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斐作品《梦回老屋》(纸刊备选)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作家驿站”关注我们!
         《作家驿站》欢迎您

       本平台为:
       《乌苏里江.绿色风》《知青文学专号》杂志选稿基地


梦回老屋


  文/单斐
梦里,我又回到了老屋。
听奶奶说,老屋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末期,她结婚的时候就是在这套房子上。
老屋大门朝北,连着过堂总共有四间,砖土结构,屋顶为掉色的灰瓦覆盖,地基是苍老的青砖,以上为黏土材质,石灰掺杂麦糠抹的墙面。东西窗户是两扇的玻璃窗,原来是木窗棂子结构,上覆封窗纸,玻璃窗是后来父亲结婚改造的。玻璃窗旁贴有美丽的窗花,那红艳艳的花朵至今还印在我的记忆里。玻璃窗下就是厚厚的窗沿,这宽厚的窗沿也是我儿时的书桌,父亲教我认识的第一组字“日、月、水、火、大、小、多、少”就是在这里。小时候总是趴在这窗台上,眼巴巴的看着一趟趟来找我玩耍的小伙伴,被严厉的父亲一次次轰走。我渴望自由,向往小伙伴们无忧无虑的玩耍,又惧怕父亲的严教,“养不教,父之过”,父亲对我的严加管教是邻里尽知的。
穿过油漆脱落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影壁墙,墙上是父亲亲手画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从我有记忆开始这幅头像就不是很清晰了,可能是年代久远,雨水冲刷,画面有些斑驳掉落。
值得一提的是墙后的地瓜窖,笔直的井口一直延伸到地下五米左右,窖底东西各挖了两米大小的洞口,用来储存地瓜。小时候下去存地瓜和拿地瓜的活儿就是我的,坐在提篮里一根麻绳顺着辘轳的“咿呀”声很快到底,拿完后再坐着提篮悠哉悠哉的上来。后来看了电影《地道战》,还以为我们家也有地道,也和邻居家相通。以至于后来再下去拿地瓜的时候,我还故意的到处敲敲试试,确认是否有洞口相连。现在想来确实有些天真。
堂屋的地面和外面的地面不是持平,而是凹下去一块,所以初到老屋的人迈进的第一脚总是被闪到。堂屋里有左右对称的灶台,简陋但很整洁。谈到灶台,母亲在老屋做饭的场景就会浮现在我面前,那个年代没有液化气,草是唯一的燃料,母亲趴在灶口不停的拉着风箱烧火,冬天的早晨通红的灶火映红了母亲慈祥的脸庞,整个冬天勤劳的母亲都会在天亮前起来做饭、喂猪,打扫庭院。一阵猛火堂屋里蒸汽腾腾,如同仙境一般,睡在炕头的我也会被烧热的土炕烫起来,就这样懒觉总是睡不成。堂屋门正对着的是后门,也是整个木面结构,平时关闭用门关横叉,做饭时可以直接从后门出去到后院拿草,很是方便。
以堂屋为中间东西各是两间卧室,分别打有土炕,土炕吃睡两用,小时候吃饭也是在炕上。东屋住着奶奶和我,炕沿下正对着屋门是一张古老的两抽屉桌,下面围着白色的桌布。土炕上方挂着毛主席像,对面有年年有余的大胖孩子年画,没有画的位置都是糊着报纸,棚顶也是糊着报纸,小时候总感觉家里到处都是字,好压抑好心烦。
西屋格局几乎完全一致,只是桌子换成了较现代的三抽屉下面带橱子的那种,再就是桌子上方多了一面印有延安宝塔图案的大镜子,然后边上又多了两个放衣服的大柜以及两把木椅,可能这些家具就是父母那个年代结婚的标配了。
老屋不大,却有历史。还曾经住过八路军,来过假鬼子,接待过真鬼子,闯进了国民党。奶奶跟我讲过,那时候整天打仗,大街上整天过队伍,也不知道谁是好谁是坏,老百姓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有一次汉奸队来到家里,把爷爷奶奶还有姑姑及年幼的大伯撵到院里,他们占了火炕睡了一晚,临走还抢走了奶奶省吃俭用节约下的一瓢白面。奶奶顿足捶胸痛哭流涕,那可是留着过年包饺子摆供的面啊!鬼子来家里是维持会长预先下的通知,奶奶做好了充分准备,先是把吃的藏起来,怕鬼子祸害姑姑,姑姑那时已经十四岁,出落得亭亭玉立水灵可爱。奶奶忍痛剪掉了姑姑的大辫子,脸上抹了锅底灰,头上涂满脏泥,让姑姑装痴卖傻,才算躲过了鬼子的蹂躏。
