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给曾国藩巡抚之职,清廷为何又匆匆收回,只让他当了七天
小珏说历史——《曾国藩及湘军》系列三十九 请勿转载
咸丰四年,清廷的一纸诏书,将曾国藩任命为署理湖北巡抚,这大大鼓舞了湘军士气。此前,曾国藩虽然也是二品,但那是虚衔,并没有实权,而这次却是货真价实的地方大员之位,在当地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更为重要的是,曾国藩办理团练,一直就缺钱。然而他没有实职,就不得不陪着笑脸向各地巡抚、总督那里筹钱。督抚们的官职并不比他小,在那个乱世,哪里不缺钱?所以很难按时筹到,而且就算是各地给了军饷,也经常不得不派兵帮助剿匪平乱,也影响了湘军的总体部署安排。
有了这个实权,曾国藩就可以在湖北当地自行筹钱,大大缓解湘军财政上的压力。但这个巡抚之位也不是凭空而来,是曾国藩率领湘军,水陆并进,攻占了武昌、汉口两个重镇,夺得了九州通衢之地,用无数鲜血换来的。
尽管如此,曾国藩仍然不愿意接受这个官职。这倒不是他矫情,而是人言可畏。他本来就是守孝之身,辞去了侍郎官职,现在出来主持团练,好歹没有挂实职。如果不去为母亲丁忧,贪念这个巡抚之位,既会被同僚们骂得猪狗不如,也会让他自己内心过不去理学这个坎。
然而,曾国藩谢恩请辞的折子刚刚发出,朝廷第二份奏折就已经到了,咸丰帝很明白无误的指示,上次署理湖北巡抚的赏赐取消,改为兵部侍郎衔:
曾国藩着赏兵部侍郎衔,办理军务,毋庸署理湖北巡抚。
这时候曾国藩的奏折还没送到京城,而离朝廷的第一份奏折刚刚七天。也就是说,曾国藩也就当了七天名义上的湖北巡抚,就被咸丰帝一句话罢免了。那么,咸丰帝为什么要这么干呢?
在咸丰帝写给曾国藩的第二份圣旨中,他略微解释了一下,原因是料到曾国藩一定会推辞,加上他预判湘军迟早要动身到东南平定太平天国叛乱,而湖北巡抚地位重要,不能无人履职,所以就取消了。(料汝必辞,又念及整师东下,署抚空有其名,故已降旨令汝毋庸署湖北巡抚,赏给兵部侍郎衔)
这个解释有些牵强,并不是很合理。即使曾国藩推辞,清廷完全可以按照当时请曾国藩出山的方法强行让他任职。至于无人履职,这恐怕更是推脱,巡抚既不用天天坐堂,还有布政使、宣政使可以代替完成内政。要知道曾国藩后来当两江总督,而总督府还在天京,还在太平天国手上呢。
那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据说,咸丰帝刚刚发完让曾国藩署理湖北巡抚的圣旨后,朝廷之中就有人表示反对。大学士祁寯藻即将致仕,仍然悄悄向咸丰皇帝进言:曾国藩只不过是在籍侍郎,严格的说就是一介布衣,然而却能登高一呼,应者如云,这恐怕不是好事。
都是聪明人,祁寯藻这么一提醒,咸丰皇帝马上觉醒。曾国藩是汉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清朝入关之后,虽然大唱满汉一家,但实际上却对汉人大加防范。在各地军事重镇中,绿营之外一定要设置满营,就是为了监视绿营。而且还设有将军、都统等,必须由满人或者亲缘较近的蒙古人担任。
曾国藩如果是在朝的官员倒也罢了,他仅仅是回去丁忧的二品官,没有任何实职,却能凭借自己的本事拉拢这样一帮人马,组建了湘军。有能力的人,在乱世之中,是朝廷所依仗的,但一旦战事停止,难保不会为了黄袍加身,再打清廷。
更为可怕的是,咸丰帝想起了曾国藩在衡州誓师时,针对太平天国而发表的《讨粤匪檄》。这份檄文抛开了华夷之辨,将太平天国视为破坏中华文明的祸根,而湘军和清廷则是维护中华文明的卫道士。这个理论让清廷和曾国藩都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但是,如果话锋一转,说清廷破坏中华文明,那湘军是不是也要向清廷开火吗?
虽然这些都是后人推测咸丰皇帝的心理动态,但还是颇有几分道理。所以,曾国藩梦寐以求的地方大员实权,还得往后推一推。
参考资料:《曾国藩奏折》、《曾国藩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