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企业都需要一个
管理咨询、培训及其他合作请加微信13611264887
企业老板属于领袖层或总设计师,企业高管属于事业领军层,二者形成“党中央”,他们具有强烈的战略意图,确保大政方针落地不走样、不拐弯。
中层不仅是上传下达,更是战略执行的代言人,也是战略举措的制定者、实施者、组织者。
基层组织是听到炮声的一线战士,他们要为战略设计提供一线的信息。
顶层设计工作很难“职能化”,同时,企业顶层设计不能授权,又不是老板一个人的事情,最好的办法就是成立“发改委”。
由公司高层团队成员、核心部门负责人及外部专家顾问、一线的中层管理者与员工代表组成,按照层次分为不同小组,比如高层领导小组、业务战略推进小组、职能战略推进小组,明确各小组责任分工,按照程序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基于顶层设计开展工作,其重要职能不是编制战略报告,而是对战略进行思考与决策并达成共识,让企业大大小小的“火车头”不偏离战略主航道,让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行为都具有战略意图。
一.顶层设计工作的难度:
顶层设计需要高层组织主导
1.顶层设计不能授权
高层管理者由于业绩压力,在顶层设计中可能分身乏术,常常授权下属代劳,但由于下属了解的高度及宽度不够,对战略制定多半基于自己领城存在的短期现实问题,没有办法甚至也不情愿构思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大部分都是根据会议上提到的一些内容进行文件整理,或者拷贝粘贴,理论比较多,战略可操作性不强。同时,授权下属顶层设计,让大家感觉到公司高层不把顶层设计当回事儿。
顶层设计也有企业授权外脑进行设计,但是有“战略规划报告”不代表有战略意图,不代表战略共识,不代表战略执行效果。
2.高层组织不能空心化
顶层设计不能授权,但也不能极端理解为顶层设计是老板一个人的事情,各级管理者甚至员工都必须扮演一定的角色。
但糟糕的是,不要说全员参与,就是企业高层组织也没有充分参与;大部分企业在组织架构上有“高层委员会”,但问题出在缺乏相应的功能发挥,比如某企业为了上市,成立三大委员会(战略委员会、薪酬提名委员会、审计委员会),但委员会很少一起“议事”,开会也是一言堂或者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效果。
同时,三大委员会成员专业判断能力较弱,缺少相应的学习与赋能,导致决策议政能力弱,高层组织“空心化”,企业顶层设计质量就很难保证。
3.职能部门干不了顶层设计
有些企业设置了企业战略部,当然也有只设立一个岗位或者兼职岗仁,甚至没有。实践中,因为这个部门是新部门,没有专业能力积累。加上缺乏高层决策支持及相关部门配合,结果推动吃力。久而久之,其角色定位与职责定位分离,自然就不伦不类并边缘化了。
顶层设计牵涉很多部门,又牵涉核心资源配置、重大事项决策。从实践上来看,即使配备庞大的专职部门也不一定能做成,如华为2001年才成立战略市场部,先后多次与外部咨询机构合作,直到2009年引入BLM战略模型,其战略职能才真正发育出来。
因此,对于大多数成长企业来说,企业战略部短期很难建立战略规划能力,这也解释了企业战略部变成“尴尬部”的原因。
4.顶层设计离不开集体意志
顶层设计不是纸上谈兵,好的顶层设计是干出来的,西方基于核心竞争力、核心资源等战略理论往往解释不了中国本土企业成功的成长之路,关键一点是教科书无法解决“执行”问题。马云曾经说过“三流战略遇上一流的执行力,胜过一流战略遇上三流的执行力”,华为也是坚持战略执行力是第一位的。
如何保证战略执行力的实施?首先从达成共识开始,如果战略是老板或外部人员设计出来的,中高层对战略理解不一致或者持消极态度,即使明星团队也不一定能成功实施这个战略,这也解释了很多企业创业团队并不是高人,甚至是一群平凡的团队干成一家伟大的企业;相反,有些企业依靠“天兵天将”,反而企业战略执行一半就夭折了。
二.如何在企业建立“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