然而邻居家论辈分我的小奶奶就未能幸免,小奶奶时年二十三四岁,刚刚过门不久。鬼子见她有几分姿色,兽性大发,对小奶奶百般凌辱。他们丧尽天良阴招损招用尽,最后扒掉她的上衣,残忍的将铃铛系在她的乳头上逼迫小奶奶推磨磨面,可怜的小奶奶迈开三寸金莲,每艰难的走一步小铃铛就响一声,这铃声如同魔鬼的吼叫撞击着小奶奶的头颅,屈辱的泪水顺着脸颊不停的落下。禽兽般的鬼子们却乐的前仰后合,指手画脚叽里呱啦的手舞足蹈。烈性的小奶奶最终无法忍受这种非人的折磨和羞辱,一头撞死在了石磨之上。
后来家里又来一只队伍,奶奶将能吃的又都藏了起来。没想到这支队伍不一样,他们只睡在屋檐下,只有少数人和伤员睡在堂屋和炕前里。不抢不夺和蔼可亲,奶奶后来才知道这是共产党的队伍,是老百姓自己的队伍,专打鬼子和土豪劣绅。家里闯进国民党是一个秋日的午后,二话没说捆了爷爷就走,奶奶撕心裂肺的苦苦哀求,最终也是无果而终。在挨了一枪托儿和被踢了一脚后,和爷爷活生生的被国民党分开。从此,音信皆无。
老屋东有东院,后有后园,东院养有鸡鸭,后园遍栽树木,以刺槐和国槐居多,紧挨屋后的是一棵乌桕树,这本是南方的树种在这里生长的亦是郁郁葱葱,每到秋天满树形似樱桃的小果子变成酱紫色,虽不好吃却也好看。小时候捡来用光滑的卵石捣烂,制成颜料画满屋后的整面石灰墙。
东园是鸡鸭的乐园,也是我的寻宝秘境。在墙角旮旯的草丛中总能不其然的找到漏下的鸡蛋或鸭蛋,如获至宝的交给奶奶,奶奶会从炕底抽出一撮麦草,将鸡蛋打在铁勺子里,麦草烧完鸡蛋刚好熟,满屋都是煎蛋的香气,两口吞完,意犹未尽。傻傻地又跑回东园再从头到尾的再搜寻一遍后,才会垂头丧气的彻底放弃幻想。
南屋是两间。在南屋前面有一棵老杏树,虬枝盘旋造型很是别致。春天满树的杏花开满枝头,引来蜂蝶上下飞舞。从杏花的第一个花苞开放,我就期盼杏子成熟,奶奶说麦子黄了的时候杏子就熟了。然而,在那个零食匮缺的年代,馋嘴的我哪能等到麦黄,总是在杏子指肚大小的时候偷偷摘下来,和妹妹躲在墙后被青杏酸的龇牙咧嘴。现在想来嘴里还是不由得流出酸水。
西边紧挨着的是猪圈,猪屋就在屋山之下,那时候家里总是养两头肥猪,要养一年左右,喂的都是地瓜藤花生秧制成的草料,春节前卖掉也能补贴家用,父亲说:“养猪图攒粪,挣钱是妄言。”那是年代的原因,倘若放在今天就不能同日而语了。
奶奶曾经跟我说过,就是这个猪圈,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救过一名抗日英雄。有一年的一个深夜从远处传来阵阵打枪声,此时奶奶正在猪圈里小心的伺候着即将临产的老母猪,这可是一家人的希望啊!“哎!这年月兵荒马乱的,还让不让老百姓活了。”听到枪声后奶奶小声地嘀咕着。枪声越来越近,若隐若现还能听到呼喊声,好像是抓什么人。奶奶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忽然圈窗子被推开,借着微弱的煤油灯光,奶奶看见钻进一个浑身是血的汉子,奶奶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惊得目瞪口呆。“大嫂,你别害怕,我是游击队的。”就这一句话奶奶定住了心神,“汉奸在抓我。”“不用怕,赶紧上棚子顶。”奶奶三下五除二用青草盖好,若无其事的坐下继续伺候母猪。就这样在听到大街上一阵骚乱后,枪声渐远,直到完全恢复平静。奶奶又打发爷爷去村里打探了一圈后,才把游击队员叫下来,一番千恩万谢之后,快速地消失在夜色当中。
老屋传到父亲已经如同风烛残年的老人,尤其是阴雨天外面大下里面小下。父亲曾为此作过一首打油诗:风卷雨点下的急,屋漏落水打响盆。万般愁丝脑中过,风雨之夜虑家贫。老屋的地形低洼,四周高中间低,稍大的雨水就会倒灌屋内,因为这个父母也是伤透了脑筋,找个地势高的开阔地盖上几间大瓦房成了父母最大的心愿。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村里调整宅基地,老屋以盖新房拆旧宅的方式拆掉,旧宅基地重新划归集体,我们家也在党的好政策下如愿以偿的在新宅基地上盖起了大瓦房。
离开老屋已经三十多年了,但那些老屋里的故事始终在我脑海里萦绕......


