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赏读 中秋诗会:23人23首(附点评)

中秋诗会:23人23首(附点评)

肖黛  百定安 王霆章 江帆

幽燕  鲁侠客 孔坤明 大连点点 荷戟寻仇

冷眉语  落幕   欧阳白  老贺  宁明

叶秀彬  刘黄强  李继宗  孙启放

梁兄 松林湾 天界 量山 宫白云

你月亮的中秋

肖黛

我看你,只是一种视觉的体验

你过节,而我看你时正流着泪

泪眼婆婆娑娑

正巧看不清圆滿

当然是在水边停顿

在自己的水边

却想去千家万户的灯下藏身

这难道是因为在中秋的长夜

正巧也有些美好的事物溺水?

 松林湾评读:这是一首中秋诗中,属于别类的诗作,是诗人借中秋之月,对人,也是对月的一种追问。第一句即肯定,告诉我们“只是一种视觉的体验”。出彩在结句:“正巧也有些美好的事物溺水?”由肯定到否定,诗人圆满完成了对“你月亮的中秋”的控述。诗作的处理,极具匠心,所谓控述,也言重了,没有声泪俱下,只有物是人非。

桉树

百定安

台风过后一周,撕裂的树木仍举着

它们的伤口。枝叶仍朝

风去的方向奋力伸展。

它们最终还是放弃了直立

弯着身子活了下来。

吹熄那些月光吧。——那些

无用的、祖先的光。我只要

十棵桉树,细细的……十根哭泣。

浪漫主义的山峦月色中低了一尺。

不种植,就不打算收获。

滩石碎裂,滚在无意义的空旷里。

澎湃过的河流,被忧伤一再安抚下来。

多少山水塞满了骨头,

我们从不担心它坏掉。

 松林湾评读:百定安这首诗作,借中秋之节,写桉树之情,借台风之灾,写人世之害。构思独到,而诗意澎湃。精彩之句尤其值得细品:它们最终还是放弃了直立/弯着身子活了下来。 /十棵桉树,细细的……十根哭泣。/浪漫主义的山峦月色中低了一尺。不种植,就不打算收获。/多少山水塞满了骨头,我们从不担心它坏掉。在细读细思这些警策之句同时,诗人给了我们宽阔的视野,以及让诗意无限澎胀的另一面。

李少君关于“诗意”的一段话,可以补缀这里,以作重复,也是重生:我觉得诗意应该是超乎寻常的,或人性的细微幽微美妙之处,是充满想象空间的,比如对日常世俗的超越,奇特的细节,微妙的氛围,来自自然的一缕芳香,生活的脱轨,灵魂的出窍,情感的突然积蓄爆发等等。比如某天你突然看到一幕,与你平时不一样,你就感觉到一种新的感受,产生新的情绪或情感,这可能就是一种诗意。

中年的秋意    

王霆章

回到父母的身边去吧

回到孩子身边去

回家

如果你有的话

从红尘深处

从江湖最远的地方

人到中年,月到中秋

和爱的人在一起

就是最幸福的时光

和亲的人在一起

才能看见圆满的月亮

人到中年,月到中秋

夹在岁月正中间的日子

有些疲惫

但不会迷惘

沿途的风景愈发清晰

池塘里残荷犹存

道路两边的菊花迎风怒放

 松林湾评读:王霆章这首诗作朴素、简洁,比较于繁复的诗作而言,属于直白一类。诗人在中秋这天,生发无限感叹,劝告大家,也是劝告自己,回到父母身边,回到爱人身边,最尾一段,开头几句,让人眼前一亮,由述转议:“人到中年,月到中秋/夹在岁月正中间的日子/有些疲惫/但不会迷惘。——写得真好,问候霆章。

