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全国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真题汇编(3)

25 《旧唐书·文苑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广东省中考题)

(二)(9分)

(孔)祯,高宗时为苏州长史。曹王明为刺史,不循法度,祯每进谏。明曰:“寡人天子之弟,岂失于为王哉!” 祯曰:“恩龙不可恃,大王不奉行国命恐今之荣位非大王所保独不见淮南之事乎?”明不悦,明左右有侵暴下人者,祯捕而杖杀之。明后果坐法,迁于黔中,谓人曰:“吾愧不用孔长史言,以及于此!”

(选自《旧唐书·文苑传》)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循法度(遵照)        B.恩宠不可恃(倚仗)

C.被捕而杖杀之(用杖刑)    D.以及于此(比得上)

10.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大 王 不 奉 行 国 命 恐 今 之 荣 位 非 大 王 所 保 独 不 见 淮 南 之 事 乎

11.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孔祯是个怎样的人。(3分)

答案:

(二)    9

9       3       D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解释。D选项中“及”是“达到(某种程度)”的意思,不是“比得上”。

10      3       大王不奉行国命/恐今之荣位非大王所保/独不见淮南之事乎

(画对1处得1分,2处得3分,画错1处扣1分,“恐今之荣位”后面断不扣分)

【解析】本题考查断句。首先要通读文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及事情发生的逻辑顺序,这是断句的基础。其次,依次解释句子中每个词语的意思(不会解释的个别词语可暂时不解释),再把词意串联起来,明确大概意思。最后,根据句意在需要停顿的地方标出断句即可。

11      3       示例:①敢于直谏:敢于多次向曹王直言进谏;②执法严明:对曹王身边欺凌百姓的人严惩不贷;③具有远见:预见曹王恃宠而骄的结局。(每1点1分)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以上三点都可从文章前后找到对应的事件,作答时要结合事件来分析。采用人物性格+具体事件的格式答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准确。

26 《马说》《上令封德彝举贤》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题)

(二)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卷一)

【乙】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③,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

[注释]①上:皇上,指唐太宗。②封德彝:名伦,字德彝,唐代官员,官至尚书右仆射。③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故虽有名马     名之者谁                  B.正患已不能知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C.而伯乐不常有     德彝惭而退              D.虽有千里之能     上诘之

10.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D.安可/诬一世之人

11.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甲文多次提到“千里马”,方式多样,直称正面提及,表述严正;暗称如“名马”,表述委婉,意在其中,代称如“其”“之”,表意简洁含蓄。

B.乙文通过细节描写刻面人物,“上令封德彝举贷”“上诘之”“岂借才于异代乎”体现唐太宗的焦急与不满,塑造出唐太宗求贤若渴的人物形象。

C.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所不同,在表达方式上,甲文偏重议论,乙文偏重记叙;甲文采用托物寓意手法,行文中洋溢不平与悲愤,乙文直述其事。

D.甲乙两文都讲有关人才的问题,但着眼点不同,甲文主要阐述了“天下无马”的观点,乙文则把关注点放在如何选拔任用人才上。

12.把选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甲文哪一句话可以用来形容乙文的封德彝?结合对唐太宗的话的理解,你认为封锦彝存在哪些问题?(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假如可以“借才于异代”,你会向唐太家举荐谁?请从初中阶段所学的课文中选择一个古代人物,并从“德”“才”两方面具体说出他的长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二)9.B   10.C   11.D

12.(4分,第小题2分)(1)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2)君子用人跟用器物一样,都要选用它的长处。

13.(4分,句子2分,问题2分)句子:其真不知马也。(2分)问题:不能知人善用、善取其才;(1分)不善于自省,遇事推责。(1分)

14. (3分,推荐人物1分;理由2分,“德”“才”各占1分)

示例一:我推荐唐睢,因为唐睢在国家危难之际能临危受命,挺身而出,有一颗爱国之心;而且他能言善辩,足智多谋,处事不惊,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治国人才。

示例二:我推荐范仲淹,他忧国忧民,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他军事才能卓越,镇守西北边疆,抗击西夏入侵,为国立功。

【参考译文】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贤能的人,过了很久,封德彝也没有举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罢了!”太宗说:“君子用人跟用器物一样,都要选用它的长处。自古治理国家达到大治的人,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忧虑自己不能辨识人才,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德彝惭愧地走了。

27 《马说》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广西贵港市中考题)

三、古诗文阅读(共18分)

6.阅读文言文,回答8-10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B.安求其能千里也       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C.骈死于槽枥之间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穿井得一人》)

D.其真不知马也  其西南诸峰(《醉翁亭记》)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策之不以其道

A.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B.横柯上蔽(《与朱元思书》)

C.不蔓不枝(《爱莲说》)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用的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

B.本文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开头,一开篇就奇峰突起,发人之所未发,点明全文主旨,突出千里马的重要作用。

C.“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一句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出“食马者”愚昧专横的形象。

D.最后一段把“真无马”和“真不知马”对照起来,“无马”一句用“邪”字轻轻带过,而“不知马”一句则用“也”字收住,对“食马者”的深刻嘲讽跃然纸上。

答案:

BCB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