作家档案


       单斐,山东高密人,现供职于孚日集团,《孚日报》通讯员,中国家纺协会注册设计师,高密红高粱文学社会员。爱好写作,作品散见于各类报刊,多发表于文章阅读网。

 

投稿说明
        1、本平台欢迎微信公众平台原创文字,体裁包括:诗歌、散文、杂文、短篇小说。
    2、投稿必须以“文章+体裁+作者简介+照片”的方式投稿,投稿邮箱:  1146596930@qq.com
        3、投稿必须关注“作家驿站”微信公众号zjyz5225,并加主编微信ygx5225以付稿酬。
    4、稿费支付方式为:赞赏总金额的50%;赞赏费低于10元(包括10元),阅读量低于100,无稿酬。有播音朗诵的,作者40%,播音者20%,平台40%。配音自愿,需要请投稿时注明。
    5、稿酬支付日为文章登出7日后,请及时与主编联系;超过稿酬支付日,视为主动放 弃。
    6、请勿一稿多投,文责自负。
    7、本平台刊发文字,可往湖北《洪湖文学》杂志、黑龙江《乌苏里江.绿色风》《知青文学专号》杂志推荐。

编委名单
         主编: 叶桂秀 (湖北作家,已出版专辑《爱成桃花》1部。)
         副主编:  百姓瞭望(贵州作家,已出版专辑《低吟浅唱》一部。)
         编委:邛州冷客 (四川作家,邛崃市作协副主席。)
                    蒲显建   一剑屠龙  李国七(马来西亚)  真真
                    乔力一   谭小芳(香港) 苗青  哲夫    牛高山 
                    (9位驻站作家) 
 金牌主播名单
        雪峰(团长) 岁岁平安   陆小青  李簪
          素兰  一弓   芝兰于室   秋子  叶道山
注:文内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及时提醒,我们马上删除。

         
(0)

相关推荐

  • 余建新/军刀佩剑--《故乡遗情录》连载之十四

    记录生活点滴,收集天下美文.展示文字之美,弘扬汉语文化.不限地域,不限题材和体裁,长期面向全球征稿.微信公众号"老家黄梅 家在钦州",诚邀您赐稿! 本微信公众号是在市作协指导下,由 ...

  • 儿时的年

    儿时的年    作者:无痕 年,有我们的期盼中,真真切切地来了-- 奶奶正在厨房里做着年饭,灶里的芝麻杆热烈地舔着锅底,锅里飘着让人眼馋嘴馋的菜肴,父亲拿出写好的春联,我端着事先调好的面糊,开始贴春联 ...

  • 【孝善情怀】回忆我的父亲、母亲——文聚彬

    天下文氏一家亲  wsyjq8 亲们,无论您身在世界哪个位置,您只要点击上面蓝色字体 "天下文氏一家亲" 关注,即能加入咱们这个大家庭.让我们一起分享最新资讯.弘扬中华美德.传承优 ...

  • 当你老了,你童年的歌谣还在一个地方唱响,这个地方就是故乡

    贾志红,女,笔名楚歌.生于湖北武汉,久居河南洛阳,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入选河南散文年选,曾获全国孙犁散文奖. 童谣(下) 文 | 贾志红 (四) 红毛衣.黄蝴蝶,载着一个乡村姑娘的梦吗?同一 ...

