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五经富》593 弘基公创祖开脉五经富

养胃五点“少点慢点淡点软点暖点”

今日我翻看第一天跟玉祥老师去采访应新老师的笔记,特有感触。玉祥老师是写《我们五经富》的引路人,兵非向导不达敌境,药非引使不至病所。
地方回忆录,或故事写得成,最重要的是引路人。

(第一次访应新老师合照,右二为玉祥老师,左二为应新老师)

曾玉祥五经富管子角裔孙毕生从教业余爱好拍照,家中存有曾定石,曾洵,曾立三等五经富名贤的照片,并且说,要写成我们的五经富,这些照片无偿贡献出来。
真是品德如玉和气致祥。玉祥老师这一无私的心愿,便积了无量的功德。
(玉祥老师供图)
有人问,乡村的繁荣最需要什么?
有说经济,有说道路,有说学校,有说外资建厂,然而,我们最大的感触却是乡村无私的人,是乡村繁荣兴旺最需要的。
第一天在应新老师那里,大约是去年的今日。第一节课就是五经富镇名来由跟曾氏创祖公的情况
应新老师讲,我们五经富曾氏,弘基公一世祖,是六百多年前的元朝,来到这山水宝地,那时是元顺帝中后期,弘基公生二子,大子传了五经富,叫开新公,开新公再生四子,从此开创了五经富曾氏新世界。小儿子回梅县原籍,守祖业。
应新老师对当代五经富子弟的告诫是,无论如何,至少一家要有两个儿子,一个能够守祖业,一个能到外面开创。最失败回家还有一个安乐温馨之屋。
这就是弘基公当时的眼界与布局,仔细回忆,何等高瞻远瞩。这一步棋,是宗族兴旺的高明之举,后世裔孙应该可以从中得到不少启发。
这是了解曾氏五经富源头的重要意义,鸡蛋不放在同一个篮。子弟要有守祖业,也要有开创新时代的。所以,弘基公是曾子五十五代子孙,他生下的儿子是开新公,意思是从此在五经富要开创新事业。

(摘自《五经富曾氏族谱》)

幸得百川老师编写的族谱,因为不统计,不知道房系情况分布,跟强宗旺族的秘密。
五经富的开新公生下四个儿子,大子崇涯公(即吾),传下有两到三万裔孙,以锅厂、管子角、下油坊为主,堪称大房大角;二子景涯公,五经富传下的统计有五百人,最少的。上车、营盘村、新塘各有一部分,其余大都过番。三子启涯公,传下有八到九千人,主要是水门、石印,包括六村低坪;屘子(即四子)旭涯公,五经富常住有三到四千人,外迁出去不完全统计不下六千人。意即四房旭涯公一共有一万多裔孙,主要分布在下门、塘背、庵背、新塘、西山下、大地墩、新寨、青塘角、上车、红竹围等亦有。
百川老师费了极大的精力,说族谱最难修的就是屘房旭涯公,因为四房是外迁最频繁,最广泛的房头。五华洛阳围、汕头、潮阳、揭阳、海陆丰、广西、四川、泰国、马来亚、新加坡,四房公传下的裔孙大量往外面散。即便一个庵背村,也有两三千裔孙,比石印村一千二百裔孙要多。
最可惜的是,有些房系没有及时重视修谱跟认祖归宗,导致人丁散佚,拜祖无源,甚为遗憾。

慎风寒    节饮食

惜精神    戒嗔怒

——保身四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