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青花瓷值得藏吗?看懂这几点让你避雷“假青花”。吾雨茶课堂

本文由吾雨茶课堂原创,首发于头条号

说到瓷器,估计大家立刻就会想到青花瓷。

元青花的代表“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瓷瓶,更是在2011年澳门艺术品拍卖会上拍出6.8亿的天价

可见即便是当代,人们对青花瓷的钟爱依旧不减。

▲萧何月下追韩信瓶

初识青花瓷

“青花”一般是指用氧化钴做颜料,在胎上绘画,再施一层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

钴料烧制完成后呈蓝色,与白色瓷胚一起构成白底青花的外观形态,因此被称为青花瓷。

▲源于《中国陶瓷史》

所以说,青花瓷要满足三个基本的条件:

1、钴发色;2、釉下彩;3、高温一次烧成。

一、钴发色——源远流长的中国蓝

青花料是指以氧化钴为主的钴土矿,区别在于锰、铁等含量不同,从而呈现出各种“蓝色”。

所以不同时代、不同原料、不同使用情况,其发色、呈现效果各有特点,这方面知识也可以用来作为青花年代鉴定的参考。

比如说:

凡采用纯苏麻离青料的瓷器呈深蓝色,一般是元代至洪武的;

永宣至成化的大部分采用苏麻离青与石子青混合料,蓝色偏灰偏暗。

▲明成化青花梵文杯

二、釉下彩——岁月无法磨灭的光彩

彩瓷主要分为釉下彩和釉上彩两大类:

在胎坯上先画好图案,上釉后入窑烧炼的彩瓷叫釉下彩;

上釉后入窑烧成的瓷器再彩绘,又经炉火烘烧而成的彩瓷叫釉上彩。

青花瓷一般是先用青花料在器胎上勾线、汾水,之后再施上一层釉将画面盖住,所以说青花是釉下彩。

不加色料的纯釉经过高温烧制后,就相当于一层透明的玻璃,把青花料牢牢的固定在瓷体中。

所以青花的一大特点就是,纹饰永远不会掉色,也不会有重金属析出,安全持久。

▲釉下彩表面光滑

三、高温煅烧——火焰造就的奇迹

青花瓷烧制温度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

温度过高,釉会自然向下流动,带动整个画面下拉变形,导致成品的整个画面晕散。

▲温度过高青花下拉

温度过低釉面玻化程度不够,就无法很好展现釉下的青花发色;加上温度低会导致青花发色不到位。

▲温度过低发色不到位

青花只有经过1300℃的温度烧制,才能呈现理想的蓝色,形成素雅清丽、简逸自然的青花瓷风格。

经过长时间高温煅烧,才能形成青花瓷如宝石般的瓷体,坚固、不吸水、而又耐磨损

这样的青花更值得入手

优质的青花瓷看起来非常养眼,

表面的花纹活灵活现,光泽如同玉石一般

用强光手电照射青花瓷,透光性很强

轻轻敲击青花瓷,能听到清脆的声音,而且余音悠长

但是,同样是青花,这样的更值得收藏!

▲手电照射下的青花瓶

一、手工制胚——匠心赋予的瓷骨

瓷器做工越是精巧、仿真要求越高,那么它对匠人技艺的要求就越高,只有陶艺家们倾入了时间、汗水和情感的作品,才具备那份独一无二。

不像模具压制的,有种生硬、死板的感觉。

手工制作的胚体,虽然会存在一些不规则,但胎体密度更适中,整体轮廓更为自然,也更加有质感,不容易变形,更能经受住高温烧制

▲手工拉胚

二、人工手绘——人做与天成的偶得

手绘的青花,每一根线条都很清晰,线头线尾粗细分明,有浓淡变化。

手绘由于着力不同,颜色会出现深浅不一致,线条有着丰富的变化,在分水的地方甚至可以看见很清晰的浓淡界限,给人一种画面灵活的感觉。

即便是同一个图案,在不同人、不同时间去画,都会有不一样的活力,笔触和细致的程度令人叫绝,这是贴花永远达不到的。

▲手绘纹饰

并且“青花”纹饰,画家画完是一个感觉,经过火烧窑变,又是另外一种感觉,有人做也有天成,更具艺术文化魅力。

三、柴窑烧制——火焰的带来的美感

青花瓷分为两种:

一种是气窑烧制的,一种是柴窑烧制的。

气窑烧制的作品,温度好控制,用放大镜看,气泡更均匀,瓷质透白,纹饰更清晰,成品率高,价格普遍会便宜些

▲气烧窑

柴窑是以松木为原料进行烧制,要连续烧制三天三夜,要有人时刻关注窑内温度,温度不好控制,成品低,成本高。

用放大镜看,气泡大小不均匀,瓷质微微泛青,有晕染的感觉,釉面非常肥润,也更具有收藏价值

▲柴烧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