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伤寒论》里,翻出治上热下寒的方子!去火 补虚,一箭双雕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仲景方药古今应用》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如何应对上热下寒。
这个事儿,其实我说了好多次。您要是感兴趣,就搜索我以前专栏里的内容。
今天在这里,我想说说《伤寒论》里的一张方子。它对于上热下寒这种情况的调理,很周全,值得我们感受和学习。
来吧,我还是直接给你说一张医案。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年52岁,是一名护士。
这个人,从五六年前开始,就有顽固的口腔溃疡。好了没多久,就长出新的来,可以说此起彼伏,不得消停。
最近这一年来,此人的口腔溃疡加重了,一个月30天,她有20天和溃疡做斗争。你说,这日子还咋过?
当时有医院的同事说了,你这个呀,就是上火,得用点清热解毒、滋阴泄火的东西。但是,患者用了以后,不但无效,反而还让自己便溏、腹痛。
就这样,患者觉得无计可施,于是投中医治疗。
刻诊,见患者脉象沉细而数,舌苔有裂纹,舌尖发红,舌体瘦。细问得知,患者平时还腰酸怕冷,小便清长,平时根本不敢碰凉的食物,否则就容易腹泻腹痛。但是吃温热的东西,反而还容易加剧上火。到晚上,患者心烦,睡不好觉,口渴,却不想喝太多水。而且口腔里头有多处口腔溃疡。
这时候,医家经过反复揣度,提笔书方一首,但见——
麻黄6克,升麻10克,当归12克,知母12克,黄芩10克,玉竹15克,赤芍15克,天冬15克,肉桂末(冲服)3克,茯苓12克,炒白术12克,干姜10克,党参15克,连翘12克,白芷10克,生甘草10克,每日一剂,水煎分服2次。
与此同时,患者需要用一张外用方漱口。这就是,藿香12克,佩兰10克,茵陈30克,黄连10克,金银花30克,连翘12克,水煎取药汁。调治期间,不要碰任何辛辣食物。
结果如何?患者用药6剂以后,口中溃疡大大好转,疼痛感几乎消失。又用6剂,溃疡完全愈合。
这时候,原方去掉连翘、白芷、麻黄和升麻,剩下的药材可以水煎常服,用于善后,预防复发。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内容。这是我从前在参加经方应用研习班培训的时候,听老师讲到过的。我为你转述如许。
现在,我给你聊聊这是怎么一回事儿。
首先,我们肯定一点,这就是,患者当时的状态,的确属于上热下寒。
口腔溃疡、心烦不眠、舌尖红、舌体有裂纹、脉数,这是有热之象。
便溏、不敢碰凉食、怕冷腰酸、脉象沉细,这又是典型的脾肾阳虚之态。
这个状态摆在这里,我们要做的就是两件事儿,既要改善脾肾阳虚之态,还要适当地清热滋阴。两件事儿,虽然看似矛盾,但此时必须有机结合。
我们再来品味当时医家用的方子——
麻黄6克,升麻10克,当归12克,知母12克,黄芩10克,玉竹15克,赤芍15克,天冬15克,肉桂末(冲服)3克,茯苓12克,炒白术12克,干姜10克,党参15克,连翘12克,白芷10克,生甘草10克。
这个配伍里头,当归、知母、黄芩、玉竹、赤芍、天冬,用于滋阴清热。
肉桂、茯苓、白术、干姜、党参,用于温补脾肾,健脾益气。
你看,这不是两手抓了吗?
麻黄和升麻两味药,能宣散郁火。上火这个事儿,就是这样,既要给它清下去,还要给它散出去。所以麻黄和升麻,就是专门负责散火的。
白芷和连翘,这是用于治疗口腔溃疡的常用药对。白芷辛散,连翘清热,一散一清,去火的功效很好。
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
其实,这个配伍,是化自麻黄升麻汤的一张方子。
麻黄升麻汤,出自《伤寒论》。可以说,这是整部伤寒论里头,最复杂的一张方子。仲景的方,讲究方证相对应。你有什么证,我就用什么药,最后的方,就一定是对证的方。类似上文寒热兼有的症候,就得用寒热合杂的方子来应对。
麻黄升麻汤,基本组成就是麻黄、升麻、当归、知母、黄芩、玉竹、芍药、天冬、桂枝、茯苓、甘草、石膏、白术、干姜。上文医案里,没用清热大寒的石膏,目的是怕患者脾胃虚寒,受不了。整张方子,治的就是上热下寒,正虚邪陷,阳郁不伸。也可以说,这是《伤寒论》里头,为数不多的,专用于治疗上热下寒的方子之一。
我这么说,不知道你听明白没有。
总而言之,这就是利用麻黄升麻汤加减,来治疗上热下寒的典型案例。我希望读者朋友,能反复地阅读、体会。一遍看不懂,看两遍。尤其是对医案里医家用药的经过,我们要仔细揣摩。
其实,这个上热下寒,是不少人都有点问题。我还记得,前几天,我在浏览后台留言的时候,还看见有人向我抱怨此事。文老师不是神仙,无法隔空开方,也不可能给你多么具体的指导。我只能将前人用过的好经验,传播给你,科普给你,帮助你找到方向。上方的运用,我认为,非专业读者还是必须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借鉴进行,不要盲目使用。所谓上热下寒,必须有典型的舌脉和全身症候作为诊断支撑。我们不能自我感觉如此,就去尝试方药。那是极其危险的行为。
好了。关于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