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权与教权的斗争:亨利四世与格里高利七世
从西罗马灭亡到公元十一世纪这段时间里,西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最开始日耳曼蛮子们大举入侵,搞得西欧一片废墟。那时候,这些日耳曼蛮子们还是些刚从原始社会出来的,谈不上什么国家政治形态。然而随着这些个日耳曼人的慢慢发展,西欧开始渐渐地步入了封建制度。
那时候,西欧的封建制度跟我国西周时期的制度很相似,大致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也就是说,国王把全国的土地分封给自个儿的亲戚和在战场上立了功的将军,让他们各自守着一块地儿当领主。然后这些领主们再把自己的封地把分封给自己手下的马仔。然而到了公元九世纪的时候,由于维京强盗的肆虐,维京人在西欧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定居点。为了对付维京人,西欧的国王们只好让自个儿的封臣们自己加紧操练兵马,修好城堡,看好自己的封地。但这样做有一个后果就是封臣们的势力渐渐地越来越大了,甚至有不少封臣的势力超过国王了。这么一来,罗马教皇就看到了机会了。
自从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罗马教会的子过得挺憋屈的,不断地找靠山,先是靠着克洛维,后来又靠着丕平、查理曼,再后来又是靠着奥托。可是根据奥托当年和教会签的协议,教皇的权力比较有限,连教皇的人选都得由德国的皇帝说了算,教皇犹如皇帝手里的傀儡,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可是现在西欧的封建领主势力越发坐大,德国也变成了诸侯割据的局面,皇帝的话已经没几个会听了。于是,对于想罗马教会来说,是个绝佳的机会。
公元1059年,当时的罗马教皇尼古拉二世看到当时德国的皇帝是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孩儿,根本不懂事。于是就在这一年,罗马教会在罗马城的拉特兰宫里边儿开了一个会,宣布以后教皇的人选由主教们提名,然后再经过教会内部的选举产生。意思就是说,从今天起,皇帝再也没有权力去决定教皇的人选,而是教会内部决定。当时皇帝那边根本无人过问,因为他们都在忙着内斗。
到了公元1073年的时候,教皇尼古拉二世突然得病死了,格里高利七世继位。格里高利七世上台大约两年后,颁布了一道命令,宣布今后德国境内所有的主教都得由他教皇来任命。这下子激怒了亨利四世,人家一定要跟罗马教会讨个说法。
就在格里高利七世宣布自己拥有主教任命权的第二年,亨利四世召集了一帮主教在沃尔姆斯城开了一个会,在会上,亨利四世极尽所能地批判了教皇格里高利七世。而作为回应,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将亨利四世的教籍给开除了。由于当时西欧的老百姓都普遍信仰基督教,从心底里很难接受一个被开了教籍的人来自己的国王。除此之外,一些手握重兵的大领主们早就想把亨利四世轰下台,正愁找不到借口呢?结果这回亨利四世的内心十分恐慌,自个儿又缺兵少马地,很难打得过这些手握重兵的大领主们。现在对亨利四世来说,如果想要保住他头上的王冠,就直剩下一条路可以走了,那便是去求教皇开恩。
在公元1077年,亨利四世就带着几个随从,在大冬天的情况下翻过阿尔卑斯山,到格里高利七世住着的卡诺莎城堡去上门求情。教皇格里高利七世想要杀一杀亨利四世的锐气,所以将其拒之门外。于是,亨利四世只好大门前死磕,一连跪了三天。格里高利七世的旁边的那些主教们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便帮着说好话,打圆场,这才使得教皇勉强答应见亨利四世。最后,亨利四世总算是得到了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开恩,恢复了他的教籍。这就是欧洲历史上著名“卡诺莎之行”。
可是当亨利四世回去以后,国内那帮贵族已经另立了一个新的国王,而且这新国王还给教皇格里高利七世表忠心,不仅送了大量的钱财,而且再把自己儿子送到罗马城去当人质。这时候教皇格里高利七世的表现就显得非常不厚道,他一看这新国王这么殷勤,转脸就不认亨利了,对外宣布承认新国王。亨利四世这时才发现自己在卡诺莎是白跪了三天三夜,一气之下就豁出去拼了,带着自己家里那点儿军队却跟新国王打架。
不过好在,亨利四世的处境已经同之前大不一样了,因为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已经恢复了亨利四世的教籍,而且这件事的前前后后老百姓们已经大致了解了,很明显就是教皇理亏了,因此纷纷都支持亨利。于是,同新国王打了几年后,成功地夺回了自己的王位。可是没想到的是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又跳出来了,再次宣布开除亨利四世的教籍。这时亨利四世已经今时不同往日了,手上是要兵有兵,要钱有钱。于是亨利四世直接率军杀向罗马城,逼的教皇格里高利七世仓皇出逃,最终死在了外面,然后亨利四世还自己给自己加冕,当上了皇帝。
虽然亨利四世同教皇格里高利七世的这场争斗,最后是他赢了;但其背后皇权与教权的斗争,结果却是输了。因为亨利四世给教皇下跪磕头,一下子开了教权凌驾于皇权之上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