你从未见过欢乐的模样

             一一叙中秋

江  帆

“你从未见到过欢乐的模样,你所知的愉悦,

就是静谧和沉默。”①今夜树影狼藉,

体内,有风暴从自然中升起,

一一古老的感觉,犹如茫茫无穷的一首散章。

你身在一地,但心依有所系,

虽晴朗、虽月满,却包藏着太多追溯,

月色浩瀚,群山万壑都在紧赴荆州一一

回望,越是遥远,越是记忆忧伤 ……

牵挂、想念、祈盼与祝愿,千山万水的情感,

你只默默的,默默的将这首诗读完,

读了又读一一就像你在第一次朗诵那样。

①: 源自米勒句。

松林湾评读:江帆这首诗作,让我想起特立尼达岛的诗人沃尔科特的诗句:“暮色中划船回家的渔民,意识不到他们正在穿越的寂静”,既肃穆又迷濛,还有某种梦幻感,仿佛一幅印象派的画。同样表达类似诗作的,也有中国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是一种中国美学的空灵悠远,在大自然中,人的寂静,心灵的寂静,显得深远。但江帆诗作呈现出来的内涵,更有其空旷而卓绝的一面:月色浩瀚,群山万壑都在紧赴荆州/一一回望,越是遥远,越是记忆忧伤 ……读罢,让人回肠荡气,余音绕梁,欲罢而不能,欲泣还无泪。可见诗人表达的沉郁与悲苦,非第三者能懂也。

月光启示录

幽燕

如果不能停止悲伤

就试着让石头的心跳醒来

当季节的幕布拉开

一代人的书页已被清风翻过

如果不能停止思索

就选择让酸麻的脊椎沉默

那些试图隐藏的露出了马脚

那些大白天下的被饭后的谈资咀嚼

是谁为奔月的嫦娥牵住浮云的衣袖

来时和去往的路上荒凉依旧

今晚,月光在城市的瞳孔里悠然转动

描摹我们被谎言和乏味遮盖的一生

 松林湾评读:幽燕这首《月光启示录》,从诗题看,就注定了是议论之作,但写得这样精彩,却不容易。诗作前两节都是思索之结晶,也是铺垫。第三段才入题,诗人借奔月故事,感伤人世沉浮,江河日下,“今晚,月光在城市的瞳孔里悠然转动/描摹我们被谎言和乏味遮盖的一生”生发出我们生活之中,不时呈现出来的悲哀与不幸。个人认为,这种书写思考当下的诗作,非常难得。更难得的是,我们的诗人,没有被月光照耀,也没有被月色淹没,而始终葆有一种理性与良知。

中秋  

鲁侠客  

从他眼角滑落的一滴泪珠

浑圆滚烫

落在窗台上的月光

化成水的模样,擦洗着毛玻璃

犬吠声里突围的那轮明月越来越圆

毛玻璃也越来越亮

而他眼里的月亮,越来越小

小到毛玻璃上

能听见揪心而过的风声

十五的凌晨

产房里一名出生女婴的哭声

震得毛玻璃上的月光瑟瑟发抖

松林湾评读:侠客兄的这首诗作《中秋 》,题目就一目了然,开门见山,丝毫没有转弯抹角。内容可以理解为描述。他在中秋之夜的窗外,焦急地,揪心地,紧张地,望向产房的屋内,终于听见了“出生女婴的哭声”。这是字面的意思,可以更深地理解为,一首诗的诞生,一种美好事物的初啼,都让诗人有了“震得毛玻璃上的月光瑟瑟发抖  ”的感觉,可见,这种美好的力量,是多么强大。

月亮

孔坤明

天空那么远,那么蓝;月亮

那么高,那么白;我不相信她真的

来过人间;更不相信,谁真正拥有过

这碎碎的白银?

李白邀约,苏轼质问

明月,不理不睬,仍然高悬天空

我也曾问过清风,是否带来明月的消息?

清风,不言不语,匆匆而过

只把我满头白发,吻了吻;又轻轻地爬上荒坡,

抱住一蓬枯草,被遮住的墓碑,

露出一行古拙的文字

清风啊,停不住

穿过一段清辉,又来到桂花树前

把一树叶子摇醒,让柔柔的斑驳

洒向树下,一群赏月的人

你看,摆在桌上的半边月饼

一瓶小酒,几牒小菜,在等谁?

