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你也是别人触不可及的那颗星
从天阴到天晴。
处理未完成的工作、健身、阅读、观影、聊天、整理衣物、打扫房间、没有出门的周末竟然也能过得很安心。唯有不适的是,坐在电脑前企图写完十一在江西的旅行游记,却总是词不达意。写几行,删除,做点儿别的,再回来,循环往复。后来困了,就再次搁置。
青黄不接,正是秋冬交替之时,我常有的状态。这样的状态还体现在:手头的事情明明很多,偏偏被焦虑感吞噬,反而一件也做不好;一旦出门,觉得穿什么都不合心意,自我嫌弃;一想张口说话,逻辑就含糊不清,尴尬地住口。
为此之所以丧,是抱着“本来应该怎样”的想法,被这样的思维死死地困住,不得脱身。待我冷静、理智地推敲过后:哦,所有的不愉快,是潜意识中不允许自己有不好的状态,于是,不愿接纳、更抗拒承认,我,也会经历苍白与惨淡。
噩梦接踵而至。梦里去了不知何处的新单位,校长是自己未来的婆婆。婆婆对儿子关爱有加,却对我处处为难。她总是一脸找茬的表情,要我做这个,做那个,延展着青春期与自己母亲那样无法调和的关系。在自己母亲面前,我永远可以撒娇任性,可是在婆婆面前,现实不允许我这样。在梦里,我胆战心惊的样子,甚是可怜。随后,在自己的课堂上看见学生口吐鲜血,我落荒而逃。上班的路上看到小区里的楼房瞬间倒塌,我呆呆地站在原地。
睡醒时,天还未亮。我盘腿而坐,脊背发凉。是这样的梦让我明白,现实生活中,自我的逃避型人格在多大的程度上减缓了我突破前行的脚步。面对现实,一旦不愿接受,就努力曲解;面对真相,我也总能为自己找到合理化的借口。由此,现实与真相本身,在我的意识中变成了另一种形态。
听起来好像,我这个人注定会生活在自我编织的谎言里,逐渐被麻痹。然而我却意外又惊喜地发现,我那过去长年喜欢沉溺于不良情绪中破碎的心,竟然找到了合理的自愈方式。它遇到坏情绪,会立刻抽身而出;它被阴霾包围,也会马上寻找另一片晴空。它历经破碎,又重新长成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模样。
成长虽然带给人痛楚,但受的这份痛楚最终还是回报了我。我把它们写下来,释放了自己,然后丢之于时空的长河。完成了那么多内心惶恐的文字,从中看到的是,新的亮光。是连我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自我救赎。
在上海学习的短暂时光里,我最大的收获是李教授的那一堂写作课。老师鼓励我去写,不论写成什么样子,都保持前进的动力。为了心中那股浓烈的涌动,我坚持做了这件事情,搭建了自己情感心灵的病房,从一个渴求被治愈病人,一不小心变成了一位认真学习并自我疗愈的医生。
我以为我写的东西意义就这么多了,这是一个自我梳理的过程,是一个阶段生活方式的记录。直到我偶然间翻到给我点赞的一个粉丝的微博,我不知道这位姑娘年纪比我大还是小,因为说不清的吸引力,我往下滑动浏览,看到了一条、两条、三条。。十多条有关我,有关“海边的月亮”的微博。她记录了一些阅读感受,还有隐约对我的感谢与支持。
那一阵子,我愣在了办公室里,清晨太阳光照射着我还算年轻的面庞,。也许就是如此玄妙,晚上回家时,再打开微博,收到了她写的私信,我坐在车里逐字看完。彼时月亮在流云中闪现,清凉又寂静,我体会到一股轻松的快乐。我写过的不成文的字,疗愈了我,也照亮了她。这是我“但行好事,不问前程”的意义。从此,我渐渐觉得,分享,不论是自己的状态,还是经验,或者是领悟,这其实是另一层面的美德。
你成了那颗星,成了别人触不可及的那颗星,她看着你,被你照亮,慢慢在暗夜中走自己的路,直到抵达,向你表达感谢。
在我短暂的生命历程里,照亮我的人不多,有的素未谋面,有的是良师益友。他们中的人或许并未曾真正地捧着我的脸,亲切地对我说过什么鼓励的话语,但他们分享的人生经历,以文字与交谈的形式,仅仅是被我观望,也让我学到很多。
谢谢,人生终有彼此微微点头一笑的碰面,然后你会记得,别人照亮过你,你也照亮过别人,再继续在时空中穿流前行,会重逢,又或者永不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