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铮彦:若粟大将当时知道自己是侗族,我们肯定会多一位侗族元帅

01

 三次错过

粟裕将军的粉丝常常把,粟裕辞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错过攻台战役和错过抗美援朝,视为粟裕未能获得元帅军衔的三大原因,确实,只要粟裕满足了这3个条件中的一个,他获得元帅军衔的可能都会大大增加。

首先是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当时解放军加上华北野战军,一共只有5大野战军,这5大野战军的司令员分别为,彭、刘、陈、林、聂,都是元帅。

陈老总在离开华野时,中央已经任命粟裕为华野司令员兼政委了,但是粟裕百般推辞,以华野离不开陈军长为由,只担任了华野代司令员兼政委。有了这一个“代”字,一切就都不一样了,他虽然肩负着司令员和政委的责任,却没有司令员兼政委的职位。

在攻台战役和抗美援朝的最先筹划中,粟裕都是中央最先预定的总指挥。

在攻台计划中,粟裕指挥3野和其它野战军共计65万人,中央还为他配属了空军和海军,萧劲光大将也要归他调遣。

粟裕在制定好作战计划后,曾多次提出此战应该由中央军事委员会直接组织,应由刘帅或者林帅直接指挥,他一定全力协助。但中央最后还是决定让粟裕来打这个头,而这个职位,显然是野战军(方面军)正职。

美军入侵半岛的炮声中断了粟裕酝酿良久的作战计划,东北战端已开,东南自然没法再动手了。

这时候中央将粟裕任命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委,让他统筹3个兵团(9兵团、13兵团、19兵团)以上的兵力 ,准备入朝作战,这很显然也是野战军正职职务,可惜粟裕因为身体原因未能赴任。

有人说粟裕这是怯战了,这个观点是不能成立的,只要想一想攻台并不见得会比抗美援朝容易,就能驳倒这种说法了。

02

 二让司令

粟裕大将“二让司令”的故事众人皆知,第二次让司令我们已经在前面说了。

第一次司令是在46年10月,当时华中局向中央提出,“华中分局以邓子恢、谭震林、粟裕为常委,军区以粟裕为司令员”,这一报告本来已经得到了批准,但是粟裕两次力辞,硬是把华中军区司令的职位让给了张鼎丞,自己只担任了副职。

华中军区是当时全国的7大军区之一,其余六大军区分别为: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山东、中原、东北军区,他们的司令员分别为聂荣臻、刘伯承、贺龙、陈毅、李先念和林,除李先念因为在地方工作未获军衔外,其余5人皆为元帅。

如果粟裕当初没有把这一职位让给张鼎丞,那么,他在48年担任华野司令员一职就会更加名正言顺,甚至推都推不掉。

从二让司令的故事中,我们也不难得出一个结论,粟裕即使在1955年获得了元帅军衔,他也一定会极力推辞的。因为高风亮节,谦让虚心是粟裕将军一贯的作风。

03

 民族身份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曾出版《大将粟裕》一书,该书作者为熊铮彦,熊铮彦就曾因为粟裕未能获元帅衔而为粟裕抱不平,另外,他还专门指出:“如果粟裕早知道自己是侗族,1955年实行军衔制的时候,根据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肯定会出现一位侗族元帅。”

粟裕生于湖南会同,其家族是早年间从湖南通道县迁来的一个侗族家族,他们到会同后,被当地的汉人汉化,粟裕因此长期误认为自己是汉族。

1951年国庆,粟裕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中央的领导问他是不是少数民族,粟裕当场否认。但是,根据粟裕将军逝世后,当地政府的调查结果显示,粟裕一家确系少数民族。

如果粟裕将军当初知道这一点,按照“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他会不会多了一些升元帅的机会呢?这个问题大家就见仁见智了,熊铮彦的看法是:“肯定会出现一位侗族元帅”

作者

  上弦月,深度历史爱好者,多年来专注于近现代史的研究与发掘。愿与你一起,穿透历史的迷雾,洞察世间百态,寻味人生真谛。

微信号|百年人物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