 松林湾评读:孔坤明这首《月亮》,即是望月,也是问月,诗人独坐月下,望天上月,想李白,思苏轼,从他们美好的诗词中,体会自己独坐月下,“半边月饼/一瓶小酒,几牒小菜,在等谁?”的情感内涵。中间穿插了人生易老,岁月易逝的伤感。言浅意深,流畅清新,喜欢读。

 看月亮 

大连点点  

其实,只在这个特殊的夜晚

我才无所顾忌地看你

如此地旁逸斜出

让我,像一张容易接受的毛边纸

有些小小的羞愧

因为除了这一刻

我们——是枯萎的

 松林湾评读:大连点点的诗作,以前读过不少。现在读到这首,也是惊艳。全诗共七句,符号除外,也才53字,属微诗类。但容量极大,也不是诗人说的,只有中秋,“我才无所顾忌地看你  ”,而是“因为除了这一刻/我们——是枯萎的  ”。没有前面的铺垫,写不出这句,没有这句,全诗无色。沈从文先生在研究古文物时描述:“浓厚的感情,安排得恰到好处时,即一块玩石,一把线,一片淡墨,一些竹头木屑的拼合,也见出生命洋溢。这点创造的心,就正是民族品德优美伟大的另一面”。里尔克说“诗是经验”,这个经验,我理解就是沉淀的情感。如果没有情感的纠结,谁会记得生命中经历过的一般的人和事呢?两位文学大师的话,再一次印证了一首好诗的诞生,有其必然性的道理,也给我们以写作优秀作品以启示。这次宫白云老师组织的中秋诗会赏读,征集到了这样的精品之作,非常可贵,非常宝贵。

高原中秋

荷戟寻仇

扎曲河约好大嘴鱼

在爱情桥下缠绵

夜游的藏獒唱和着灯火

忽明忽暗地吞吐波澜

桥栏上舞动的经幡

被风扭成鸣叫的鱼线

满天的星子作饵

一窝窝撒满了水面

归圈的牦牛被一颗

流星惊醒。伫立如竿的

戍边人,抖了抖身子

将思念高高地甩上东山

松林湾评读:荷戟寻仇这首《高原中秋》,透过高原中秋系列意象的描绘,表达出“戍边人,抖了抖身子/将思念高高地甩上东山”。读完这首,让我眼前又是一亮,多少爱情,多少思念,多少情怀,都柔柔地揉进诗中。中秋之夜,万家团聚,东山顶上,风雪迷途于道,军人戍边于巅。借此机会,让我们一起,向崇高的军人致敬,也向荷戟寻仇问好。

中秋帖 
——兼致我的父亲

落幕  
 
这将至的火焰,这山顶上空的幻象,  
西西弗斯,请跟我来中国。  
找回你的绳子,我来替你推那该死的石头。  
那些阴影中的尘埃  
闪亮。他们归来,像每一次远行后的回家  
唯一不同的是,此时  
寂静。

【红力读评】

关于西西弗斯这个形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已经有很多思想家对西西弗斯做过独到的阐释了。这首诗是诗人面对落日时的感慨。他把太阳看作西西弗斯推动的巨石。每天周而复始。诗人由此推及人的生命。从诗的副标题看,这其实是对生命循环意义的哲学思考。

 和月亮说几句
 欧阳白

中秋慢慢走远,她那声轻轻的咳嗽
却还在耳边回响,我想:至少还会留三个月的
因为要到冬天,我们才会缩成一团火
 
她似乎没有年轻过,也没有过年老
就这样一幅爱理不理的脸
每年在浩淼而黑暗的天空挂一次
 
看看这个美丽的人间,美丽人类的
幽微心事,哪怕是残暴的、邪恶的、无耻的
却也都是美丽的,都会伴着她浅浅的笑
 
不好说什么啊,因为每年才出现一次
所以只好轻轻地咳一下,没有什么更深的涵义
大抵相当于轻度支气管炎的症状
 
本来,最佳的状态不能有任何声音
只需把那皎洁的脸亮出来,而把整个宇宙
庞大身子隐藏在光明里
 
只是喉咙还是有点痒啊,像通透的管道里
凸出了一粒细细的红点,让来去的风
发出一点点沙沙的声音
 
【红力读评】

这是诗人的一次悲欢离合。文字里隐隐透出一种痛。而越是痛,越是隐忍。便有了这和月亮的诉说。因为离去的“她似乎没有年轻过,也没有过年老”,正如月亮一样永远挂在了诗人的心空。然而,看着孤独的月亮,诗人的“喉咙还是有点痒啊,”,忍不住的痛依然时时来折磨!只有诗人欲言又止的形象表达才能传递出如此隐忍的疼痛情感。
 
 
有时一个夜晚
           
老贺

 
这些天到处都是水啊,山上是水 ,云上是水
梦里是水, 词里是水,病里是水,呻吟里是水,
沉默里是水,妄想里是水
这些天,风一吹,
酒就满了,头发就白了
兔子就没了
你我之间只隔着一张纸
有时是一个夜晚
 
这些天,天地间充满着水
但从不流动
这些天,我心里也充满着水
透明的,照不见秋天的骨头

【红力读评】

老贺的这首《有时一个夜晚》是一种独特的情感表达。他把对一个人的复杂情感物化成了各种水的形象。而水的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柔软,荡漾,流动,孕化,变幻,无以分割。古人云“柔情似水”。而老贺的水可不仅仅是柔情这么简单吧。要明了老贺的真意,恐怕只有隔着一张纸的“你”!

