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陵出土一件精美的文物,专家看完铭文后笑称:王爷哭着求来的

1968年,满城中山汉墓的发掘是湖北甚至中国考古界的一项大事,它也在2001年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满城中山汉墓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之墓,汉代崇尚厚葬,这座墓保存较好,也没有受到盗墓贼的侵扰,所以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其中,国宝级的金缕玉衣、长信宫灯以及错金铜博山炉等等,都出自于此。

这座汉代王陵,之所以名气如此之大,恐怕也要拜《三国演义》所赐。因为刘备言必称自己是皇叔,就是这位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这个说法虽然没有确凿的史料支撑,但从刘胜生前育有100多个儿子来看,也存在可能。何况,刘备爱哭,可能就是遗传了刘胜的特质。

刘备哭,哭来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刘胜哭,在专家的眼中,很可能给他哭来了一件珍贵的赏赐物,那就是满城中山汉墓刘胜墓室中的一把鎏金铜壶。

这把铜壶放在主墓室中相当显眼的位置,而且富丽堂皇,一看就是墓主人的心爱之物。它高为59.5厘米,腹径为37厘米,重达16.25公斤,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个头。

铜壶是典型的汉代风格,古色古香。壶口口沿外伸,这叫做侈口,有利于液体的导出。壶颈相对腹部要纤细一些,有利于避免液体的蒸发,这叫做束颈。圆圆的腹部,是为了存储更多的酒,这叫做鼓腹。器物底部承制一个圆形圈来托器身,这叫做圈足。

它的腹部,有一对对称分布的铺首衔环,这是为了便于移动铜壶。铜壶的通体,采用了鎏金、鎏银。由此,简单的铜器,变得美轮美奂,绚烂夺目,也增添了富丽堂皇之色。而且,每个尾椎的图案,均不一样,都极具特色。

口部和圈足之上,是大片的鎏银卷云纹带;铜壶颈部是金银相间的三角纹;铜壶的腹部,是面积最大的地方,也是欣赏的重头戏,它的上面绘制的是四条独首双身的金龙相互翻卷蟠绕,并以金色卷云纹点缀。哪怕是壶盖之上,也有不同的图案,盖面是三只鎏金夔凤,壶盖边缘饰鎏银卷云纹。壶盖之上还竖立着三道钮,即便如此狭小的面积,依然绘制着鎏银云形图案。

个头大,器形美,图案华丽,这样的铜壶自然是国宝级文物。然而,当考古专家细细检查的时候,还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在壶底刻着这样18个字的铭文:

楚大官,槽,容一石口,并重二钧八斤十两,第一

这段铭文,除去介绍了铜壶的容积、重量以外,很明显就是讲明了它的身世。它来自楚国,本该是楚王之物,那应该是在当时的彭城,现在的徐州,可为什么却千里迢迢出现在中山王的陵墓中呢?

原来,在汉朝刚刚建立之时,刘邦便剥夺了韩信的楚王王爵,改封为淮阴侯,并封自己的异母弟弟刘交为楚王。这是因为楚地太过重要,刘邦觉得必须由同姓为王才放心。然而,就是这个刘交的孙子,第三任楚王刘戊为首反叛,发动了吴楚之乱,又称七国之乱。

这次叛乱虽然来势汹汹,但在梁王和大将周亚夫的奋力抵抗下,很快就平息了下来。刘戊被迫自尽,楚王宫中许多珍奇都被罚没进入中央国库,这件铜壶也在其中。

然而,这件铜壶也应该在长安,为什么会跑到中山国呢?这就回到本文开篇的话题。刘胜是一个贪图享乐,崇尚奢靡,不问世事之人。其实,这在古代并一定是坏事。王爷再享受,老百姓还是能供应得起,就怕野心太大,引起刀兵相向,让民不聊生。所以,刘胜的名声虽然不好,百姓倒也不算记恨他,朝廷对他也很放心。

放心归放心,必要的监视控制还是需要的。尤其是在“七国之乱”后,汉朝朝廷对藩王盯得很紧,官吏也很尽职尽责,对藩王更是苛刻。到了汉武帝时,这个情形发展到了顶点。虽然这些王爷心里有怨言,但汉武帝是何等生猛,谁敢表现出来?

没想到一向不问朝政的刘胜到真的敢。那是在建元三年,刘胜与几个藩王一同进京朝见。在饮宴之时,刘胜突然哭了起来,而且表情还相当凄切的。汉武帝吓了一跳,问他是什么事。刘胜表示想将自己的杰作《闻乐对》奉献给皇帝。

这篇文章写得确实很美,汉武帝听他读完后也非常赞赏,却不知道刘胜到底想干什么。这时候刘胜才吞吞吐吐表示,希望自己和诸王的待遇得到改善。看到藩王们如此小心谨慎,汉武帝也感悟到亲情可贵,答应了他的要求。

因为在史料之中,七国之乱后,刘胜进京也就这么一次。因此,专家们认为,极有可能就是在这次宴会之后,汉武帝将铜壶赏赐给了刘胜。也许这是单纯表达自己的心意,也许汉武帝是借楚王的物品敲打刘胜,虽然待遇得到改善,还是应该引以为鉴。总之,这件物品,就从徐州来到了长安,又从长安被带到了中山国国都卢奴,即今天的河北保定地区。

最后,这件稀世瑰宝也就被刘胜带到陵墓之中,让2000多年之后的我们,能够欣赏到当年的风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