  • 【西南作家•散文】牛新源/老家的香椿树

    西南作家·散文 [西南作家·快讯]阿 月 /西南作家工作室联盟隆重上线 老 家 的 香 椿 树 文/牛新源(四川)             成都的这个季节,正是银杏树叶逐渐发黄的时候,不少街道两旁.院 ...

  • 【随笔杂记】老屋的杨桃树

    四月的斜阳,有些辣,村里老屋那些爬满苔藓的红砖墙,腾着一层稀薄的热晕. 四月的风,由老屋门口天井杨桃树树冠轻轻地掠过,嫩绿青翠的叶子,轻微地抖了几下. 四月的清明节,我回到老屋,医治我那满是伤痕的乡愁 ...

  • 当代散文‖【老屋】◆董丽

    作者简介 董丽,公司职员,淄博桓台人,喜欢看书写字,用手中的笔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文章散见于报刊杂志和公众号平台发表. 老屋     回老家,参加本家一个奶奶的白事,本家奶奶已近百岁,耳不聋眼不花,无 ...

  • 周晓燕:追忆我的母亲

    [总第069706期] 追忆我的母亲 作者:周晓燕 人在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中,都要拥有着生活的勇气与爱的能力,要坚信真爱之人会陪伴一生,一定会有美好的生活未来. 母亲就是一个有勇气和坚定信念的人,在她 ...

  • 奶 奶

    点击关注上面"冀南文学"欣赏更多文学作品 --------------------------------             奶  奶                     ...

  • 单斐散文《记住“生意”》(纸刊备选)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作家驿站"关注我们! <乌苏里江.绿色风><知青>杂志选稿基地 音乐    记住"生意"    文/单斐 人生有好多第 ...

  • 单斐散文《炊烟时代》(纸刊备选)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作家驿站"关注我们! <乌苏里江.绿色风><知青>杂志选稿基地 音乐  炊烟时代   文/单斐 夕阳西下,炊烟袅袅,那弯弯曲曲的烟痕在晚霞 ...

  • 单斐诗歌《鱼的眼泪水最懂》(纸刊备选)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作家驿站"关注我们! <乌苏里江.绿色风><知青>杂志选稿基地 音乐  鱼的眼泪水最懂  文/单斐 妈妈 小鱼 也会流眼泪吗 鱼缸里,小鱼 ...

  • 单斐散文《那年,那双霹雳鞋​》(纸刊备选)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作家驿站"关注我们! <乌苏里江.绿色风><知青>杂志选稿基地 音乐  那年,那双霹雳鞋  文/单斐 我叮嘱妻子,女儿穿小的鞋子一定不能扔 ...

  • 老游作品《老屋》(纸刊备选)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作家驿站"关注我们!          <作家驿站>欢迎您!        本平台为:        <乌苏里江.绿色风><知青文学 ...

  • 小重山【雪藻兰襟】浪淘沙室第七十七期纸刊备选作品

    [雪藻兰襟]浪淘沙室 第七十七期纸刊备选作品 本期主题:不限 临屏要求:按钦谱填词[小重山] 限二首原创首发作品 出题人:淡语平生 小重山·忆友 涧中石(河南) 网海相知几许年. 屏前长夜坐.唱吟欢. ...

  • 【雪藻兰襟】早梅香室第七十七期纸刊备选作品

    [雪藻兰襟]早梅香室第七十七期纸刊备选作品 早 梅香室 出题人:竹林晨曦 1.主题:诗咏三月. 2.填词:词牌不限,要求用词林正韵,注明何体. 3.律绝:不限,倡用平水韵,新韵用括号注明. 本期题目 ...

  • 【雪藻兰襟】锦园春室第五十二、五十三期(合刊)纸刊备选作品

    雪 藻 兰 襟 锦园春室第五十二-五十三期(合刊)纸刊备选作品 牛 年 吉 祥 编者按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 ...

  • (纸刊备选)老屋|胡鹄(湖南)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吧 温故知新.感恩2019,感恩遇见,感恩一路有你!一年来,文友们将自己的心愿.感想.工作和生活体会诉诸文字,发表在微刊和纸刊,一同见证了自己的成长.微刊和纸刊的成长.微刊和纸刊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