海上升明月
 
宁明

 
今夜的月亮,显得格外干净
让我最先想到一尘不染
这么多的海水
涮洗一颗小小的月亮
没有理由,不使它变得洁身自好
 
我坐在一个很偏的角落看月亮
月光恰好照在我的头顶上
心中暗暗感激这一份偏得
只是不知,天下还会有多少人
和我一样怀揣着这样自恋的心情
 
我曾猜想,月亮一定是有两只眼睛
喜欢一只睁着,另一只闭着
以这样的姿态俯瞰人间
才能把芸芸众生的万象心态
圣人一样看得剔透
 
海上的月亮越升越高,在我眼中
它皎洁的形象比一只气球还小
“飞得越高的人,看到的东西越少!”
即使月亮已将我忽略不计
今夜,也决不怪它

【红力读评】

这首诗写出了大多数人中秋赏月的浪漫情怀。那是一种静静地欣赏月从海上升起的妙境。更多的时候,这种妙境是存在于我们心中的。我们只是静静的欣赏,漫无边际的暇想,并让内心重新归于平静。我们总是希望在这样的过程中获得什么,其实我们什么也获得不了。也许这种没有任何意义的赏月本身恰是我们赏月的最本真的意义。这个“海上升明月”与那个经典的“海上生明月”是具有不同的意境的。

月亮
 
叶秀彬

 
中秋其实是一枚洞箫吹出的月亮
仿佛故乡的柿子树,挂满
饱胀欲裂的思念
天井落着陈年桂叶的香味
老屋已不存在。风铃
摇响几十年前的旧时光
父亲的咳嗽总是最先惊动母亲
她善于用香油,芝麻和新磨的小麦面粉
把一层层折叠起来的中秋
伺弄成香甜的记忆
外出打工的年轻一代
他们寻找新生活
失传的技艺,像丢失在沙漠中
一只破旧的器物
月色涌动岁月的波澜
故乡那支洞箫,一直在吹奏
吹奏成窗前不变的中秋月
 
【红力读评】

一个好的诗人,他的各种感觉器官都是相通的。他能在画面里听到音乐,他也能在声音里看到画面。他的情感是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记忆与反馈的综合体。叶秀彬这首诗第一句就调动了读者多种的感官:月光下的箫声,仿佛明月是从箫声的音符中跳出来的。这是语言的魅力。意象在词语推进中的转换是叶秀彬诗歌的重要特点。柿子树是个具体的物象,但在诗人的词语推进中,它变成了“饱胀欲裂的思念”。天井是南方尤其是湖北湖南一带最有代表性的传统民居建筑特有的文化记忆符号,虽然现在许多带天井的老屋都不存在了,但曾经在那样的老屋里生活过的诗人用这样的记忆怀念曾经的过去,以及过去和父母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生命的纵深感便在这样的记忆中变得生动起来。一种思乡之情便油然而生。一种再也回不去精神原乡的感慨便油然而生。
 
 
问月
 
刘黄强
 

娘呀!高高的明月挂在中庭
秋水长又长。
 
娘呀!桂花糕儿香,白芝麻黑芝麻洒满
月饼皮面上,朱砂笔写平安
写好平安写团圆
 
娘呀!我们仨分月饼,
我分一个,弟分一个,妹分一个
谁的嘴最馋,吃不够偷来吃
小小的木盒留住案发的泪痕
 
娘呀!明月的背面是故乡,水调歌头
哪一句写尽了离愁?窗外长满月光
它们都朝着一个方向移动。
南来客,北风中
 
娘呀!八月有更多的期许
明月在天上,你在天上。
它皎洁你也皎洁

【红力读评】

诗人用传统的民间小曲调式诉说了对娘的怀念之情。中秋节是我国特有的节日。而中秋思怀是国人上千年的传统。平时的忙碌让我们常常无暇顾及逝去的亲人,而只有在这样传统的节日,在我们静下心来的时候,才能勾起我们对亲人的思念或缅怀。尤其是对已经离开的母亲的缅怀。此时,诗人做为儿子,自然涌出那些带着童年气息的家乡歌谣的曲调。在这样的韵律中唱出对母亲的缅怀是再自然再合适不过了。
 
