势。这是实现人才强国,推进“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非常重要的一个举措,如果今天我们不谈国际教育,将来还何谈“一带一路”倡议,还何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为了实现我们国家这样一个战略发展目标,我们今天所有的教育都应该着眼于培养国际化的人才,不要仅仅着眼于是不是出国,是不是留学。
面对今天形势的变化,我们怎样去应对?
这里我提出一个建议,也是我们的一个想法,确切地说是我们现在的一个做法,叫做国家课程国际化。国家在义务教育阶段明确出台了教材的使用规定,那么我们怎么培养国际化人才?我们提出一个概念、一个理念,叫做国家课程国际化。什么叫国家课程的国际化?我们的教学内容就是国家统编的教材,基本依据国家的课程标准,但绝不局限于国家课程标准里面的那些规定。培养的目标瞄准国际人才的标准,瞄准学生的核心素养。
既然我们的教材内容还是这些,过去我们曾经花过很长一段时间来对比国内的教材和国外的教材之间的差异,其实很多课程核心的骨干的知识是没有太大差别的,尤其是科学的课程能有什么差别?同样的内容我们完全可以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由于制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方式就应该发生相应的变化。我们不能够局限于传统的纸笔考试那样的能力的训练,我们必须在教学方式上更多地注重开放综合、知识融合、领域跨界,注重实践体验,注重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和创造的精神。同时在很多教学方式中,可以不限于一种语言的教学。
现在很多民办学校除了外语课之外,很多课都是用不同的语言进行教学,我们也是这样,科学课、数学课、艺术课、体育课等等,都可以通过营造不同的语言环境来完成我们国家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任务。所谓的国家课程国际化就是要转变过度甚至单一的注重书本知识的获取和纸笔考试能力的训练,也就是不能只瞄准考试。我们要破五唯,至少其中的一唯,只唯传统考试的分数,我们要突破这样的限制。国际化既是多元化,多元化就是国际化,构建学生多元化的发展环境,我认为这就是一个所谓的国际化的教育培养全球的胜任力。
我们瞄准了这样一个目标,我们就要研究国际人才标准对于人的成长要求是什么样的。比如全球胜任力,21世纪提出的人才的标准。我们在进行教学课程的时候要瞄准这样一种目标,IB组织的宣言,培养这样的十种人,这十种人可以说是全世界各国学校教育的总目标,在教学培养目标上我们有很多共同点,这是教育者所追求的一个共性的东西。
培养思考者、培养交流者、培养有原则的人,这是全世界教育者所追求的共同的培养目标,这样的目标能够不在我们的教学中体现和融合吗?像我们国家提出的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么多的核心素养提出来了,目的就是让我们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突破传统考试模式的束缚,让学生在一个更广阔的课堂中,在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中去成长、去发展。其中我们的核心素养也特别提出来了国际理解。像OECD组织提出来的核心素养:能互动的使用工具、使用语言符号文本、使用新技术等等。
我们既要符合国家的课程标准,但是又不局限于国家课程标准,比如在我们的课程标准里谈到了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要学会用拼音录入汉字,但是我们不要求速度。因为我们必须要让孩子从小就开始慢慢地接触学习的工具,让他们将来适应这样工具的使用,这个工具既是学习的工具,也是生活的工具,也是交流和工作的工具。养成每日读书的习惯,平均每日读书量小学一年级能够即兴口语表达20秒或者100字以上,今天我们已经远远超过这个目标了,我们很多小学生可以侃侃而谈。我跟小学语文老师说你们的目标是把我们的孩子要培养成一个一个小话痨。用表达来推动识字、来推动输入,用输出来推动输入。
中学的评价已经完全不是单一的考试的评价了,这里面有个人的陈述,就像我们上学要写个人的陈述材料一样,有许许多多的目标,每一项评价目标我们都有非常明确的目的的指向、目标的指向。比如促进自我认知、发现自己的优势领域,实现自我的激励,自己给自己设立奖励目标。这里还有许许多多课程,比如我们自己不断地补充研发全球技能拓展的课程,包括七个方面,并且还在不断丰富。
9年前,我还在北京四中做校长,我们举办了一个活动,至今记忆犹新。2011年8月我们举办了国际上第一次顾拜旦国际论坛,当时来了近30个国家。我清楚地记得开幕式的时候,达到高潮的时候,各国的学生都情不自禁地跳到台子上挥舞着自己的国旗大家一起唱《北京欢迎你》,当时我们很多老师激动地流下了眼泪。我想这不就是我们作为老师对未来的一种期待吗?我们不就是希望我们的世界能够成为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吗?
今天我们开展国际化教育是为了实现“一带一路”的倡议,是为了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我们就要不断地推进国际化的教育。这三句话是我当年在北京四中国际校区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时的教学目标,这使每个学生都有向人类贡献责任的义务,最终落实到要让每个学生都知道每个人都肩负着建设美好星球的责任和使命,并且要付诸努力、付诸实际行动。今天的国际化教育是改革开放以后每一个教育人肩上所承担的责任和使命。谢谢大家!

内容来源:新浪教育。文章转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发布单位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及其他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相关内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