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事杂记】不要只看到别人的问题+跟一个“Girl”私聊

这是今天遇到的两个案例:其一,是关于逆反期的调整;其二,是私聊了一个“Girl”的“私生活”。

孩子进入了逆反期,常常抱怨家长总是太强势、不尊重孩子、什么事都给孩子自主,实际上是自己听不进别人的话,自己的要求一时得不到满足就开始甩脸子。

他谈到的想考二中的特长班,而家长却固执地让他考所谓的“优质高中”,即使上普通班,也要到优质高中上。结果高二,学习压力加大、自我意识增强,成绩下降,开始埋怨家长。这一点其实我早就表明过我的态度。有些孩子,是需要被关注、被表扬、被捧着的。到了一个“高手林立”的环境里,原先优秀的孩子不被重视,往往会形成心理上的强大落差,有些孩子会自我调节,有些孩子或许就会开始自甘堕落。

谈到做最好的自己的时候,孩子却突然强调家长不让他改变,让他举例说明,却一再地说:“说了家长也不改,就不说了!”然后开始陷入僵局。家长不改变,孩子确实难以改变。而大多数家长,可能并认识不到自己存在的问题,总觉得自己都是为了孩子好,以自己的爱绑架了孩子。不被孩子理解,自己就会感到委屈。

对待孩子反复出现的问题,我的意见是不要再三地催促、“逼迫”,孩子的问题,要整改也是需要时间的。如果只是简单地催促、逼迫孩子去改变,反而是引起孩子逆反,不断往相反的方向“引导”孩子,让他们离家长的“初衷”越来越远。我给她的建议就是先说一遍,然后就观察,一旦发现有变化,就大胆鼓励,多说正向的话,多向正向的方向引导,而不要总是告诉孩子“不要”“不许”,而是告诉他们怎么做,做得怎么样(进步)。有进步了,也就是光夸,不要再加上“要是****就更好了”的话。

感想:如果以后还有机会做引导的话,发现孩子的情绪变化、对抗,应立即停止或者转向,不能逼迫孩子,让孩子加强自我保护、继续对抗。或许可以“见好就收”,及早结束或转换话题。

今天的图片是一位朋友送给我的

我非常喜欢

版权是属于这位爱生活

爱摄影的朋友的!

案例二:

昨天的活动,一位特殊群体的朋友竟然加我微信,使我更多地了解了这一群体。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爱生活、希望融入到正常人的生活中。有时候,他们或许吃不饱、吃不好;有时候,他们也可能睡不暖;有些人在大家的帮助下,有自己的想法,有时候也不被理解。但是,他们还是那么乐观,执着地追求着自己的幸福。有些事,他们不被理解、被误会,他们也只得选择隐忍,他把我当成了“好人”,跟我说了一些心里话,一些实话,同时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不要对别人说,否则会被“追责”。他们似乎很希望,又很害怕......

他们或许很快要搬到另一个城市,他说他要脱离,他要独立,他说等他回来了,挣钱了,他会回去看他们。(好有爱啊!)

我跟他约好了,我们一起努力,一起学习摄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