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116天:《黑天鹅》黑天鹅的内在机制
2020年9月8日 庚子年七月廿一 晴 上海 (读书笔记第116天)
章 节 导 读
01
本书的前几章介绍了历史上的一些黑天鹅事件和什么是“极端斯坦”和“平均斯坦”。今天的两章讨论了黑天鹅现象的两种内在机制“证实谬误”和“叙述谬误”。今天的内容有些烧脑,建议大家看原书时,可以慢一些,理清作者的分析逻辑。下面是第一部分第5、6章的精彩摘录。
精 彩 摘 录
02
一、不能只靠过去的经验来判断
我们的环境比我们意识到的更为复杂。为什么?现代世界是极端斯坦,被不经常发生及很少发生的事件所左右。它会在无数白天鹅之后抛出一只黑天鹅。虽然证明行为在我们的习惯和传统智慧中根深蒂固。但它是一种危险的错误。
领域特殊性的意思是,我们的行为反应、思维模式和直觉取决于事物的背景,进化心理学家称之为事物或事件的“领域”。我们对一则信息的反应不是根据它的逻辑特性,而是根据它的环境,以及它在我们的社会情绪系统中的位置。
我们在推断和行为反应上的领域特殊性表现是双向的,有些问题我们能够在实际应用中理解,却不能在课本中理解,有些问题我们更容易从课本中理解,却不能在实际应用中理解。
由于一种无知经验主义的思维方式,我们天生习惯于寻找能够证明我们的理论以及我们对世界的理解的例子,把能证实你的理论的过去的事当作证据。即使在检验一项假设时,我们也习惯于寻找证明假设正确的事例。
我们可以通过负面例子而不是正面证据接近真相!波普尔针对这种不对称性提出了一项重大理论,其基础是一种叫做“证伪”的方法(证明某事为错误),旨在区分科学与伪科学。“证伪”,也就是确定地指出某事是错的。提出一个大胆的猜想,并开始寻找证明,猜想错误的事例。
二、叙述谬误
我们习惯于在一个黑天鹅现象发生之后,立即忘记所有黑天现象的存在,因为它们太抽象了;相反,我们只注意到容易进入我们思维的精准而生动的具体事件。
叙述谬误指的是我们无法在不编造理由或者强加一种逻辑关系的情况下观察一系列事实。对事实的解释会与事实混在一起,使事实变得更容易被记住,更符合道理。这种倾向的坏处在于它使我们以为对事物有了更好的理解。
叙述谬误与信息在系统中的存储和提取的顺序有关。人有许多1000亿个脑细胞,因此处理和提取信息的困难大概不在于储存空间受到限制,而在于索引。
我们试图强制性地理解事物的习惯——叙述和寻找因果关系是同一种疾病的征候——谋求降低复杂性。而且,与寻找因果关系一样,叙述是时间性,导致人们对时间流逝产生认知。因果关系使时间单向流逝,叙述也是一样。
大部分实证检验证明了这种对不同黑天鹅现象概率的高估和低估。当你同人们谈论某一件事,使他们了解它的时候,他们会发生概率低的结果会做出过度反应。对可能发生的小损失进行保险的偏好,却忽视了那些不那么可能发生但影响大得多的损失。
我们的推理行为分为两种思维模式。经验模式是不费力的、自动的、快速的、模糊的、平行的、易出错的。它就是所谓的“直觉”,以很快的速度发挥着强大的作用。认知模式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思考。你经常在教室里使用它,因为它是费力的、有条理的、缓慢的、有逻辑的、连续的、渐进的、有自我意识的。它犯的错比经验模式少。
避免叙述谬误的方法就是强调实验而非讲故事,强调体验而非历史,强调客观知识而非理论。另一个方法是预测并进入预测结果。
读 后 随 笔
03
今天,讨论了忽视黑天鹅现象的两种内在机制。证实谬误:我们只关注从已观察到的事物中预先挑选出来的那部分,从它推及未观察到的部分。叙述谬误:我们用那些符合我们对明显模式的偏好的故事欺骗自己。
作者大量的案例和故事,让我们深层次地理解和认识了黑天鹅现象的本质。我们不能太信赖自己原有的经验,也需要经常尝试“证伪”;我们还需要提升自己的认知,而不是依靠自己的直觉;我们应该通过实验来确认客观事实;我们还需要勇于预测和体验。
大家都知道黑天鹅事件具有稀有性,但恰恰是这个特性,让我们失去了警惕性。各种历史的证实,各种专家的观点,其实都不能说明黑天鹅事件是否会发生。让我们着眼于当下,做好眼前的工作和学习。我想,那才是我们应对黑天鹅的最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