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户的困惑:为什么池塘的水肥不起来

转眼已经是9月下旬了,今年的养殖接近尾声,在整个养殖周期中出现了哪些难题呢?我们需要对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来年才能更好的预防和处理。那今天我们来谈谈肥水的哪些事儿,看看那些我们肥不起来的水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1、影响肥水的因素

水体中天然饵料生物的多寡,受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光照、水质、土质、营养物质等因素都可能对天然饵料产生影响,施肥仅是其中的一个因素,而且,施肥效果本身也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要想达到施肥的预期效果,必须全面地考虑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和可能发生的变化,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加以利用。

一、水温对施肥的影响

水温的高低直接影响水生生物的新陈代谢程度,从而影响它们对肥料的吸收利用,水温较高,水生生物的活力强,新陈代谢旺,对肥料的吸收利用率也强,反之亦然。

细菌对肥料的有机成分的分解作用强度也依水温变化而不同。水温较高,分解作用旺盛,肥效较快。施肥后,浮游生物达到高峰期的时间也随水温和天气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水温在22℃左右,天气晴朗,适量施肥后约2-3天水色可达到肥水标准;若施肥后遇到阴雨天气,由于温度降低,光照不足,有机成分的分解和浮游生物的繁殖较慢,有时5-6天后,水质也不转肥,此时不要轻率地肯定是施肥量不足而大量施加追肥,待天晴1-2天后视水色情况再决定是否追肥。阴雨天光照弱,影响光合作用。天气变化,阴雨天藻类应激反应导致死亡,易倒藻。

二、酸碱度(pH)对施肥的影响

在中性和弱碱性水体施肥,能产生最大效果,此时浮游生物繁殖最快且种类最多。若池底淤泥过多,池水极度污染,土壤和池水呈酸性,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恶化,有机物无机化的进程大大减慢,这样施肥效果不好。此时应一方面去掉过多的淤泥,清除腐殖质;另一方面可用石灰水调节至碱性,等10-15天毒性消失后再施肥。

三、溶氧(DO)对施肥的影响

施常用肥和溶氧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施肥不足,水质较瘦,虽然含氧量较高,但是水产动物的天然饵料不足;施肥过量则易污染水质,造成水中溶氧缺乏。因此,必须掌握适当的施肥量,既要使水质较肥,天然饵料多,又要使水中溶氧量不致过低而影响水产动物的生存和生长。

施有机肥,特别是未经腐熟发酵的有机肥料,在水中分解时,需消耗大量的溶氧。如果施肥过多,容易造成缺氧。因此,有机肥需预先经过腐熟发酵,使之分解成简单的有机物和无机盐类后再施,可减少施肥后的耗氧,而且其肥效也比较稳定,这是施腐熟有机肥的优点。但是,施无机肥的水体,经过较长时间后,其水质容易变“老”,对水产动物及其饵料生物极为不利。

此外,溶氧充足,为固氮细菌、纤维素分解细菌和硝化细菌等有益的好气性细菌创造了良好的生存条件,提高肥效。而且溶氧高,水产动物摄食、代谢旺盛,生长较快,能获取高产。若溶氧不足,水中有害的厌气性细菌大量产生,有机物在厌气细菌的分解作用下,产生各种有机酸及硫化氢、氨氮等有害物。同时反硝化细菌将硝酸盐还原成氮气而失去营养作用,导致池塘生产力降低。

四、土壤和底质对施肥的影响

不同土壤的物理结构、化学成分、酸碱反应以及对肥料的吸收能力均有差异,在决定施肥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

首先,池塘土壤必须有很好的保水性,才能保证池塘的水位和肥度。砂质土壤由于颗粒大,对肥料的吸收很弱,而且极易渗漏。

其次,土壤中含有各种无机物,对池水有很大影响,如土壤中含有的氮、磷、钾等有效的无机盐类,溶解于水后,增加了水的肥度。

再次,土壤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有机物,经细菌分解变成简单的有机物和无机盐类而释放至水中,同样有利于池水变肥。

