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意求儒,失落问道,绝望拜佛

道家干不过佛家?

 

一小道童问道兄

“师父,咱道家是本土宗教,为何信佛的却比咱多?”

道兄说

“第一,道家起源于周代老子(太上老君)的《道德经》思想,那时候读书人不是帝王将相,就是圣贤贵胄,普通人怎能学到?而且道家典籍都是用文言文写的,几人看懂更是不知?佛教是近千年后的东汉才传来的,又是梵文,想在中华传播必须翻译成汉文,而且要通俗易懂;

第二,道教讲究修仙,涉及炼丹、医药、历法、堪舆、筹划,琴棋书画、诗酒茶花、拳剑气功、符箓兵法、建筑设计、制造匠人、纵横百家等诸多科技、文化、艺术、实业领域,必须有一定的数理化功底和科技文艺天赋,非凡夫俗子能为。

佛家则可深可浅,甚至倡导只要心存善念,每天常念“阿弥陀佛”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门槛成本都不高的,适合大众参与。简而言之,道乃帝王术,佛为百姓家,道是精英教育,佛是普及教育;

第三,道家注重专业的精进,类似国际大牌奢侈品店,爱买不买,反正总有人买;佛教注重参与的人数,原本是外传宗教,其发心就是接受的人越多越好,类似当下的直销团伙”

其实孝道、商道、为官之道、做人之道早已印入中华民族的基因血液,炎黄子孙原本就是修道之人,何必争执是儒、是佛还是道。

就像战神关羽,儒家拜“忠义关公”、道家奉“关圣帝君”,佛家尊为“伽蓝菩萨”;还有观世音菩萨,道家尊为观音大士;佛家起初为了在中原传教,还特意编撰了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到了印度化身释迦牟尼佛的传说,直到如今,印度人还把牛奉为神明,或许还沾了咱家老子坐骑的光。

三家店文化

物理上有个能量守恒定律,儒家讲究中庸,道家讲和谐、生客制化,佛家讲圆满

其实,就是追求一种平衡。

有人说,中国的文人很幸福,往往得意的时候是个儒家,失意的时候是个道家,到了绝望的时候就是个佛家。

好像是说儒家是治国的,道家是治身的,佛家是治心的。

按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的比喻,儒家是粮店,道家是药店,佛家是百货店。

没有粮食,人会饿死,没有药,人会病死,没有百货店,人会精神空虚、贫乏而死。

林语堂先生也说过:道家及儒家是中国人灵魂的两面。

其实,人生就是一个一个过程,不同的过程有不同的目标。

少年贪吃、贪玩、贪任性,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中年贪功、贪名、贪利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到了老年会贪什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一种人年少轻狂,少不更事,任性游侠,玩世不恭,

一种人少年大志,奋勇前行,目标明确,虽难不更,

不同的人生态度,不同的收获成果,尽人事,听天命。

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终归会从儒释道三家里找回。

而道,混元太极,衔接儒释,融入血液,开来既往,万法归宗。

说文解字

[繁体]道  [繁体笔画]16  [五行]火

我们在佩服称赞一个人时,常常会说“这个人很有道道儿”,言外之意就是说,这个人很有手段、方法、招数或者套路。

道,字的本意就是“轨道”,供行走的路。又延伸为,方法、技能、规律、道义、志向等等

“道”字博大精深,由“辶”和“首”旁组成,老子的《道德经》重点阐述了这个“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存在于天地之间”。。。

道,所行道也。――《说文》

一达谓之道。――《尔雅》

道坦坦。――《易·履》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老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庄子·养生主》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孙文

【金沐悟道】道字的“首”是指头脑,代表思想、文化、知识、智慧、悟性、理念等、“辶”是“走”的意思,代表行动、执行力。一个“道”字,正是王阳明先生所倡导的“知行合一”理念的形象表达!

思想家,行动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