中秋记  

李继宗 
 
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森林里,大海上,石桌旁  
瓜果还是那些瓜果:爱过后  
落叶中,北园里  
 
问题就在于,我还坐在这里,我还坐在这里  
或者秋尽处:念啊,想 
 
坐久了  
我仿佛用一枚果核  
落在地上的声音,用一声咳嗽,提醒过我自己

【红力读评】

在不变与变的纠结中,诗人完成了一次情感的沉淀。“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我还坐在这里”是未变的。而实际是时空早已变幻,一切已物是人非。我只存“念啊,想”。极俭省的文字寄托了极深的情感。而“一枚果核”落地,是一种再生的希望。“一声咳嗽”仿佛又是一种无奈的叹息。矛盾的交织恰是复杂情感的最准确的表达。

雨中秋怀人
 
孙启放
 

中秋,于我是一件穿旧的月白内衣。
可以散发、跣足
以舒适的姿势念一首月光诗;
随口能说出左手和右手月光的份量
有什么不同。
 
想起十年前,去一个城市找一个人
月亮大如虚构;
我们在阳台上赏月、喝酒、吃板栗烧鸭
她有秘制的桂花冰糖羹。
 
雨中秋无须自证。
在那个遥远的高原城市,月光的攻击
专心,有些过度;
灯火微亮细密雨丝,清爽的甜香
呼啸而至。
 
【红力读评】

中国诗人的情怀自古都是触景生情,对景怀人的。此诗题目就明确是在雨中秋怀人。不是所有的地方在中秋都是可以赏月的。雨中的中秋依然是中秋。而且雨中的中秋更适合怀人。此诗之妙在于,诗人并没有把笔墨放在雨上,在诗人的心中,雨中秋依然是有月光的。中秋于诗人是“一件穿旧的月白内衣”,那必定是一种熟悉的味道,带着体温,贴身而柔软。而在这样的时候想起的人必定是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人。这样怀想在影像的回放细节中,自然给人带来一种浓浓的甜蜜的味道。即使在雨中,这样的中秋怀想依然带着不可阻挡的力量呼啸而至。只是,这样的怀想,在雨的衬托下,愈发加重了思念的孤独而显得有些伤感。

 

冷眉语

钢笔在白纸上画圆
尽量慢,尽量轻
纤细的笔尖在一段弧线上,重复地勾勒,涂描
使它看上去更圆一些

细细端详,更像一轮月亮
母亲啊,这一面是你的女儿
那背面的故乡
纸一样白
墨一样黑

其实我是想画一个母亲的烧饼
沿着月亮的边缘回乡
但我只能写意,不能工笔
我怕几颗虚构的芝麻,在八月的夜晚
逼真如泪

叶秀彬点评:

在今年众多写中秋的诗落入窠臼,甚至游戏般胡言乱语寻找所谓“创新”突破时,冷眉语这首无异将读者带入一片豁然敞亮的思维天地。整体构思跌宕起伏,出乎意料的意象转换,平静的语言(恰恰是诗人最独到的语言)将读者带入深沉情感的流动中。诗不长,展开的空间却巨大,看似平常的诗句,每一句都十分审慎,足见诗人的严谨和功力。

梁兄||中秋

风微黄,中秋就到了

月光下

祖国各地,一如既往地美满

诗歌,照旧在低头怀想着什么

只有老家那条小河例外

它一拐一拐地,流浪到这里

不说幸福

也不说忧伤

它身上的积蓄越来越少

它内心的不安和寒意越来越多

鲁侠客简评

中秋围绕满和亏构筑诗意,简洁流畅,直抵现实的痛楚。“积蓄越来越少,心里不安和寒意“在映射透支后的现状,“一拐一拐”,则暗示它的“受伤”。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忧虑主题,从这首诗里,溢出人文关怀的视角。

