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华独居24小时开着电视,让我关注起了养老问题

与我一起做一个爱学习、愿成长的人

文/晏凌羊

01

近日,62岁的刘雪华在一档电视节目里分享独居生活,称自己已独居十年,生活和现代人脱节,平时开着电视睡觉,每天生活是一成不变的,遛狗,看电视,和姐姐通电话。

她说:“其实一个人住别的都不怕,万一有一天你不小心摔跤了,是没有人知道的。”

刘雪华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说过了。

1959年,她出生在北京,五岁移民去了香港。年纪轻轻就演电视剧一炮而红,后来又称为炙手可热的琼女郎。

曾经和刘德凯谈过恋爱,但两人没成。后来,她又谈过几场恋爱。

1999年,她和丈夫——知名编剧邓育昆认识。邓育昆才认识了她三天,就跟她求婚。

两人结婚13年,依旧恩爱如一日。

刘雪华不拍戏时就回到家里,24小时和老公待在一起。

两人一直没有孩子,但刘雪华跟丈夫与前妻生的孩子相处和谐。

再后来,两人卖掉了在香港和台湾的房产,移居到了上海

2011年,邓育昆久病缠身,跳楼自杀,刘雪华就独居到了现在。

如今62岁的刘雪华的状态已经很好了,又美又有钱,身体也还算健康,而且家里有保姆有司机。

只是,独居确实也有独居的难。

她说担心摔倒了没人知道,这也是很现实的担心。

比如,中风,早发现或晚发现,康复效果截然不同,很有可能就是瘫痪以及活蹦乱跳的差别。

我一个闺蜜,年轻时在相亲市场上各种挑挑拣拣,总是遇不到合适的。

为了和不停逼婚的父母拉开距离,她自己买了房子,独居了好多年。

有时候,她会跟我讲,她独自一个人在家的时候,老想哭。

次不小心在浴室摔倒了,磕破了头皮,也是哭了好一会儿。

我曾经觉得她是不是有点矫情,可后来我想了想:我现在之所以没有这样的困扰,不是因为我坚强,而是孩子的吃、喝、拉、撒、睡、病、玩、学等等以及创业事宜等等,填满了我的生活。

如果我处于完完全全的独居状态,我的心态未必比闺蜜更沉稳。

人的温饱容易解决,但“无聊问题”很难解决。无聊、孤独,有时候比痛苦更加难忍。

我爸妈一辈子相处得剑拔弩张但从没想过离婚,也是因为“无聊、孤独比痛苦更难战胜”。

众生皆苦,就是因为人生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僧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总有一苦或几苦会像雷一样,击中你。

02

我们会以怎样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谁也不知道。

像参演过《金粉世家》的演员潘星谊,父母都在家中,却不小心撞倒了鱼缸,然后就被鱼缸割伤了大动脉,失血过多去世。

当然,若只是被割伤其他部位,父母发现及时的话,还是能救回来的。

你看,即使你不独居,即使家人都在你身边,也还是会发生意外。

只能说,万般皆是命。

独居,更多需要考虑的是无聊问题、孤独问题,而不是看护问题。你要有非常强大的精神内核才行。

这方面,我真佩服杨绛。

1996年,钱钟书和杨绛唯一的女儿钱瑗患癌去世。两年后,钱钟书去世,享年88岁。

年近九旬的杨绛用了无数个日日夜夜,将钱钟书留下来的零散而残破的手稿一张一张整理出来出版,还写就了感人至深的《我们仨》。

2016年,杨绛去世,享年105岁。

也就是说,杨绛在失去了两个最重要的亲人后,独自生活了十八年(钱瑗没有生育一儿半女)。

要有多丰盈的内心世界,她才不会把晚年的日子过得阴沉灰暗?

我们对情感关系的热爱,是一时的。对文艺、对世界的热爱,却可以是永恒的。

可是,说真的,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这样的兴趣爱好,也是没法活得像她一样精神丰盛的。

而且,杨绛还有钱,她还有住家保姆照顾着她。

很多人说到养老,首先想到的是有很多钱、身体康健,和朋友游山玩水……

可是,有很多人是老了也没钱的啊,还得参加社会劳动但去到哪儿都被嫌弃老。

而且,还能活蹦乱跳、游山玩水,说明你还不够老啊。这段时间,只是人生的“黄昏”。太阳落山了,但真正的黑夜还没来。

养老的难题一般出现在身体逐渐失能之后,眼花了,腿走不动了,健康也开始出问题……人生的黑夜来临,但离子夜(逝去)还有一段距离。

养老的难点,就在这个时间段。

死亡那一下不可怕,怕的是“黑夜到子夜”的那段衰老且失能的时光。

在“老”和“死”中间,不出现“病”字,真挺难的。

03

未来,养老行业肯定会迎来爆发式增长,但这种事吧,我们这代人也没法提前布局,毕竟到时候可能我们也失能了,只能看逗号那代人怎么干了。

我一个朋友前几年看好这个行业,准备在老家大干一场。他联合几个合伙人在气候宜人的湖边建了个旅游养老公寓,结果赔了个底儿掉,因为他们的目标客户大多在家带孙子,由儿女看护。

