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萍优秀作文(十九)学而优,亦不汲汲于富贵(《语文导刊》2015年12月)

(感谢“大余朗读者”晓晓)

学而优,亦不汲汲于富贵(《语文导刊》2015年12月)

江西省大余中学2013级(16)班 吉康怡   指导老师:李月萍

北师大教授的“四千万”言论,像垒好砝码的价值天平,各人提溜上秤,抖落各自身家:够数,可喜可贺,王冠加冕;短秤,不好意思,枉为门生,休得再见!

摸摸腰包,不觉心惊。原来世人眼中的“成功”已论斤论两。四千万的及格线,划下的是怎样的修为?

时代在发展,如今的大学教育已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高等教育的平民化已渐渐模糊着曾经“高学历等于高收入”的真理。教授董藩把话头直指高学历者,“财富意味着奋斗意识和汗水,贫穷意味着无能、懒惰、耻辱和失败”。难道,今之读书人只能用满腹经纶去兑换腰缠万贯、博世人一声“成功”赞誉吗?

古之学者早已为后世指明前路。至圣先师所言“学而优则仕”,旨在让读书人用打磨清明的眼光和思想,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清人栾来宗虽身列官位,却更倾心于农家稼穑。后终遂所愿,脱下富贵衣,退于城郊小院。于是半生观天象务农事,留稿所著《天文与农时》,回归民生根本,指导农业生产,后世何人不尊重景仰?

古代学者的成功勋章,是子美“致君尧舜”的忧国工笔,是东坡“一蓑烟雨”的柳岸沙堤。历史铭记的,不是历代文豪大家的财富家产,而是他们不灭的精神清明。

我们的现代教育,内为修身立德,外为开阔眼界。“高学历”应该是一对有力的翅膀,助力翱翔广阔青冥,追寻所想所求;而不是一副沉重的枷锁,在单一的成功标准下束缚个人选择的自由。

每个人体现自身价值的方式不同,若把成功的标尺简单粗暴地卡在一个冷冰冰的存折数字上,难免划伤人们对社会温情的信心。一个成熟的社会,应该以包容、欣赏的态度允许差异、接纳多元,成功的标准亦如此。

顾城有诗写道:“当我想成为诗人的时候,我就失去了诗。”同样,若学而优者在财富至上的价值取向导引下,只把目光盯在家产的累积和资本的攫取上,以学识为筹码,一味索取金钱利益,那么他就失去了一个人应有的良知和操守。

学而优,优的是能力,是品行,是一颗满载社会责任感的明理之心。无广厦千间、华屋万椽又如何,不被富贵迷遮眼,人生才得几清明。

点评:

本文开篇颇有气势,作者运用形象生动又简练的短句,摆出现象,直奔主题。接着用一问句过渡,展开论述。由“古之学者”提倡的“学而优则仕”引出他们不灭的“精神清明”,再由现代教育点出“成功标准”的设定。顾城的诗句引用恰当,阐述合理。结尾强调“不被富贵迷遮眼,人生才得几清明”,回扣标题,深化主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