松林湾 ||中秋

十五月圆的时候

整个芦苇岸,都很安静

站在岸边

她突然就哭出了声

哗哗的流水

淹没了一只短桨

鲁侠客简评

同样简洁流畅,不枝不蔓。这首中秋,更多是通过意象自然说话。诗人只负责线条勾勒:安静与哭声形成对比,而圆满与缺憾伤心又构成二次对比,哗哗流水,淹没一只短桨,短,是诗人刻意为之,达到了与深水(时间、生活寓意)的第三个对比,三次对比映衬下,再来猜想女人哭泣原因是什么,诗味就有了。

天界||中秋

一场划分界限的秋雨下过之后

黄昏就更黑了。从此豺乃祭兽

草木枯黄。大地似有废弃

旧金属从锈迹里发出寒光

月亮突破乌云的包围

却又卡在山顶两座古塔之间

很多人慕名而来

而蝉已归隐。如深刻的哲学家

如老道士穿上白衣

在自己神秘而宽大的袖子里打坐

他的手指,刚好够得到月亮——

那远在天边近在心尖的美人

鲁侠客简评

川端康成新感觉派认为,艺术表达不一定有明确的功利性和结果,但演绎路径重要、色彩重要、对于读者视觉心理的冲击重要。这首中秋在于营造出玄幻的十五、玄幻的月亮。秋雨后,黄昏更黑,豺乃祭兽,清冷感、神秘感气氛呈现;旧金属从锈迹里发出寒光,奇异感、陌生感氤氲;月亮突破乌云包围,又卡在山顶两座古塔之间,魔幻感隐现。

而末三节,是全诗破费思量的精彩之笔。哲学家、袖子里打坐、远在天边,近在心尖的美人,应属于灵光之笔,与诗歌前半部分清冷、孤寂形成反差,因哲学家、道士的用语,生出四两拨千斤的语境,而随之而来的禅意光芒,则烛照了全诗。

量山||中秋

给沿途染上

越来越安静的颜色

月圆之前

我们走了很长的路

(还不包括这些盘山公路,酸枣树,沉积岩)

终于比邻而居

过上门当户对的生活

不必担心权力的不对等

大雪封山,我们也洁白的活着

在送葬的队伍中,

唢呐那么嘹亮

我们虽冷眼旁观,

和稻草人终是不同

月圆之后

你画眉,画下弦月

我咬了一下嘴唇

该下山了

我们还要走很长的路

鲁侠客简评

这首时间、空间感匠心的营造,让中秋充满了凄凉。这是一次生与死的送别。从仅有的画面语句来看(门当户对句),这是一场恋人间送殡时的告白。冷静节制叙述里,却透出凛冽、温暖的伤感,凛冽是指阴阳相隔,温暖是我们“终于比邻而居,洁白的活着”的干净自由。

而“月圆后,你画眉,画下弦月,我却不得不下山,因为有很长的路要走”。其中随后一个“咬”字,不由令人伤感心碎。小说叙事的引入,镜头感伸缩,真实的死亡,虚幻地活着细节的慕写,情感由低到高的蓄势,让这首中秋悲情似锥,直刺心底。

宫白云||中秋

那时,你的嘴唇长着绒毛

像月亮的毛边泛着清辉

这太美了,包括那青涩的触碰

谁会意识到许多东西会转瞬消失

许多年过去了,“万事皆空

除了你闪烁的嘴唇”

总有事情不是我们想象的模样

当我们放下西瓜,捡起芝麻

向左向右一样困难

桂树依然繁花盛开

当又一个中秋到来时

他提水浇花,我包三鲜馅饺子

活着的花瓣

在暮色里慢慢焦黄……

鲁侠客简评

生活大百科全书,最跌宕起伏,它抒写初心、初恋等命题的美好,更抒写我们面临生活洪流命运时的脆弱,以及我们从生活的罅隙跌落后,当下我们面临的心灵困顿。形象的描述、比喻,如“嘴唇的绒毛,月亮泛着清辉”,呈现出初恋的温馨画面;形象的暗喻、象征,如“西瓜和芝麻,活着的花瓣,暮色里变黄”,暗示世俗选择的心理冲突,现实的生活状态、心理满意度等等。又一个中秋,是个思念的节点和拐点,它让寓言式抒写,直抵生活的内核,揭示出理想丰满,现实骨感,普遍而深刻的生命体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