后来,那个养老项目,被他们盘活成了亲子游项目,总算扭亏为盈。

当然,他搞养老项目失败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因为项目离人口集中度高的城市太远。

广州现在的养老机构,也谈不上是大赚,风险还挺大的。

这些机构大多位于郊区,收费大概是3000元到8000元每月。

3000元每月的,只能拥有一个床位。

8000元的,可以拥有一间房,但那间房住着肯定没法像住家里、住酒店那般舒适了,就是一个宿舍。

我参观过一两家,越看越觉得养老院很像幼儿园,经营模式、看护力量和看护模式像,连收费标准都像。

一想到我们这代人的养老问题,也蛮……忧虑的。老龄化社会再过十年就到来,而且要持续数十年。到那时候,我们出3000到8000元的价格怕是拿不下来目前能拿下来的这种看护服务了。

我们要操心的问题是:养老本儿都攒够了吗?

“人还活着,但是,钱没了,健康也没了”,那是地狱模式啊。活得越久越糟罪。

这“育儿本”都没挣够,“养老本”又迫在眉睫了。

我们这代人,实惨。

而且,很多时候,养老也不是光靠钱就能过得身心皆安的。

网友“一棵树v小妖”说:

“养老行业未来会大增长”这个说法好久之前就提了,但是好像都不太行。年轻人都觉得养老院是很好的模式,但是养老院的老人都过得不怎么好,就暮气沉沉。

我看过一个心理学书籍说,老人最需要的是精神抚慰,目前唯一有效能对抗的是天伦之乐,新生命能拥有希望和冲淡对孤独死亡的恐惧。我想很多老人催生也有一定的道理吧,就基因。”

我还蛮认同这个说法的。

你看,我们的父母那一代,是不是普遍患上了皮肤饥渴症?我甚至怀疑,他们那么热衷于催婚催生,是不是也与此种本能有关(虽然不易察觉)。

催婚的目的是为了催生,催生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所谓的传宗接代,另一方面是为了缓解皮肤饥渴症。

小时候,他们得不到太多的抚爱,成年以后与伴侣感情特别好的比较少,老了以后与子女少有皮肤接触,只有婴儿是不设防的、可以满足其爱抚需求的。

真的,困扰人类的问题不是看护问题,而是孤独问题和无聊问题。

确实也有幼儿园开在了养老院隔壁,老人时常去跟幼儿玩耍、互动,精神状态就变好了很多的。

我老感觉,发达国家走过的路,我们也会走。

未来,劳动力肯定会越来越贵的。

十年前你装修个房子,20万搞定;十年后,40万可能都弄不下来。

材料费没怎么涨,但人工费翻几倍。

人口红利消失后,我们这代人的养老形势真的好严峻。

如何应对?

第一、有个好身板,这是重中之重。

第二、多存点钱,老了以后只有钱能买来些许的舒适和尊严。

第三、教育好孩子(指望他们养老?不大可能的,但至少要让他们自立,别变成败家子)。

又老又穷又病,那是人间地狱。

居安思危吧,和我一样的中年人!

以上。

全文完

前几天,是盲人歌手信念的生日。发他第一首歌《轻唱此年》时,我讲过他的故事,大家戳这里可查看:《只有磨砺过的歌嗓,才能唱出绝响》

一个盲人歌手,靠按摩养活自己,但自始至终不忘记自己的音乐梦想。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没有经历过科班的教学,完全靠自己一步步摸索,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走到今天。

新歌《莫笑此曲伤》,完全是根据他的故事写的歌词,写得不好,主旨是表达“只有磨砺过的歌嗓,才能唱出绝响”。编曲和唱功可能还有不足,节奏也有点慢,但对于业余歌手来说,还算“可以”了。希望多鼓励,少拍砖哈。

《轻唱此年》出来的时候,很多朋友们给了我们1700元的打赏,这让我们得以做这第二首歌,接下来还会有第三首歌。真心感谢大家!

戳以下视频,可以收听这首歌曲。

附《莫笑此曲伤》歌词:

(根据歌手信念的《有你在》改编)

词:晏凌羊 曲、唱:信念

经过几度秋凉

眉目又添新伤

我在春天里踏过泥泞

尝过冰冷绝望

夜太漫长

卧雪眠霜

人群熙来攘往

而我匹马单枪

花落南山

月上东墙

对影诉衷肠

莫笑此曲伤

云高天阔 西山长

人生多寒凉

我挺直了脊梁

硬了心肠

走过山岭街巷

穿过浓雾斜阳

只有经过磨砺的歌嗓

才能唱出绝响

谁的心上,没有创伤

只要愿意成长,何处不是土壤

明月照江

清风拂岗

打开夜的门窗

看霞光万丈

道阻且长

乾坤俯仰

好景橙黄

北风微凉  我有歌和远方

任我翱翔

明月照江

清风拂岗

打开夜的门窗

看霞光万丈

道阻且长

好景橙黄

乾坤俯仰

我已插上翅膀

任我翱翔

青云之上

任我翱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