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力荐的《李翔商业内参》,推付费阅读行得通么?
一款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内容创业产品“《李翔商业内参》”,今天通过“得到”平台开始接受付费订阅,年费为199元。
“中国最好的商业记者之一李翔历时半年打造”、“马云是第一号用户”、“罗胖参与”等标签,使得这款定位为付费阅读的内容产品,让公众充满想像。
按照已公开的内容,《李翔商业内参》用户群体定位为企业家、创业者,及对商业世界感兴趣的人。有底气推付费阅读,主要有以下优势:
1.它不单纯提供信息,它提供独家视角,提供深度解读。
2.它不试图保持中立,它给出个人判断,甚至给出建议。
3.它是根据你的应用场景打造的,特点就是有用。你做PPT的时候需要金句,聊天的时候需要谈资,做判断的时候需要行内人的洞察和记者圈的小道消息,这个产品全都能提供。
4.用每天5毛钱的价格,你就可以雇佣一支高素质的内容团队为你做私家商业秘书。
作为有着12年媒体经历的资深媒体人,李翔采访过几乎所有中国商业世界的知名人物。用李翔名字作为信用背书的这款产品,无论是内容定位还是商业模式,听上去都非常不错。截至今晚21:00,仅“得到”平台显示,已有12604名用户进行了订阅,营收达250余万元。
《李翔商业内参》订阅数据的漂亮背后,依然难阻一些业内人士对基于内容的付费阅读模式能否持久的担忧。在此之前,国内一些平台也曾推出过付费阅读,比如徐达内小报等,最后多以各种原因停止运行。《李翔商业内参》推出的付费阅读,会成为眼下内容创业的商业模式么?这种模式,在中国到底行不行得通?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首先弄清楚内容的价值是什么?其次,用户付费的动力是什么?搞清楚这两点,答案相对就比较清楚了。
我们来看《李翔商业内参》宣称产品将具有的5个优势特征:
1,它必须帮助用户节省时间。
2,它必须是高频的,也就是每日更新。
3,它必须是有用的。
4,它必须是高质量的、高水准的。
从内容价值上来看,《李翔商业内参》定位是帮助用户以较低的成本、更高效率的方式,获取更高质量的内容,成为用户的“私家商业知识秘书”。但是,在业内人士看来,《李翔商业内参》如果想解决用户付费的动力,至少还应解决以下问题。
首先,如何保证《李翔商业内参》的内容不被抄袭。
众所周知,版权保护眼下在许多平台上,都是一个难题。在一个随时可以复制、截图的时代,付阅用户如果进行抄袭传播,必将对其他付费用户产生影响。对此,《李翔商业内参》将采取何种方式来保证,只有订阅用户才能看到平台的内容。
第二,内容如何长期保持高质量、高水准。
按照已发布的订阅须知,《李翔商业内参》每周更新6期。在内容质量把控上,凭借李翔十多年的从业经历,用户完全可以放心。就连马云在一段60秒的力荐李翔语音中都说:“我很喜欢和李翔聊天,他没有那么多的先入为主,也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判断。”
但问题是,每周6期的稿件、一年52周无间断更新的稿件,不大可能全部由李翔一个人来主笔,更多还是由李翔团队合力完成。其他人员的内容水准,是否能完全达到李翔的标准,存在未知。
眼下以名人命名的自媒体,比如秦朔朋友圈、吴晓波频道等,早已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其他人员撰写的稿件,显然无法期期做到与秦朔、吴晓波同一个水准。
要知道,用户愿意付费阅读,核心的原因就是其内容的实用稀缺性,无可替代等吸引力。
第三,人格化与付费阅读的冲突。
无论是现有成熟的商业模式“赞赏”,还是付费阅读,本质上都是基于自媒体平台的人格化。《李翔商业内参》主要特征之一是要人格化。也就是说,这个产品今后要贴上李翔的标签。按李翔的话说,是要用他一辈子的人品和信用来背书的,这也是李翔开始一直拒绝用名字做产品名称的原因。可以肯定,今天一万多名订阅用户,很大程度上就是冲着李翔的个人品牌去付费的,真正因为产品去付费的,又有多少?
事实上,《李翔商业内参》高度人格化后,完全是可以通过现有的“赞赏”方式,直接从粉丝中变现。人格化越高,基于感情的因素,粉丝“赞赏”自然就会越高。既然能通过赞赏获得收益,那么再推付费阅读的意义又在哪里?
最后,付费用户群体有多大。
《李翔商业内参》用户群体,定位为企业家、创业者,及对商业世界感兴趣的人。从群体划分上来说,这是一个高素质的人群,具有很高的附加值。
显然,这个垂直细分的群体并不是一个海量的用户。那么对《李翔商业内参》来说,可以直接转化而来用户群体有多大,将直接决定这个平台未来可以估算的商业价值。如果用户存在边界,单就付费阅读商业模式来说,最后成为独角兽的可能性又有多大。
虽然,付费阅读在不少人看来是大势所趋。但在一个仍习惯免费阅读的时代,《李翔商业内参》要想成功,仍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