此外,土壤中含有特殊的有机质腐殖质,它不但向水中提供营养物质,而且与土壤中的无机矿物胶体一起,对水中的无机物特别是一些营养盐类产生吸附作用,这一点对池塘施肥有很重要的作用。

根据科研资料,磷肥在泥炭土底、黑钙土底以及有少量淤泥的池中,施肥效果良好;碱性土、沼泽土的池塘含钾量不足,施用钾肥效果很好;老池的池底常积累一层淤泥,往往成为磷元素的陷井,大大降低肥效,施磷肥前要注意清淤。

五、某些种类的营养盐缺乏或肥效已光:大量研究资料表明,磷通常时淡水浮游植物增长的限制性营养因子,而氮通常时海洋浮游植物的限制性营养因子。藻类生长除了必需的大量元素(C、H、O、N、P、S、K、Ca、Mg),还需要微量元素(Fe、Mn、B、Zn、CU、Mo、Cl等)作为辅助因子促进藻类增殖。当某种营养盐缺乏或肥效用光时将会限制藻类的增殖,导致数量逐渐减少。

六、过量使用毒副作用较大的杀虫、杀菌剂(如硫酸铜、氯制剂)将藻类和微生物杀灭而无法繁殖生长。

七、水中浮游动物较多:水体中的浮游动物(如轮虫、枝角类、摇蚊幼虫等)能吞食藻类或其分泌物抑制藻类生长繁殖。

八、水中大型藻类过多:大型藻类过多,降低水体透明度,同时其分泌物会抑制其他藻类的生长繁殖。

九、缺少藻源,水体中缺乏藻种,主要发生在养殖初期,大量使用杀藻剂,新开挖的池塘。

十、缺乏碳源:碳源对微生物生长代谢的作用主要为提供细胞的碳架,提供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提供合成产物的碳架。较易出现缺乏碳源的是虾蟹池塘,水草光合作用强,水中二氧化碳大量被利用,导致藻类生长被限制。

十一、池塘漏水:池塘漏水使水体中的肥料流失,营养物质的缺乏导致藻类繁殖较弱。

十二、水质浑浊,有机质含量高:太阳光透入水体后,一部分光被水中的有机质等吸收反射,光照减弱对水体不同深度的分布对藻类的生长、分布都有影响。

二、处理方法

1、定期追肥:藻类的生长周期较短,其增殖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及时追肥能使其保持稳定增长和保持一定生物量。水温低时补充小分子营养物质(如氨基酸、多肽等)更容易吸收。建议一般7--10天追肥一次,具体情况根据藻相和水色而定。

2、定期解毒:减少消杀类药物的使用,定期解除水体毒素,给藻类稳定的增殖环境。

3、控制浮游动物的数量:控制浮游动物最好的方式是投放花鲢,生物调控的同时还能增加养殖效益。

4、定期加注新水:外源水中有丰富的藻类,而且外源水中的其他天然微量元素能促进藻类的生长繁殖。

5、定期补充碳源,如某些含碳量高的生物肥或红糖等,根据池塘情况合理的使用生石灰也有一定作用,同时能调节水体pH值。

6、针对水质指标这块,亚硝酸盐超标通过增加溶氧和培养菌种的方式降解,pH值较低可以适量的用生石灰,之后再下肥培藻培菌;pH值过高可以换部分水,控制水体藻类的数量和水体中水草的密度,同时勤用乳酸菌调节。

7、水质浑浊,有机质较多的池塘,如果有虫(枝角类、轮虫等)先杀虫,再用吸附剂把悬浮物沉到池塘底部,然后用氧化性底改分解,最后是下肥培藻培菌。

今天我们总结了下水难肥的因素,但是我们的养殖可不止这一个问题,在养殖中我们需要不断总结,对于某个问题知其所以然,然后对症下药。

(0)

相关推荐